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高三作文 >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5.48K 次

《人鱼公主》般凄美的传说更是令我受益匪浅,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小编收集了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欢迎阅读。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

第一篇:最感动我的一本书

读林清玄的作品,你会感到从头到尾透着禅意。这让他的作品给人超然物外的感觉。

优美的散文取决于作家的细腻观察、语言表达和思想高度,林清玄都占了。林先生丰富的经历,敏感的性格,形成他对细节刻画的到位。即使是高中逃学、作为低劣生的尴尬,他都写出一番景色。因此,林先生才会切实感受到老师的一句鼓励成就了自己,他说好老师“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堕落的学生”(见《悬崖边的树》)。林先生少小姊妹多,父亲对林清玄的关爱是缺乏的,有时行在路上,还会问他是谁家的孩子。但正是这种忽略,让他过早感知爱的珍贵。敏感的性格,促成他的多维审美,林清玄会在文章里不断转换语言。读者会感到是和熟人在漫谈。他用最贴切的语言装点文学宫殿,未必辉煌,有时甚至琐碎,透出俗家人的絮叨,但正是这种民间生活体验,让他的散文能快速抵达读者的心灵。

林清玄从繁华喧闹的文坛,寂入禅院静修几年之后,禅意已渗入他的骨髓。再出寺院,他的文思变得更加澄明。他开始由过去的无意为之的插花手,变成一位行云流水般叙述民间花意崇美的圣手。他和民众一样,每天面对现代工业的通病,面对城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面对疏远土地的无奈。他把阳台上种菜的欣喜,把父亲从乡下背来红薯种的纠结写出来,从中阐发俗众难以体悟的道理。正因对禅道的深悟,他对活在当下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不忧昨日,不期明日》分上中下三辑,辑辑依偎相连。在第一辑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乐观心态,融入日常,感悟凡俗,升华思想,可以当故事听,可以当诗歌颂,可以做无尽的联想。林先生的文字,简约里饱含着思想。在第二辑“比云还闲”里,他倡议,身患城市病的居民以及被科技绑架的俗众,需要学会放下,在清闲中找到自我。林先生说“闲字真好,是门里的月亮和门外的月亮相呼应,悠闲的人也正是门里常有月光的人。”他甚至把浪漫解释成“浪费时间慢慢地去走、去吃、去爱、去老”,这该是怎样对人生的高度概括啊!第三辑“味味一味”里,他明确指出“一味,不是生活里的柴米油盐,而是内心的会意。一味,不是寻找一种优雅的生活,而是在散乱中自有坚持;在夏日,有凉爽的心;在冬天,有温暖的怀抱”,从中品到林先生超脱的心灵是如何引导读者越过世俗的羁绊,追求心灵的完善啊!他写锦鲤,写树叶,写看过的书,写水晶石,这些身边的物事都给读者深刻的启迪。林先生以他深厚的阅历与禅修,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智慧之源。整部书妙语连珠,让读者击节处,比比皆是,读后令人遐思。

在春天,享受春风般感受林清玄的文字,如看到亮灿灿的绿,让一份禅意抵达心灵,也是林清玄奉献给读者的心愿罢!

第二篇:最感动我的一本书

“人生”,这是一个多么宏大而厚重的命题啊,我想,非到一定的年龄段,且对生活有着丰富的积淀,否则是谈论不了这个话题的。杨绛先生完成《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时,已经96岁高龄了,她的人生哲学想来是透彻的,是完备了,是能够观照本心、有所透悟的。所以,《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摆放到了我的枕边。

哲人们早已把人生形象地比拟成一条路,当然,这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我们都是人生这条路上的过客,怎么才能在这趟生命之旅中活出一番精彩来,我们始终在探索,在实践,在努力。

在书的前言中,杨先生如此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人至九十耄耋,已经抵达人生的边缘,其实这也是一种高度,生命的高度,回头看,有无限的风光,那是自己曾经创造的;向前看,是一种悟,对人的感悟,对生与死的感悟。这段话里先生提出了“人生的价值”这一主旨,很多前辈大师都曾探讨过。“人生的价值”何在?其实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我在读书的`后半部分时,时时会想到这句话,也许,这便是这本书的中心之意吧。

在该书《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锺书先生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之所以用此大手笔来写这篇文章,这与杨绛先生晚年精读《论语》有关,当然这也很大程度受钱锺书的影响。先生说:“孔子偏宠子路”,这种解读也与先生的个人偏好有关,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为人伉直,好勇力,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从性格上讲忠诚厚实,信守承诺,而这样的品质也恰是当代人所缺乏的,所以先生很推崇他。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谈了神鬼、命运、天命等,而这些“怪力乱神”一度被看做迷信和糟粕,是应该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书中杨绛自称“老夫子”、“老朽”、“老陈人物”,她说“可是为‘老先生’改造思想的年轻人,如今也老了,他们的思想正确吗?他们的不迷信使我很困惑。”这是一个很哲辩的问题,年轻的人们在斥责旧的“迷信”时,却在脑子里崇拜着新的迷信,而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杨先生尖锐地指出:“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先生的这番话多么切中时弊,不啻是醒世良言。这个时代有种种问题,最大的问题正是信仰的缺失。

《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即使过10年、20年,甚至更久,我们再读,还是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的。

第三篇:最感动我的一本书

每个女孩都是不会哭泣的天使,遇到自己爱的人,流下了眼泪,于是落入凡间。

——题记

幻美的童话故事,稚气的曲折情节,处处吸引并感动着我,《人鱼公主》般凄美的传说更是令我受益匪浅,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海中的礁石上,附着一只小人鱼,她每天看着潮起潮落,世事的变化,内心却波澜不惊。知道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早晨,一摸耀眼的阳光洒落人间,照耀在一个比阳光还要耀眼的男子身上,他是位温文尔雅、英俊不凡的王子,就在那一刻,小人鱼内心前所未有的风起云涌,她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做悸动。于是乎,她放弃了她所拥有的一切:一望无际的大海、父母的倍加疼爱、纯净甜美的歌喉,换取的只是两条腿。

王子认识了她,却阴差阳错认错了救命恩人,所以仅仅是认识,没有爱怜,没有心动。小人鱼为了亲爱的王子化为了透明、一戳即破的泡沫,面对死亡,她没有恐惧,只是微笑夹杂着泪痕。

《安徒生》数百篇故事,每一篇的结局都很动人美满,只有小人鱼为爱做出了牺牲,令人怜惜。

生活也是这样,人生难免曲折,难免磨难,一个人的人生,难免于波澜,小人鱼的生命结束,是一场悲剧,但过程却是跌宕起伏,情感一直纠结,令人回味。我想要这样的人生,我并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像小人鱼一样才叫精彩,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最动人,太过平坦的人生,往往平淡无味,面对生活的历练,才会使自己成长并成熟。

“ 只有放弃,才能拥有。放弃并不是一种失败”小人鱼她爱了,疯狂了,执着了,放纵了,她决定实施过,历经艰辛过,心里无数的信念支持着她,叹服她的勇气和胆量的同时,我 们又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