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说课稿 > 【热门】说课稿汇编五篇

【热门】说课稿汇编五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99W 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课标要求及分析】

本节课标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某一流域的开发建设、综合治理过程和方法的分析与理解,初步了解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和原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是一种过程与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1)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实践。

(2)以河流及流域为载体,几乎承载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所有内容。

(3)高考经常考察的内容。

2、教材内容的基本构成:

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条件)

三、【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通过对必修1的学习已经建立起对河流的一些基本认识。而对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区域的发展既包含经济的发展更要包含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也使学生基本构建起了分析区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2、我们随州市河流较多,本校学生又大多来自农村,因此对流域的开发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他们已掌握的知识是破碎的,对本节“流域开发”熟悉但又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乡土气息浓厚的图片、资料,使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

3、另外,由于我市中考地理分数不太很高,导致学生及初中教师对地理不是很重视,学生普遍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掌握欠缺,因此上此课时应适当补充区域地理知识。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为案例使学生能认识并初步具备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重点和采取的措施,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2.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活动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逐步领悟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的,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培养对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和环境觉悟。

2、培养流域开发和综合整治的分析能力,养成关心家乡经济建设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在此我选择了一组图片,用田纳西河开发整治前环境恶化、经济凋敝、开发整治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景观进行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他们对新课学习的激情,然后通过一道问题让学生明了本节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使其带着探索未知的欲望去学习的。)

承转:以上是田纳西河在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几张对比照片,美国人民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

【提问】:田纳西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程度是否相同,他们是由什么决定的?

【转承】要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必需清楚几个概念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观察读图,明确概念

【展示图片】从图中找出:干流、支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和流域。

(在学习流域的开发整治之前,必须让学生明了一些概念,即:干流、支流、分水岭、河流与流域,我采用了一张流域的示意图,用动画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读图观察,迅速直观的建立起这些概念、简单明了,也清楚了河流与流域之间的联系这一难点,起到了化繁为简的功效。)

【学生回顾,教师小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回顾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为他们探求新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步步引导,逐层递进

(外围据点扫清之后就进入了学习的攻坚阶段。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从复习旧知入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突破新知。)

分块教学,逐层递进:

(对本节课的核心——“流域的开发与整治”教学,我采用“分块教学,逐层递进”的形式,先从地理环境要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入手,到河流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由“线”递进到“面”——流域的开发方向及影响因素,基本方法与理论建立之后,就由一般到个体,即具体河流——“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整治”的分析,最后在已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到“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开发整治的影响上”,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升华。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脉络清楚,知识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水到渠成。)

对每一知识块,细节上的处理,我采用的是以下方法:

Ⅰ、地理环境要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生回顾旧知】

(1)地理环境包括哪些要素?它们对区域的发展有何影响?

(第I块,“地理环境要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于是第一章所学的旧知,因此,我采用的方式是提出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展示。)

Ⅱ、河流的开发方向及影响因素

【联系生活实际回顾旧知,分组讨论】

vA、河流有哪些利用方向?

vB、这些开发利用方式与河流本身的哪些特征有关?

vC、河流的这些特征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河流的特征在自然地理中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河流”就在我们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并不陌生,需要的是将其感受到的,记忆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鉴于此,我采用的是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归纳。)

【转承】“线”的问题解决了,就自然递进到“面”的教学——“流域的开发方向及影响因素”。

Ⅲ、流域的开发方向及影响因素

(由于在思维上一下子大大扩展,对应的知识也显得庞杂。因此,为了明确方向,提高课堂效率。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完成任务。首先,我直接给出了影响流域开发的四大要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并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它们对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

【小结】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Ⅳ、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及整治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学生读图,分组讨论】【教师引导,重点突破】

(第(1)部分“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又是这两块的重点教学方向,我采用“学生读图,分组讨论”“教师引导,重点突破”来加以解决。

首先我分别向学生展示了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图”、“地形图”、“气候特征图”、“水系图”、“矿产资源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并结合世界地理中美国相关知识,自主探究,分小组讨论得出各要素有利及不利的一面,在有利因素上提出其开发利用的方向,根据不利因素找出解决措施。通过这种方式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

【师生共同小结】

流域发展的有利和制约要素

流域背景对流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归纳】

(2)阅读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

(对第二方面“社会经济条件”由于理解的东西较少,我采用的是在提出要求的前提下,直接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答案。这样真正做到了“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老师不讲”的新课改理念,也锻炼了学生阅读资料,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最后答案的展示,训练了学生用地理语言答题,及规范答题的行为。)

【提问】:

1、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状况。

2、根据田纳西河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说出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产生原因?

