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征文 > 论幸福征文1000字

论幸福征文1000字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69W 次

论幸福征文1000字一

幸福,成为这几年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论幸福征文1000字

百姓念叨它,官方用指数衡量它,有电视开辟栏目邀请嘉宾谈论它。如此看重,与国人秉性有关--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孜孜以求,显其金贵。

其实,幸福没那么矫情,它既不委身富豪,也不歧视贫者。相反,富人的幸福感往往不及贫者来的强烈和持久。

幸福有时很简单。在盲人眼里,重见光明,就是幸福;在乞丐眼里,吃饱穿暖,即为幸福;在渴者眼里,一捧清泉,等同幸福;在民工眼里,年初能找到活儿做,年底老板不拖欠工钱就是大幸福;我妈在乡下务农,从鸡窝里捡鸡刚下的蛋,放在手里捏一捏,脸上都会写满笑意,看上去很幸福。至于房价高不高、股票涨不涨,职位升不升,现代人的所谓幸福参考系数在我妈眼里一钱不值,她专注的幸福在鸡、鸭、猪上,在庄稼地里的收成上,虽然幸福值很小,但我妈看上去幸福指数很高。

与古人比,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多了,但并不意味现代人远比古人幸福,问活在当下的人幸福否?得到的未必都是肯定。是否幸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像住100平米的并不一定比住50平米的人幸福二倍。幸福有时与物质无关,与心境有关,与财富无关,与欲望有关。

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他(她)的脸。那些脸上写满笑意的人,我们大体可以认定他(她)幸福,至少当下他(她)是幸福的。没有人在幸福光临时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就像我妈,一有幸福的事,都挂在脸上。

若把人生分成三个时段的话,可能童年幸福最多,中年最少,老年居中。

我们姑且假设幸福掌握在上帝手里,上帝好像偏爱孩子,把一个人的幸福大部分分配在童年上。即便那些家境困顿的孩子,也总能在童年的时光中找到上帝分发来的一拨又一拨的幸福。孩子们折一朵枝头上的花,意外拾到一元钱,都会幸福地把笑容挂在脸上,连晚上睡着了,笑容都没从脸上褪去。

从得到物质的多寡看,中年能得到的远胜于童年,但中年人似乎离幸福很远,或者说幸福让中年人很没面子、很难堪。我们常看到行色匆匆的中年人,表情严肃的中年人,愁眉不展的`中年人,却绝少看到脸上总写满笑意的中年人。如果有,这人一定是中年人中的极品。这不能怪中年人,实在是上帝吝啬,让中年人背负了太多的欲望、名利,给他这些能产生“成就感”的东西,却又想方设法减去他的一些幸福。

到了老年,人回归本性,显得淡定从容,宠辱不惊,没有什么能让经过风雨磨励的老人再羁绊于世俗名利和欲望,上帝把还没来得及分发完的幸福,全都撒出来,所以幸福回到老人身边,挂在老人的脸上。我们常能看到老人坐在椅子上怡然自得的场景,他们分享着孩子们和他人的幸福,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幸福。

有人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有人把幸福寄托在别人得到幸福上。前者如奸商,后者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人有房住,他会感到幸福。

幸福可求吗?应该。要不,年年春节,怎会有那么多人在木门或铁门上庄重地贴上“福”字?有的专将“福”倒贴,取“福(倒)到”之意,寄托愿景。今年求不得,来年再求,撕去旧福,贴上新福,总希望幸福来敲门。

要想让幸福多,我妈的那句“要知足”就很管用,换句话说,只要舍得戕灭自己的欲望,幸福就不远。

把门打开,让欲望出去,让幸福直接走进来,不要等它来敲门。

论幸福征文1000字二

幸与不幸这两股人生纱线,交叉,重叠,最终织成绚烂五彩的人生。

当中央台的记者问你:你幸福吗?你可能会调侃:是的,我姓福,名叫尔康,你也可以叫我额驸。

我们会羡慕幸运的人,他们或者出生就拥有了富裕的生活,或者考上了让人羡慕的学校、得到了条件优越的工作、交到漂亮的女朋友、有了看似幸福的家庭等。我们会感慨自己的不幸,诸事不顺,感慨上帝的不公,人生无趣。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幸与不幸,看你怎么看。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貌似够不幸,但在母亲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海伦·凯勒、斯大林、孙膑、马云……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

不如说说我自己,比起一些同龄人,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看似是不幸的,也曾抱怨过,但如今心里知道,苦难造就今天的我,要问我幸不幸福,我定回:“我很幸福!”不幸成就了幸。一个好朋友,记错了时间,错过了一趟回家的火车,就在那沮丧的时刻,她邂逅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两人一见钟情,最终走入婚姻的殿堂,不幸的旁边隐藏着幸。幸与不幸,就像那交织错杂的纱线,让人很难理清。

幸与不幸,是那么奇妙的事物。若幸,有人会珍惜,会努力延续这种幸,属最幸;然而,幸亦容易使人乐的忘我,隐藏的不幸就会显现,幸终究变为不幸。若不幸,有人选择沉沦,则愈加不幸,此为最不幸;相反,有人选择与命运战斗,他们的不幸让自己成为不凡的人,如此他们才能经历更大的不幸,其实细想,此类或许比最幸更幸。

作家茨威格曾在他的传记中做过一个对比:王尔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为当时著名的作家,同样因故入狱,其后发生的事却大不相同。王尔德入狱前生活富庶,自视高贵,入狱后被迫和出身卑微的囚犯同吃同住,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从此一蹶不振。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被人从行刑架上解下来送往劳役营的,死里逃生使他更加珍惜哪怕是充满苦难的生命。他卖力地服劳役,与那些犯人交谈,竭力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为自己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牢狱生涯毁了王尔德,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下了《罪与罚》等传世名著,成为西方最深刻的思想家和伟大作家。孰幸孰又不幸?苏轼《蝶恋花》有道:“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选择墙里还是墙外的权利,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上帝已经把它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所以面对自己的人生,如果觉得不幸,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幸则继续努力,稍有差错,可能就会不幸;不幸,则更

应奋斗,要相信,只要时机到了,自然便会遇到幸。幸与不幸掌握在自己心中。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或许,人生本无幸或不幸,人生就是一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