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四年级上册作文 > 有关植物观察日记模板汇总9篇

有关植物观察日记模板汇总9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35W 次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物观察日记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植物观察日记模板汇总9篇

植物观察日记 篇1

今天,班主任薛老师发给我们每人50多颗小白菜的种子。我好兴奋!真恨不得现在就放学回家研究“小种子”,因为我很想知道我们平时吃的蔬菜——小白菜是怎么种出来、怎么长大的呀!

终于盼到了放学,我快速乘上公交车,公交车好象懂得我的意思,一下子就送我回到家里,我拿出“小种子”,仔细观察了起来:小种子小小的,大概总面积也只有几毫米吧,它们有的身披红马甲,有的穿着黑舞裙,可好玩了。我突然想起应该把“小种子”放进泥土,让它快快长大,长高,长壮。

植物观察日记 篇2

10月20日星期日晴

我家里养了一盆芦荟,它那嫩绿色的叶子,令人心旷神怡。今天的阳光沐浴着幼小的芦荟,我趴在阳台的护栏上,望着蔚蓝的天空,听着小鸟那优美动人的歌声,望着一天天在成长的芦荟,感觉神高气爽。我仔细地打量着芦荟,发现它的新叶子都从中间长出来,叶子肥厚多汁,两侧长有整齐的小尖刺,好似老虎那快刀斩乱麻的牙齿,而且叶子还是交错生长的,表面光滑,叶子下面宽大,上面窄小。我情不自禁地伸手摸着它,手一用力,掰下了一点叶子,此时里面透明的汁液,顺着我的手滑下来。妈妈说它的汁液可以涂在伤口上,或是涂抹在长痘痘的脸上,有杀菌、药用、美容护肤等功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小小的芦荟大大的用处,不可小觑。

芦荟属于多肉植物,喜欢干燥的土地,生命力非常强,一周只需要浇两次水就可以了。妈妈喜欢用淘米水浇它,米水里的营养可以让它长得更好、更旺盛!

你们听了我的文章,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买一盆回家细细观察。

植物观察日记 篇3

2月10日

今日早晨我很早就来到阳台上看看水仙花有什么变化。来到阳台上,发现水仙花像换了个人似的,昂首挺胸地朝南立着。我赶快量一量,哇,今日的小芽平均比昨日长了5毫米,我喜出望外,连午饭也比原先多吃一倍呢!

2月11日

早晨我起来晚了点,但却看见水仙花早就醒了,正在晒太阳。我懒洋洋地走到阳台,翻了翻水仙花的嫩芽,也没什么变化,突然,我发现最大的那棵水仙花的靠近根的枝上又长出了一个大约半厘米的小芽,由于太高兴了吧!只听吱得一声,我一看,轻轻拍拍胸脯说:“还好没折断”。

2月12日

今日早上我6点就起床了,拿起尺子跑向水仙花。真不幸,今日怎样水仙花懒洋洋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一看坛底,哦,原先这几天,太阳公公出来闲逛,把水仙花的养料都偷去了,怪不得无精打采的,我无奈地把坛子装满水看了看它,心想:但愿,它能再次挺起胸膛!

植物观察日记 篇4

我家的阳台有非常多盆美丽、有名的花。但是阳台一角的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文竹却是我最喜欢、最珍惜的植物。

文竹刚生出叶子的时候颜色是嫩绿的,她逐渐长大,颜色就变成翠绿的。叶上稍微带点黄。把她看得大一些,就好像秋天的枫叶那般美丽。

文竹的枝干是嫩绿的,下面的颜色是棕色中稍带点绿。枝干上有一个个的枝节,越往上就越嫩,到了叶尖儿的时候,就一点绿都差不多看不见了,只有一点点的黄。叶子往左右两边伸开,叶子精细得就像一根根银针一样。谁也想不到这么美丽的植物竟然是大自然制造的呢?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文竹还都是那么坚强不息、坚韧不拔。文竹—向是我们做人的好榜样。刮风,只会把文竹刮得更加柔美;下雨,只会把文竹冲得更加美丽。无论遭遇到什么,都不能抵挡得了文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