3、早期人们对该流域的开发存在什么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

(以上重难点突破后,我展示了长江流域图,要求学生分析长江流域下游自然背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达到知识迁移、能力升华的目的。)

(三)、知识迁移、能力升华

(1)【读图分析】:长江流域下游自然背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具体采用以下环节解决:读图提取信息→调取已知→分组讨论→结论展示→教师点评。

a、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b、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

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四)、课堂小结,学生提问: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并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与遗漏,使课堂变得更加完美。)

(五)、【当堂评估,体验成功】

(基本教学目标达到后,我又精心选择了6道题目,通过讲练结合既反馈了新知,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

A.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各季节降水分配均匀

B.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多煤、石油、天然气等

2、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矿山开采和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冶炼企业大量排放含硫气体→酸雨污染

D、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读3.8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河流所处的气候类型区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B.亚热带季风区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区

4.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有两个汛期B.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C.年径流量大D.冬季断流是河流没补给

5.关于流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B.应以流域内人民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C.应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为核心

D.应以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核心

6.田纳西河流域加强土地利用强度的结果说明( )

A.流域开发的重点是增加发电,提高航运能力

B.流域开发要加强土地利用,兼顾发展旅游业,提高防洪能力

C.流域开发要保持航运、发电能力,提高水质

D.流域开发要建立和保持各方面的合理关系,保持流域的生态平衡

(六)、课后探究

地理小论文:请你为随州市政府开发与治理府河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课后探究,我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地理小论文“请你为随……”,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真正实践了“学地理,用地理”的理念,也提高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道德情操。)

(七)、【板书设计】

三、田纳西河的开发条件

八、【教学反思

1、成绩: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本节课在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上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个性化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达到了预期效果。

2、问题:教学容量稍显过大,学生已学知识掌握不足,特别在基础较薄弱班级自主探究环节的进行中稍显不顺。

3、对策:应努力提高学生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说课稿 篇2

开学初,区教研室组织了“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活动,姜主任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由“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构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体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在“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和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导学议练”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特别是以教研室组织的“磨课”活动为契机,我们在教研组长颜敏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精心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课后反思—再次执教等环节,不仅把握了“导学议练”各要素的思想内涵,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了高效课堂。为迎接区教研室的抽课活动,我们组根据教学进度,确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全组老师共同研究、轮流试讲,最后我有幸代表大家执教了这节课。下面我就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并结合“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激趣导课,引入新知。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力求简明扼要。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作品并不陌生,特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很多孩子都是伴着它长大的。所以在导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安徒生的一篇传世之作,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这部经典童话作品。”“导”不仅有教学活动的导入,还有教师的引导、指导和激励,所以,在“学”、“议”、“练”的环节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读法、学法与写法的指导。如:在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就可以把文章概括准确、完整,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小女孩的幻想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把小女孩的现实与幻想进行对比,并适时总结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自主阅读,研学新知。

践行“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深刻解读教材,找准学生的认知点与兴趣点,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所以,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问学生:“通过读书,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最初的真实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自主阅读,研学新知”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我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读书,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静静地,默默地潜心阅读,通过读、圈、画、议主动求知,自己学会学习。如:在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并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多元的、发自内心的,更能感受到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

三、讨论交流,以导促学。

这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过程。如:在让学生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随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学生的议论纷纷,还要有孩子们的书声琅琅。这节课,我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老师创设情景读。在文中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写出了小女孩的5次幻想,特别是后两次幻想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所以,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通过让学生体会感悟、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还尽量用动情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去感染学生的内心。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在学习课文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发展语文素养。在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引读:“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同学们,人们不知道,你知道吗?你读懂了吗?我知道她曾经,我知道她曾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前面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解读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课后的小练笔写几句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延伸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总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思维、发展语言、学会阅读、获得情感体验。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112页简单的组合

二、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作为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排列,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组合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简单的组合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搞清楚实际问题中哪些是组合的问题。

五、设计思想

本课我用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时空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能力、数学探索意识和数学探索能力、数学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获得解题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

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同学、朋友相见总是握手问好。如果我们全班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共要握多少次手?学生猜测

遇到复杂的问题时,要学会知难而退,退到事物最简单的情况,发现规律,再解决难题。

二、探究发现:

1、口答:2个人、3个人的握手次数。

2、自主探究4个人的握手次数。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①、学生指图用自己的语言说;

②、用序号: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③、③④

③、用图式说明:

师课件演示

① ② ③ ④

3、得出规律:

