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佛教经文 > 金刚经 > 金刚经的包容之心

金刚经的包容之心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4.59K 次

若有人讽诵、受持、书写《金刚经》四句偈,功德自是无法言说,但如果能通达整个经义并如理作意,功德就更不待言了。以下是金刚经的包容之心,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刚到美国的日子是心苦的,陌生、寂寞、迷茫,开始的半年里几乎是伴着泪水入眠。无助的时候开始念《金刚经》,一天一遍,从哆哆嗦嗦的一字一句,到几乎能背诵下来,这期间不知不觉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刚开始诵经的时候,因为不懂,所以除了念诵之外心里没有任何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诵着诵着慢慢就不断会有疑问闪现出来,比如:如此殊胜的一部经文,为什么要从“乞食”、“饭食”、“收衣钵”、“洗足”、“敷座”讲起?当佛回答长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如是”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佛说“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但为什么寺庙里都有佛像供信众跪拜祈福?正信希有分第六中提到“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可是如来是怎样悉知悉见的?经文中几次提到“四句偈等”,到底指的是哪四句?在第十三章中,须菩提已经明白了“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可是到了第二十六章,当佛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却回答“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更不可理解的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依据常理,通常人们不都是通过音声的祈求请菩萨保佑的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开章就说到“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难道这两部经文是矛盾的?……虽然疑问越来越多,但当时也没有刻意地去寻找答案,加上那时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无法查阅到更多的《金刚经》注解。现在回想,非常庆幸当时的闭塞,因为没有任何外界信息的干扰,可以使我安静地用心去诵、去参、去悟。

开悟后的欢喜

诵经大约半年后的某一天,刚诵完《金刚经》的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欢喜,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喜悦,感觉整个身心都开了,似乎也悟到了一些东西。

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我活了几十年好像都被这颗心牵着走,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舒坦,时而难过;时而兴奋,时而寡语;时而平静,时而起伏……

整个人被这颗心搞得兜兜转转,真的好傻呀。从那刻起,我放下了对过去的依恋,卸掉了对未来的迷茫。我轻松了,因为我要面对的也只是瞬间即逝的此时此刻。

《金刚经》最打动我心的是它的包容,它肯定了所有宗教的贤圣。短短的一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多么的'朴素且有气度。也要感恩《金刚经》,使我在学佛的道路上遇到了真正的明师。

在我正式皈依之前,曾有过不少的皈依机会,也有师父劝我出家,但我始终觉得似乎还少点什么。直到我偶遇到师父,没有深入的了解,我却脱口而出要皈依他。记得当时我只问了一句:“师父,如果我皈依您,您对我的要求是什么?”师父非常平静地说了句:“我对你的唯一要求是对所有的宗教都有包容。”天,这就是我寻找的佛。

金刚经:充满生命的力量

《金刚经》通篇用非常朴实的语言阐明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善护念、不住相、无有定法、佛法即非佛法、心为有住则为非住、等等,它不仅是一部极有意义的佛教经典,对我来说也是一部生活的宝典,是我生命的力量。

不论在修行路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明白即使有明师,我们还是必须自己因缘自己了,自性自度,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觉悟、自己的精劲,才是自己救自己的唯一途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最平实的吃饭穿衣开始,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生活的根本,从根本中修行,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