植物观察日记 篇5

大白菜,又称为“结球白菜”、“黄芽菜”或“窝心白菜”等,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

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

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

植物观察日记 篇6

开春了,妈妈买回了许多种子,有凤仙花的,薰衣草、矮向日葵、红宝石椒种子……,我和妈妈把它们种到了花盆里,等待着它们的发芽。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没有发芽,我非常焦急,心想:它们会不会不发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养的植物还是没有发芽。一阵春风,一场春雨,我惊奇的发现有一盆种子发芽了,是我最喜爱的矮向日葵它们从泥土里悄悄的钻出来了,它们来到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向日葵的茎是绿色的,叶子上有许多细绒毛,它那两片嫩绿的叶子,就在花盆中挺立着。过了几天矮向日葵又长出了第二对叶子,它也是椭圆形的,只是叶尖上有个小尖角,而且上面还是毛茸茸的。到了现在矮向日葵已经长出了第三对叶子的小嫩芽,真是生机勃勃。妈妈说向日葵也叫“向阳花”,它总是第一个见到太阳,太阳转到哪儿,它也跟着转到哪儿。每天清晨,当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我便去观察小小的向日葵,好像看到向日葵的小脸向着太阳公公灿烂地微笑,当我张望早上初升的太阳时,感到太阳就好像妈妈,而我就好像向日葵,因为妈妈始终给孩子无限的温暖;我又觉得太阳就好像我们的老师,她传授我们知识,她们让我幸福快乐的成长。

通过观察向日葵植物,我的心得体会可真不少,我知道了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和耐心,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老师就是辛勤耕耘的园丁,我们是花朵,我体会到了老师的辛劳,老师的无私奉献好像语录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我们要好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往阳光,追求光明!

植物观察日记 篇7

今天正午,我又路过了木棉树脚下。我习惯性地抬头仰望,花明显比以前多了。而我的脚下,也有许多“五角星”散落在地上。我又捡起了一朵“五角星”,“五角星”的花瓣都整整齐齐地排放着,花瓣上都是红红的颜色,真好看!

体育课时,经过升旗台。向木棉树的方向望去,木棉树的旁边耸立着一棵刚长叶子,而且叶子是嫩绿嫩绿的。木棉树的对面还有一棵白玉兰树。两棵绿油油的树夹着一颗红彤彤的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

从升旗台,向远处眺去。那木棉花就像是一团火焰,绽放在木棉树顶。难怪别人说木棉花也叫作英雄花。而且,我发现木棉树的树干是笔直的,我从来没有见过木棉树的树干是弯曲的。这也正像英雄,具有顶天立地、不怕困难的精神;还有它的木棉花,就像是军人头上的那顶军帽上的五角星,花朵的颜色还是红的,代表着英雄爱国的心!!!

植物观察日记 篇8

今日,天最终放晴了,大蒜好像在用它的长势来庆贺这久违的好天气。我发现大蒜的小芽最长的大概已经有两厘米了,它的宽度也飞长到了五毫米。原先,从裂缝里钻出来的不是我所想象的蒜苗,而是一根宽约三毫米的葱绿色小芽芯。其实,嫩芽昨日就开始泛绿了,只是不怎样明显。而今日大部分都变绿了,上头还布满了清晰的浅褐色竖条纹。那白白嫩嫩的根也差不多长到了两厘米左右。

真是惊人的生长速度!

植物观察日记 篇9

第1天

下了一天的雨,整天呆在家里,感觉闷闷的,心情一点儿也不好。不过,令人兴奋的事还是有的——我昨天才泡在水里的大蒜,今天,头上竟然就冒出了小嫩芽。白色里透着一丁点儿浅浅的褐色,大概有半粒米那么大。小嫩芽探出头来,像是迫切地想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如针尖大小的白色的根也一簇簇地迫不及待地从蒜头底部跑了出来,都有两厘米长了,真是疯长啊!

