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说课稿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说课稿范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说课稿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26W 次

一、说教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说课稿范文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进行学习的知识基础。

2、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法。

1、 情景导入法。

2、 动手操作法。

3、 自主探究法。

4、 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理念。

1、在认真分析教材、教师用书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七个环节:

(1)导入新课。

(2)自主探索,推导公式。

(3)课堂练习。

(4)实践操作。

(5)走进生活。

(6)延伸提高。

(7)课堂总结。

2、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动手比、动手摸、动手摆,动笔算,交流讨论,引导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练,真真切切地落实四基两能。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直接利用情景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

①教学时,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连接。练习时,围钉子板,求周长,直观巩固计算周长的方法。——四基

②在长、正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多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类推能力。——两能

③在探究长、正方形周长的时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现不同的周长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长公式靠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能

通过3—6四个环节练习,反复巩固。练习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和运用,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概念教学各阶段的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3、课堂练习:新知应用。

4、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的体现。

5、走进生活:知识迁移。

6、延伸提高:知识升华。

7、课堂总结:知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