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古诗绝句 > 关于古诗词

关于古诗词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1W 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古诗词

关于古诗词1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9).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1).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12).虹随余雨散,鸦带夕阳归。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5).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7).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出。

1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铁马夜嘶千里月,雕旗秋卷万重山。

20).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2).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3).2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关于古诗词2

1.三首古诗词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教学。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作如下点拨:

《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子的意思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互相都看不够。《望洞庭》中的镜未磨。要让学生知道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

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对话的氛围。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形成宽松的、相互交流环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

4.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如《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忆江南》,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

5.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

6.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7.如采用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

8.教学本组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师在班上检查。注意谙读ān,不要读成yīn;亭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横要短。

关于古诗词3

《雨霖铃·寒蝉凄切》

年代:宋 作者: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木兰花》

年代:宋 作者: 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馀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汉宫春 立春》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春已归来,

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

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

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

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

便熏梅染柳,

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

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

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

朝来塞雁先还。

《虞美人·一弦弹尽仙韶乐》

年代:宋 作者: 晏几道

一弦弹尽仙韶乐,曾破千金学。

玉楼银烛夜深深,

愁见曲中双泪、落香襟。

从来不奈离声怨,几度朱弦断。

未知谁解赏新音,

长是好风明月、暗知心。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年代:宋 作者: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

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

年代:宋 作者: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关于古诗词4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唐)张说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开化寺(唐)崔元翰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

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

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

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

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

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喜迁莺》清明节(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关于古诗词5

1、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2、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3、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黄滔《题友人山居》

4、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5、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张淑芳《满路花·冬》

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9、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10、绣襦不整鬓鬟欹。——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11、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际智《咏新竹》

12、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商隐《潭州》

13、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4、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15、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6、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7、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18、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9、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0、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21、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2、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23、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24、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5、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6、翠葆参差竹径成。——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7、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李邴《汉宫春·梅》

28、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2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30、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31、席上看君,竹清松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2、峄山畔,淇泉路。——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33、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34、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5、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陆容《满江红·咏竹》

36、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7、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38、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39、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40、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陆容《满江红·咏竹》

41、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4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3、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4、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5、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46、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47、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48、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9、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50、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51、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52、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53、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54、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55、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6、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57、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8、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59、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60、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61、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6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63、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64、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5、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关于古诗词6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日日思君不见君。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5.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7.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

8.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9.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12.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1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7.无缘何生斯世,有情能累此生。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9.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0.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2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4.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25.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7.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28.红颜未老恩先断,从此箫郎是路人。

29.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30.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3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35.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36.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8.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9.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40.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41.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4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44.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5.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6.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红颜。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47.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4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0.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1.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5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双飞当日愿。

53.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54.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能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5.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56.长相思,摧心肝!

57.也想不思量,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58.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59.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60.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6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2.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63.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

关于古诗词7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赠崔侍郎·其一》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啰唝曲六首》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关于古诗词8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相当部分的诗词作品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元素,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词。这些诗词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中国历代诗人、文学家,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表现旨趣,往往借助于祖国的名山秀水。许多诗歌中不仅反映了一些气候特点、地质地貌状况,也透析了一些生态环境的变化现象。在古诗词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有的诗词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关于古诗词9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鹤冲天》清明天气(宋)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关于古诗词10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____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1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杜甫《春夜喜雨》

1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6、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____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____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20、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2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23、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___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5、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6、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____蒋捷《虞美人·听雨》

2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杜甫《春夜喜雨》

2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2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__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0、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____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1、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____范成大《喜晴》

32、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____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3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____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____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35、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____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36、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37、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____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38、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3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0、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____翁卷《乡村四月》