我可爱的小蒜,快快长大吧!

第2天

今天,雨还是不停地下着,但好像大蒜的生长并不受天气的影响,仍然那样不可思议地疯长着。从昨天的观察一直到今天,还不到24小时,但大蒜却变化明显。我欣喜地发现:嫩芽的长度已经达到了一厘米左右,宽度也长到了两毫米。在嫩芽的中间还出现了一条不太明显的白色裂口。很想知道里面包着什么?会不会是嫩绿色的蒜苗呢?但我不能“拔苗助长”……根也长到了一厘米左右,数不清的根簇生在蒜头底部,白白的、嫩嫩的,像无数根吸管一样,在尽情地吸取水分。

小蒜,快快地长吧!水我管你够喝,相信你会用绿色报答我!

第3天

今天,天终于放晴了,大蒜好像在用它的长势来庆贺这久违的好天气。我发现大蒜的小芽最长的大概已经有两厘米了,它的宽度也飞长到了五毫米。原来,从裂缝里钻出来的不是我所想象的蒜苗,而是一根宽约三毫米的葱绿色小芽芯。其实,嫩芽昨天就开始泛绿了,只是不怎么明显。而今天大部分都变绿了,上面还布满了清晰的浅褐色竖条纹。那白白嫩嫩的根也差不多长到了两厘米左右。

真是惊人的生长速度!

第4天

今天,天气晴朗,我的小蒜依然生机盎然地疯长着。最长的小嫩芽已经长到了六厘米左右,嫩绿的小芽芯已经悄然地半绽开了。如果横着看的话,小芽芯绽开的形状就像一弯小小的月牙。最让我高兴的是,就连最“坚贞不屈”的那一个蒜头也吐出了新芽。它小小的,但居然是嫩绿色的。所有蒜头的根又长长了一截,估计最长的都快接近三厘米了。这些白白嫩嫩、细细长长的根直伸杯底,我感觉很像一根根动物的触须。

呵呵,我的“白胡子”小蒜,你明天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很期待!

第5天

今天阳光灿烂,大街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人们脸上依然洋溢着过节的喜悦,我的小蒜好像也在跟着人们一起欢乐——以它那出人意料的速度飞长着。长得最好的那一个蒜头的长度已经长到了大概十一厘米,形状好像一把出鞘的宝剑。这根小芽芯比昨天更舒展了一些,但依然没有完全绽开。在它那半绽开的空隙里,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另一根新生的小芽芯。最“坚贞不屈”的那一个蒜头的小芽居然一下子就长到了两厘米半。它的生长规律与前两个蒜头不一样,它是先长出小芽芯并半绽开,再长出像襁褓一样的支撑芽。它长得飞快,好像想后来居上呢!根也长到了三厘米以上,它们越来越强壮,把蒜头立得直直的,再也不东倒西歪了。

我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小蒜,这清水里到底有什么营养,会让你长得如此神速?

第6天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没有雨的骚扰,让人心情非常舒畅。小蒜也在抓住这个好时机继续它的生长旅程。生长速度最快的小嫩芽已经长到了大约十四厘米,它的另一根小嫩芽也长到了两厘米半左右,并和长的那个小嫩芽形成了一个y字形。生长速度最慢的小嫩芽依然保持着“力争上游”的势头,长到了差不多五厘米。它的支撑芽还是生长缓慢,长度最多不过三毫米。我想,支撑芽的营养会不会都被小嫩芽抢去了呢?大部分的根都长到了大约四、五厘米,它们在杯底迅速繁衍,不停地向下盘踞,好像在寻找更多的生长空间。

我不知道小蒜能存活多久,但我一定会细心地照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