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说课稿 >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44W 次

一、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

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培养和情感培养目标,教学中通过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四个人口迁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并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故教学重点在案例分析,难点在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课标分析

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活动建议:

1.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

2.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

4.举行小型辩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3. 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四、说学情

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时会涉及历史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本课的学习要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学习时我会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让学生分析。另外对于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比较,要引导学生看图,对重点的迁移流向及迁移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说教法

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

六、说教学程序

1.教学用具:

多媒体展示;人口迁移的视频。

2.设计思路:

本课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走,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知识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涉及到了,因此,可以直接用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导入时,用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情感。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然后换位思考,可能会引起人口迁移。结束时,再让学生观看这些图片,并进行情感的升华。

3.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放映两组图片,一组是天津的美好生活图片,另一组是西部贫困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感触。

提问: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住所,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站在西部这些贫困孩子的角度,你们会选择什么地方呢?

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就可能发生人口迁移。

多媒体展示: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二)讲授新课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板书]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提问:旅游、购物、出差等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请简单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出符合“人口迁移”的3个要素:(1)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区界限);(2)居住地变更(迁移目的是改变“定居地”);(3)时间限度(一般在一年以上)。

多媒体展示:超越行政区域界限的判断。

学生活动: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出判断理由。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由于不同的缘故、特点,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口迁移”,请大家看书本,找一下 “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这是按时间划分;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这是按迁移方式划分;国际迁移、国内迁移——这是按地理范围划分。“人口迁移”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按地理范围(也就是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是主要的分类方法。

多媒体展示:为什么要迁移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下面的学习。

问卷调查:家族人口迁移的过程及原因,分析图表,结合现实举例、分析回答问题。

问卷结果可能有两种时期的人口迁移,一个是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让同学们总结人口迁移的的方向和原因。

(投影显示: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路线图)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20世纪50年代支援边疆建设有组织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的迁移路线,得出结论: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

让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同学结合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提问 1:当时人口迁移的路线是什么? 迁出地在哪?迁入地在哪?

提问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

提问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

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图把迁入区和迁出区总结一下。

[板书] 迁移特点:人口自由迁移较少,国家大规模有组织的迁移

迁移方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

净迁出区:上海、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净迁入区:东北、内蒙古、青海、西*等地

迁移原因: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内地和边疆(国家政策)。

老师简介当时人口自由迁移较少的原因。

2.改革开放后

探究活动:

材料1:截至2006年年底,本市常住人口为1075万 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

计算人口增长率:

材料2:本市2006年人口出生率为7.67 ‰ ,死亡率为6.07 ‰

计算自然增长率:

以上两个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3:天津市流动人口快速增加,从1987年的3.03万人,迅速增加到2000年的89.14万人。流动人口年均增加速度达到25.19%。

说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

观看民工潮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流动人口确实在增加。

课外调查:

选择一个建筑工地走访和调查:

1. 建筑工地人员数量、年龄和性别比例

2. 建筑工地人员收入和居住情况调查

3. 建筑工地人员子女生活状况调查

4. 建筑工地人员外出打工的原因

5. 建筑工地人员家乡所在省或地区

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并进行整理,总结人口流动的特点。得出结论:

从性别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___性为主

从年龄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___为主

从迁移方向看: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迁移原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前两个特点,几个工地可能不能完全概括出这个特点,这样,就选择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春运时民工返乡的图片来反映。

观看春运图片,让学生体会图片中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特征等。

针对人口流动的方向,让学生观看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流向图,概括总结。

强调: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堂活动:

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体会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算是对课标的延伸,让学生正确认识民工潮,产生尊重民工的感情。

由于课时有限,所以辩论会要限时3分钟,并让学生在课下充分查找资料,从民工潮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辩论。共计6人,3人作为正方,辩题是: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另外3个人是反方,辩题是: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

同学们辩论的真是很激烈,说明课下真的下了不少功夫,查找了大量资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

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人口流动出现了新变化,谈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政策移民(政治因素)

结合以下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案例一:三峡移民的图片和资料

三峡移民的原因:生态环境因素

案例二:巴勒斯坦难民图和资料

分析迁移原因:战争(政治因素)

案例三: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

迁移原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

最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分析原因。

总结: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其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板书]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结束语:再观看图片引出结束语:再次看图片大家又有什么感触呢?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大家都进行迁移,谁来开发自己的家乡。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