关于古诗词11

一、声情并茂地朗读发现其美

把古典诗词的精彩片断的意境和神韵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渲染给学生,这是一种听觉美感。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它可起到创设审美情境、唤起审美注意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艺术功底。例如,朗读李白《蜀道难》这首诗时,以雄浑豪放的语调、激越的情感、一呼三叹的语气,读杜甫的《羌村三首》,则感情沉郁、语调低缓、效果都较好。另外,也可采用配乐诗歌、配乐散文的磁带播放。音乐的旋律与知名朗诵家的声音珠联璧合,更为感人。在“读”的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认真感受,就会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看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受到美的滋养。

 二、出神人化地渲染欣赏其美

诗歌的画面、意境感需要通过教师加以渲染并艺术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步人美境之中,全身心地去领会,达到文情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的感情得到美的升华。《山居秋暝》是首艺术性很高的田园诗。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泉”加上“喧闹的竹林”、“晚归的渔舟”无不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远近交错、生意盎然的画面。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揣摩这种绘画美,使自然景观产生的美成为学生的精神营养,进而深刻把握自然界的美与作者抒写这种美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审美主体获得更大的审美愉悦。

 三、鞭辟人里地分析理解其美

文学作品的深刻性往往表现为形象及立意的含蓄、曲折,许多作品的美学意味也并非一目了然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挖掘、探索,以情披文,才能做到“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一文,乍一看,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似乎是失意之人面对。时光的流逝作无奈的喟叹,深入下去,方知诗的主调是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它虽慨叹了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现实,但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它更强化了作者招贤纳土的急切心情和统一中国的宏伟理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作品深邃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深深地打动自己的灵魂,从而达到了共鸣。

关于古诗词12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与发展·因势利导,促进发展·开拓思路,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亲身参与研究,会从中获得相关的诸多知识,从而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之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时,有学生对“无赖”一词的理解产生了疑问,许多学生说小儿“空闲,不干事,不成器”。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则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的能力就得不到训练与提高。此时,教师让学生来给有关的画面配解说词,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体会“无赖”的正确含义。学生在观察中讨论发现,“小儿”趴在地上边剥莲蓬边品尝的神态是多么的可爱啊!哦,原来“无赖”在这儿是“年幼顽皮”的意思啊!并体会出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而并无贬义。就这样,学生在亲身研究中开拓了思路,获得了相关的知识,从而在主动探究中逐步培养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古诗教学诗意盎然· 把握诗意讲解的“度”·对古诗的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应注意点拨,引导自悟

龄前 古诗的整体把握重在了解诗序、结构、表达等多方面的特色,并不同于熟背全诗翻译。如同唱歌,会唱出每个音符并不一定就能传神,需要将其旋律、情感起伏、华彩乐段自如表现才会有绕梁三日的回味。教师在教学古诗时需要找到埋于诗中的“线”,才有利于学生串起粒粒珠贝。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先让学生感受并描述一幅幅画面,再借助“溪”把画面连起来,让诗人领着读者去村子中走去看。诗词画面的“分”“合”,实际上是带着学生在反复涵咏,整合头脑中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不仅能读懂诗词,更能体会到诗词独特的韵味。

〖量体裁“文” 因“材”施教·尝试之二:查找替换·字的辨析

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有学生把“卧剥莲蓬”理解为“俯下身子”,我引导他看插图,学生豁然明白,应解释成“伏下身子”。我继续让学生对这两个音近形异的字辨析,如果不参照插图,究竟哪一个字更合适?很快,学生争鸣出了“伏”,能形象的体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导语妙用·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 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我曾经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清平乐·村居》一诗时先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欣赏几幅功力非凡的国画。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接着给学生播放课件:一组国画,加上老师委婉动听的叙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讲究用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有时它还留有许多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国画上一般还题上字,盖上印章,使之成为一幅完美之作。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播放课件:村居图)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展开想象,感情的升华。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小学古诗文教学困惑与对策·我们的探索·探索古诗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古诗·将创新引入古诗教学·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

