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说课稿 >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52W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一个例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汇报方法后再比较优化方法。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巩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从“生活—数学—生活”,把形象与抽象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

二、重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有效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切实有效地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本节课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在学生充分认识和感知的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中,老师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发展思维的主战场。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学习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小组选用了“长+宽+长+宽”的方法;有的小组选用了“宽+长+宽+长”和“长+宽+长+宽”这两种方法;有的小组选用了先把长与长相加、宽与宽相加,再把所得的和相加的方法。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根据长方形有四条边;它们的对边相等,又出现了后两种方法。最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于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美中不足,教师没有能让更多的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对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沟通新旧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适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理解周长,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课堂效果显著。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内容。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以及解决生活中类似搭配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有关搭配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有序的搭配。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为问题情境,以贝贝一天的生活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将选择衣服—吃早餐—帮贝贝组数—文字游戏等素材巧妙的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搭配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现了搭配的全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直观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谈话交流、拉近距离

新课一开始,我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新朋友—贝贝,通过谈话的形式,拉近了小主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这一环节,围绕服装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讨论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在汇报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找不全或是重复的情况,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那种答案对,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找出搭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为了让学生能归纳出搭配的方法,我利用课件演示,先用T恤分别与三件下装搭配,再用夹克分别与三件下装搭配,让学生看出来搭配时有先有后,适时引导,让学生归纳出搭配的方法:也就是要做到有序搭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三部分: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进行搭配后,我又出示了早餐搭配的图片,学生掌握了搭配的方法就不难说出早餐搭配的方法,但是我并没有停留在模仿的知识层面,而是进行了拓展、提升,通过不断增加饮料的数量,让学生找出规律,即:多一种饮料就会多三种搭配方法,饮料的数量乘以点心的数量就是搭配方法的数量。

第四部分:通过活动,激发兴趣

通过贝贝的抽奖活动,让学生帮助她解决数字搭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记录这些数字的过程中可能有遗漏或重复的时候,或者是数字写全了但没有规律。这时,可以用大屏幕展示几种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比较找出记录的最清楚明了答案,最后得出数字搭配的方法:也是按一定的顺序记录,才能既清楚明了又不重复遗漏。最后一个环节是文字搭配,我选择了“读、好、书”三个文字,让学生进行有趣的搭配,因为在前面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数字搭配的方法,所以,为了考验学生的反应速度,在进行这个游戏时我要求学生口头说出这三个字能组成的六个不同的词语,然后通过有趣的填词活动,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知识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2、内容分析

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应该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认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知识,还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容易出错。例4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教学重点是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切实参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三、教法、学法

1、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相邻单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分配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寻找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

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分米。

2、学法点拨

(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

(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教材在编写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易于接受。

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是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二、说教法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课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本节课,我选择了以讲解法、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补课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价格竞猜,引入小数

老师今天带了一些礼物要奖给今天表现好的学生,但在那之前要请大家先来猜猜这个奖品的价格是多少?(标价牌上的价格是0.7元)

同学们都有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吧,老师也在超市里收集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看(出示主题图)。

这些价格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区别?

这些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数——小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小数

(1)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2)你们会读小数吗?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3)学生尝试读,读错的师生进行纠正。(提示小数的读法)

(4)那小数应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5)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价格吗?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呢?

(6)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结合实际说一说。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复习旧知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2)课件展示一米长的尺,在尺上找出一分米来。

(3)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米的1/10是几分之几米?

师: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课件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4)不足1米,可以用分数、小数表示,那3分米要写成以米为单位,怎么写呢?9分米呢?

师小结:不足1米,小数点左边是0。

(5)观察这三个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观察这三个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课件展示将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

现在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2)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3)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18厘米呢?

(4)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

(5)观察发现:百分之几可以改写成两位小数。

4、老师的身高155厘米=()米

(1)观察前面两组小数的相同点(整数部分都是0),为什么都是0?如果超过1米,整数部分还会是0吗?

(2)老师的身高是155厘米,你能把它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吗?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填写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2、教材89页做一做。

3、改写数学日记。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他把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早晨。我从2米4分米的床上爬起来,用2分米的牙刷刷牙,迅速洗脸,到早餐店买了一个6角钱的鸡蛋和1元5角钱的包子后,飞奔到学校)

2米4分米=()米2分米=()米6角=()元1元5角=()元

(四)课堂小结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总之我是通过生活情景初步感知小数,再利用生活情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深刻理解小数的含义,最后运用巩固,不仅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实用工具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是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1、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法验算部分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4、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而准确地进行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时的评价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索发现的机会和条件。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四、说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师:根据第一个算式,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另外三个算式的得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出示主题图:

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妈妈带小明去商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1、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汇报)

2、在这买东西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3、汇报:

提出问题

(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2)应该找回给妈妈多少钱?

4、独立在本子上解答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写横式,列竖式。

5、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答题要完整)

(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6、学习加法的验算:

(1)讨论:怎样检验 135+48 的计算结果?可以用哪些方法?

(2)学生汇报,师总结。

(3)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学生汇报。

7、小结:

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进行加法的验算的?

(三)课堂练习:

1、计算并且验算下面各题。

2、学生自主完成。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

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

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

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

2、放大棋盘学生观察结构。(明确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3、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4、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19×19。

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全班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赛事简介

“数学解题能力展示”活动由《中小学数学教学》报社组织,其前身即为举办多届的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迎春杯”竞赛,始于1984年,在目前小学奥数竞赛中含金量较高。

二、“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赛事解析

根据前两年北京市小升初经验,证书依然是进入重点中学的一块敲门砖,因此,“数学解题能力展示”活动获奖证书,是获奖考生数学能力的一种证明,是一些重点中学在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唯一一个在寒假之前举办的奥数赛事,六年级的学生是绝不能错过的,年后就能拿到成绩,直接增加升学的砝码。中低年级学生也一定要早参与早做准备。

根据去年的经验,只有在“20xx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活动”进入复赛的学员才有资格报名参加明年的“第十五届华杯赛”。

作为组委会协作单位之一,将设立初试考点,接受学员以及非学员的各年级优秀考生报名参赛!欢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员报名!

三、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20xx年10月16日(星期五)-20xx年11月6日(星期一)

初赛时间原定12月6日,这与BESTS考试冲突,因此可能会将初赛时间提前(具体时间待定),

担心本次比赛与BESTS撞车的同学放心报名!

【报名地点】本次报名均采用现场报名的方式,泡泡各中心均可报名。

【报名条件】数学成绩较好的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请学生

或学生家长持学生身份证(号)到中心前台登记填表报名。

【温馨提示】请学员报考时,务必登记学员姓名,性别,年级,就读学校,联系方式(手机号),确保资料齐全正确,以免影响学员成绩。前台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为12:00-19:00,周六日为8:00-19:00,请家长注意。(大赛组委会实际每人收取20元报名费,学员凭09年秋季班听课证,免费报名!非学员,代收20元报名费!)

五、比赛时间:

在“20xx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活动中,POP少儿共组织238名学生参赛,其中60%的学员进入复赛,进入复赛的40%的学员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

预祝今年参赛的同学们再获佳绩!

同时,为了表示对热爱数学思维训练的同学们的鼓励和嘉奖,少儿部特对本次“20xx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大赛设立奖学金如下:

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者:奖励1000元课程优惠券;

获得本次比赛二等奖者:奖励500元课程优惠券;

获得本次比赛三等奖者:奖励9折课程优惠卡;

注:以上课程优惠券仅限报“数学思维训练课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