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话题 > 功德的作文 > 奉献作文 > 【精选】奉献的作文3篇

【精选】奉献的作文3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29W 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奉献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奉献的作文3篇

奉献的作文 篇1

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播“爱的奉献”这一系列爱心节目——地震无情,人有情。许许多多大企业,大公司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而我们也要献出爱来,我们可以捐救济金,捐食物药物,还可以用自己心与连结着灾区人民的心。只要你用心去援助,哪怕再少,在小也是一种爱的力量。

在这次大地震中,有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有许多父母失去了孩子。还有一位姐姐,拼命把树挪开,把压在树下的弟弟背起就跑。一位教师,不顾自身危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坍塌下来的房顶,保护了四位学生,而她却离我们远去。

当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景象,我的眼泪便在眼眶里打转,我不禁说道:“我们太幸福了!”

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吧!也珍惜现在多么幸福的生活!

奉献的作文 篇2

他们用时间和汗水默默奉献,一点一点把马路上的垃圾清除干净,让行人和司机有一个干净的马路,使空气也清新了很多,这种精神叫——奉献。一起来看看关于600字初三中考作文奉献,欢迎大家查阅!

偶然间,我得到一本名叫《爱心树》的书,我细细地品味了它,终于领悟了快乐的真谛。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著作,它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它非常喜欢一个男孩儿,小男孩也非常喜欢大树,经常在树下玩游戏,大树很快乐。时间飞逝,男孩长大了,他不再找大树玩,大树感到很寂寞。男孩回来了,向大树索取,大树把一切都给了男孩,但依然十分快乐。

就这样,大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所有,男孩却始终都没有给大树一点回报。

《爱心树》这么一个小小的故事,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快读完的书,为什么却让我眼泪汪汪,反复咀嚼呢?

因为在男孩需要帮助的时候,大树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了男孩,却依然无怨无悔,非常快乐。而男孩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大树索取,却不知回报。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生命,老师给予知识,朋友给予友谊。他们在我们需要帮助、需要关怀的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父母,想起朋友,想起老师呢?

我也不例外,爸爸妈妈毫无保留地爱着我,而我却理所当然地接受,从不去感激他们,更不懂得回报,甚至还百般挑剔,有时埋怨晚餐不够丰富,有时埋怨父母太唠叨,有时埋怨“六一”节的礼物不够时尚,不合自己的心意。此时想想乐于奉献的大树,我是多么自私的一个孩子呀,一种负疚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个简单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这个意蕴深刻的故事。

同学们,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中的一句话吗,幸福是一种奉献!今后我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光从别人身上索取爱,更要学会给予别人爱,因为奉献,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奉献的作文 篇3

我曾见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外国人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找补了他两枚五分的硬币,这个外国人看了看这两枚硬币,随手扔在地上。正好有一个中国军人路过此地,他弯腰捡起了硬币递给那个外国人说:“先生,您的钱掉了!”那个外国人不但不接,反而十分傲慢地问:“我为什么要接?”说罢,又将硬币打落在地,当中国军人再次捡起时,郑重其事地对外国人说:“因为这硬币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外国人顿时哑口无言,捡起硬币走了。

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这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不,早在几百年前中国的数学家祖冲之,比国外早两百多年就发明了圆周率;是中国人不够强壮吗?不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我们中国队摘金夺银,足以证明。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对,是因为我们不够齐心,国家不够强大!

历史上的秦桧、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在充当着民族败类。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卖国贼更是猖狂,由于他们的无耻,外国人更瞧不起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人胆小怕死,利益熏心,是些“墙头草”,哪边风大顺哪边。正是这些“墙头草”,大大地损坏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爱国志士突出重围站了出来,从岳飞到林则徐,从朱自清到李大钊,从吉鸿昌到夏明翰,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因为有了奉献精神,人们不再自私自利;因为有了奉献精神,生活渐渐美好起来;因为有了奉献精神,共和国渐渐走向了富强。

在现代社会中,需要热情号角,需要理想,需要奉献,这也是时代要求我们必备的。我突然醒悟:只有团结,外国人才不会瞧不起我们,也只有奉献精神,我们才能团结。

外国著名思想家巴荒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你至今也不能分清,在这个生命的过程中,有多少份是为理性的思考和对哲学的关怀,多少份是对文化的关注和对情感的宣泄,多少份是为了神圣的职责和义务,多少份是为了身不由己的命运的驱使和对生死的放逐。”人们也许不能在一时间由自私变为奉献,但我想只要我们有这点精神,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