有些古诗文本身就是一幅图,图中描写着一个动听、美妙的故事。像我们刚刚学过的词《清平乐·村居》,词的第二节“大二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就是一幅很美的乡村生活图,课堂上我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观察课文的插图,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入手,大胆拓展开来去想象图画上面以及背后的故事,课堂上我点名一两名学生口头说故事,全班同学点评,在这个引导的基础上,再将这个题目以小作文的形式进行布置,从作业情况来看,各有特色,效果非常不错。

〖浅议教后记·记学生理解

学生的理解对于学习语文至关重要,语文着重要培养学生的理解与习作能力。在课堂上,我总是耐心地听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有一次我在教《清平乐·村居》时,朗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溪头卧剥莲蓬”,有同学举手说:“老师,你读错了,“bāo”应读第一声,“pèng”应读轻声。”他还振振有词,磁带上也是这样读的。我觉得这个理解提得很好,并把它记了下来。回到办公室和同事商量,他们有的对此不屑一顾,有的在议论纷纷。还是组长有办法,他提出:“bāo 应读第一声,蓬应从词的平仄要求来看,也应该是读第二声,而非轻声。”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学生要透彻理解文章

语言是记录思相想的载体,是物化了的思想,而文字又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生动的情境或丰富曲折的故事,或动人心弦的场面,或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对文章的朗读,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的生活,再现文中的情境与图景,思想与内内涵。

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朗读的境界,就有必要让学生对朗读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还原与再造,让学生的眼前,展现由文字所描绘的人、物、景等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情境,以形象的过程演绎文字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自己经历过的或体验的情境与文字联系起来,形成形象,或是通过文字在进行丰富的想象,或通过多媒体的辅助等,当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便让学生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学生读着读着就会入情入境,还可以利用一段音乐,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如《清平乐·村居》在导入课题时,让学生先听一首很舒缓恬适的音乐,然后再问学生:从音乐中能听到什么?这样做,学生对田园生活有一种初步的感受,所以在初读时也能读得有声有色。对于朗读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利的条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学生会更加容易地进入境界,更容易达到朗读的要求。

〖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要培养那些学习习惯·在“读诗(词)句,晓诗(词)意”中让“释、换、猜、调、补”成为习惯

试看新课改下古诗词教学对诗(词)句的理解,不管是名师课堂,还是一线教师的普通课堂,大都利用多媒体、注释等粗知大意,不求直译(古今词义对译)。长期这样教学,何谈翻译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在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训练学生用“释、换、猜、调、补”的学习方法直译古诗词,让其成为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1、释──看注释:

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这一学习资源,直译诗句。

2、换──古今词对换:

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我先让学生,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给“铺”组词,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得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

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

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理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躺”,有的说是“趴”,双方争持不下。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躺”,也可解释为“趴”,两个意思都表现了儿童天真、顽皮的天性。

4、调──调换顺序:

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叙述顺序不同,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笛弄晚风三四声”时,应调换为“晚风笛弄三四声”,翻译为“晚风中牧童吹笛嬉戏,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

〖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要培养那些学习习惯·在“寻诗(词)眼,悟诗(词)情”中让“寻、想、悟、诵”成为习惯

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在学生理解诗词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全诗(词)寻找诗(词)眼,紧扣诗(词)眼想象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理与情,在正确、流利地朗读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全诗。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舟过安仁》一诗,(通过“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晓诗意”的学习,理解了诗句意思后)到最后一步“找诗眼,悟诗情”,学生找到了诗眼“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中的“使”时,我首先让学生把“使”换成“让”,体会诗句中是用“使”,还是用“让”更能表现其意境。学生联系前面学习中对“使风”的理解(即借风),进行了一次“使”好,还是“让”好的讨论。通过争论,学生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原文的“使”好,其理由是:这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这里的“使”是“借、利用”的意思,是“利用伞借风顺风顺水行船”;而“让”的意思是“指使、容许或听任”的意思,没有“借、利用”的意思。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儿童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品出这首古诗表现出来的古代儿童独特的生活情趣。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首古诗,并把它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这一训练过程,不但体味了诗人杨万里用“使”的精妙,而且玩赏吟诵了“张伞借风行船”的美妙意境与精妙诗句,培养了学生“寻诗眼,想诗境,悟诗情,诵诗文”的能力。这样坚持几年、十几年即可形成习惯。

