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说课稿 > 《捞铁牛》优秀说课稿

《捞铁牛》优秀说课稿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W 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捞铁牛》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捞铁牛》优秀说课稿

《捞铁牛》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最后讲怀丙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

本课教学可用两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会认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浮力打捞铁牛的。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的写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怀丙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2、教学难点:⑴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以情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由他联系到怀丙,从而激起同学对怀丙的兴趣。

2、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中教给方法。

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法,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交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4、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并及时地教学生要爱科学、学科学。

五、说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介绍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之事,由他联系怀丙,激发学生了解怀丙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㈡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质疑课题,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完课题后能更有目的去读课文内容。

1、谁去捞铁牛?

2、究竟为什么要去捞铁牛?

3、他是怎样捞铁牛,捞到了吗?

㈢带着以上疑问让学生初读课文,整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文章的字词。

1、初读课文,不会读的字看课文后字表上的读音,或查字典。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先要认真想一想,想不好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3、回答阅读课题时质疑的前两个问题。

㈣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理解领悟作者按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1、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打捞铁牛的工作分为几步做的?

3、再看看怀丙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4、和尚把铁牛送了回来,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

5、从和尚的所作所为中,让学生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㈤练说话,促进能力转化。1、学了第3段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请同学们就做过的某一件事说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这一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2、学习全文后,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科学家的一两个事例。

㈥课后让学生思考并去实验: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给老师汇报。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捞铁牛

1、时间:宋朝

2、人物:怀丙

3、原因:被水冲走

4、准备:备船装沙,拴船搽架,拴牛连架

5、打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故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捞铁牛》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的需要。

2、学会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学习作者言之有序。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怀丙说的:“让我来试试,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

第一课时的教学,把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做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以趣激趣。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把兴趣比作“炸药”,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里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索知识和认识一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这节课我采用故事导入,故事讲完了,我又故设悬念,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把大家逗乐了?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就能找出和尚说的话。

(二)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课文时的“初读”。理解分析时的“细读”。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使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和尚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工作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说、体会,便落实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本,从而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在学生的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如1、2自然段的学习,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你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最后再请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全班交流。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在齐读一遍后,看了录相,然后请同桌之间将这段内容互说一遍,从而促进了同桌之间的互助学习及交流。

(三)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所以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铁牛到底怎么捞上来的,请同学们自己回去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再有没有比和尚更高明的办法?或者你认为和尚的做法还有哪些弊病。从而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说学法。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采用个别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始终把他们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通过小组内的读书、思考、讨论,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读,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由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精读,深入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领悟作者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

(三)练说,促进能力转化。学了第3段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请同学们就你做过的`某一件事说一句或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这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四)动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下午回去自己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再给老师汇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7、捞铁牛

“叫水送回来”

潜水摸牛

准备工作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牛绑架

《捞铁牛》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此理论的支持下,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2)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观察体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重难点。

(1)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2)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为了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引导法,集体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尽量让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五、说学法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落到实处,仿照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点名认读后集体认读。

2、认读本课词语。

3、在预习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二)观看动画,初步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1、播放动画,教师讲解课文一二段的内容,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2、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有谁能将这八只大铁牛捞上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智慧的宋朝人民是怎样捞铁牛的。板书课题《捞铁牛》

(三)细读感悟,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三自然段分,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2、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怀丙的聪明才智

3、体会怀丙出色的才华

(四)超越课文延伸课外

(五)作业布置:

1、仿照《捞铁牛》一课言之有序的方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查阅资料,找找现代有哪几些打捞方式?

七、说板书。

我采用纲目式板书,清新明快,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