以①号同学为标准有3次,以②号同学为标准有2次,以③号同学为标准有1次。这样依次相加3+2+1=6次

从握手总人数少1开始加一直加到1就是握手的次数。

4、验证规律:那么5个人握手就是4+3+2+1=10(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

(5个同学握握手实践;画图式证明)

6、解决问题全班共要握:44+43++2+1=990(次)

7、揭题:我们生活中寻常的握手就用到我们数学的《简单的组合》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02年世界杯背景简单介绍。例3:(出示图片)

世界杯足球赛是全世界足球爱好者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20xx年世界杯将为历史写下新的一页:这是世界杯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韩国和日本)共同主办的大型单项锦标赛。20xx年世界杯对全世界华人来说,也是个值得骄傲的日子,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第一次闯进世界杯决赛圈。中国队将在小组赛上对阵巴西队、哥斯达黎加队、土耳其队。

理解题意:20xx年世界杯足球赛C组球队如下:巴西、土尔其、中国、哥斯达黎加。要求每两个球队踢一场,问我们一共要踢多少场?

2、数线段:(1)线段上共有1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

3、数角:

四、课堂总结

生活中哪些问题还可以用简单的组合来解决。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住、亮、湾”等14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随文识字,培养学生听读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吗?他昨天打电话给万老师,让我带大家到他家做客,他家就住在美丽的大海边,你们愿不愿意去呀?(生答)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我家住在大海边》,看看丁丁住的大海边是个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师示范朗读课文。)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3、师:孩子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啊?如果有你就问问你的同桌然后你们两个一起再读一遍课文。

三、识字。

1、师:在这首儿歌里,丁丁告诉了我们大海边都有些什么呀?

(生个别回答,师帖字卡“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出示字卡后,师教读。)

2、师: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都到哪儿去了?

(师取下其中的“月”、“打”、“爷”字。)

师:我们一起来帮生字宝宝找家。

(请生上讲台摘字、读字,并把字放进词语卡片里,再带词语朗读。)

注意:区分“湾”和“弯”。

四、随文识字。

1、(师带生读一遍课文。)

2、(生齐读一遍课文。)

师:图上有几个月亮湾,有多少打鱼船,又有几个老爷爷?

(生个别回答,师板书:一个、一条、一位。并且教读。)

3、师:请大家用它们三个组新词。

(生个别回答。)

4、师:孩子们仔细观察图,老爷爷在干什么?

(生一起回答,师板书:“讲故事”、“说不完”)

五、朗读课文。

1、师:大海边有月亮湾,有打鱼船,还有会讲故事的老爷爷。你们说丁丁住的家美不美啊?

(生齐答。)

师:你们愿意留在那里嘛?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

(生齐读,师注意正音正字。)

2、师:大海美不美?如果孩子们注意停顿和节奏,就会读得更美!

3、(师示范配乐朗读。)

4、(男女生分别读。)

5、(全班齐读。)

六、巩固识字。

1、师:让我们再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读的时候不要忘了把它们放进课文里。

“(请小老师带读,师再把生字带入课文领读。)

2、(师出示“住”和“位”的生字卡。)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导生认识“单人旁”。)

师: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生字里还有哪些是单人旁的?

(生个别回答。)

3、结束语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海边看了丁丁的家,你们喜欢吗?不过丁丁告诉我它也想知道你们每个人的家都在那里,那这节课后就请大家用你的画笔,画画你的家。

《我家住在大海边》说课内容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一年级上次六单元《大海》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充满海边渔民生活气息的小短诗,描绘了大海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渔民生活的愉悦,学生读起来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在学习本文时,我主要抓住识字和朗读进行设计,把会读会认本文要求的14个生字作为教学重点,再通过朗读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过程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体会大海的美。开始就以丁丁这一形象设境引入课文,然后以回答在图中看到什么引出由重点字组成的词语,在通过摘字游戏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重点字。接着又以随文学字的方法学习其他几个生字。在接下来的朗读训练中首先结合意境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理解,然后又以巩固生字的形式把生字放到课文中继续朗读,以加深对生字和课文的熟练程度。在最后的作业安排上,以画自己的家的形式一方面使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景色,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根据它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情况,特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难点是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有了新课程的明确指导,也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决定采用“朗读——讨论交流——点拨小结“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说学法:

教为学服务,好的教是为了更好的学。为了能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学法上着重于“读——讨论——感悟“,让学生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同时,能自己悟出一些有关于事物表达的方法,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相关教育。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上这课时,我选择了谈话式导入法。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这谈话的设计主要激发学生对异国风光的好奇,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然后解决问题: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这也是课文的重点)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