关于古诗词13

或汪洋恣肆,或灵动轻盈,或豪壮奔放,或优雅宛转。这就是唐诗,灵活的形体,优美的词句,寄托着古人的情愫,给今人以启迪。

漫步在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它的那份清丽与优雅,让我们的心也宁静下来。

我手捧书本,念着《山居秋瞑》,在皎洁的月光下进入梦乡。

再次醒来,我已置身群山之中,雨后的山十分宁静,松针上的雨水,嘀嗒嘀嗒地掉下来。月光斜照在松树上,被松针划开了一道道细长的口子。一股清澈的泉声传了过来,远处,一条清亮的泉水潺潺地淌过石头,在我眼前晃动。一位白发老者站在泉水边,浸在那碎得满地的晶莹的月光中,口里喃喃地说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就是诗人王维。竹林里传来了阵阵喧哗声,洗衣的妇女从河边归来,采莲的渔夫从荷塘中荡舟而归,诗人微笑着,享受在这幅美妙的秋韵图中。我上前问道:为何诗人对这山中是情有独钟?诗人笑答:尘世的喧嚣已让我厌烦,宁静的山中才是心灵的归宿,即便春天的芳华已尽,我也不愿离去。

漫步在唐诗之中,我不仅可以感受那份清幽与宁静,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在血雨腥风的那个时代,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壮志豪情。

边关塞外,太守独宁孤城,敌军来势汹涌,犹如一大片乌黑的云,向城池逼来。在这生死关头,太守选择了突围,即便不成功,他也要以死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天上的箭如同密密的细雨一样斜织着,向敌方射击。刹那间,刀剑相碰的声音、战士们的喊叫声充满了边塞,鲜血将大地染红了一片,在夕阳的照射下如同紫红的胭脂。这时,黑云中突然射出一道金光,那是我军将士们的金甲,金甲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金鳞一般,发出夺目的光彩。突围成功了,敌军退到了易水边,半卷红旗传达着他们兵败的消息。

漫游唐诗之中,我蓦然发现,古人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中早已茫然无存。那些整日为名利、金钱生活的人们,怎不需要王维诗中的那份宁静?那些整日挥霍无度的青年们,怎不需要边关将士那一份热血情怀?

当今的人们,有多少能有古人的那份豪情壮志,又有多少能象王维那样不受诱惑,洁身自好?漫游唐诗,品味的是一份古代的情愫,叹息的是今人的庸俗。

关于古诗词14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古往今来,像陆游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来往;宋代岳飞,儿时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牢记心头,最后为抗击金兵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代,黄继光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舍身炸碉堡,刘胡兰不怕牺牲、英勇就义。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人们都这么爱国,何况我们这些后来人呢?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

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关于古诗词15

进入初中,背古诗词、议古诗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并且还要学以致用。

在小的时候,我们背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千古流传的诗句,完全可以达到张口就来的程度,细细品味着李白的情感,它是作者在漫长旅途中所写下的,李白着重描写“静”这一字,表现了人在外游,深沉缠绵的思乡之情。

再大点儿,我就喜欢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便开始找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古文。在我的脑海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写的这首诗非常有魅力,似乎可以把你带入这个已不存在的画面,写了三分天下,建立了超群盖世的功业,创造了天下闻名的八阵图。也提到了杜甫漂泊在外,歌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点出了不可弥补的遗憾。

现在我就开始背诵《琵琶行》了,虽然这首诗很长,但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琵琶的喜爱,它还是一首歌,加上音调的上下起伏,使诗文更充满了活力。“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它还表现了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的感慨,使作品极为感人。

古诗词伴随我们成长,我们不仅要理解的古诗词,还应该用古诗词,因为看它可以让我们有一个理解力的池子,帮助我们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