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文文书 > 交际礼仪书 > 稿件 > 《平移》评课稿

《平移》评课稿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08W 次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它是等距同构,是仿射空间中仿射变换的一种。它可以视为将同一个向量加到每点上,或将坐标系统的中心移动所得的结果。即是说,若是一个已知的向量,是空间中一点,平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移》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移》评课稿 篇1

一、优点

1.教师注重细节教学,如:在板书课题时,对“移”的书写加以指导。

2.整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让学生台上或台下通过运动体验加深对“平移”特征的理解,放手让学生充分形象地演示等。

3.教学、课件的制作精心,教师的板书设计重点难点较为突出。

4.教师的语言符合低年级孩子特点,有亲和力。

二、不足和建议

1.板书的设计,平移特征的强调需加以改进:

在发现总结“平移”的特征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根据演示所发现的特点将“上下运动、左右运动、直线”作以板书,并未告诉学生这就是其特征,而且板书漏掉了一点——斜着运动这一特征;又如:“平移”物体或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不够清晰,语言不够严谨。教师的板书——方向、大小、形状不可以改变。

2.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如:在课的开始,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平移现象时,教师这样总结表述“平移”现象——黑板推动的过程、窗户推动的过程……是“平移”。又如:在课的结尾,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教师这样口述: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平移现象重合,所以不属于平移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闫岩老师这样改进教学:

1.板书建议做如下调整:

平移

沿着直线:上下

左右运动方向、大小、形状不变

斜着位置改变

结合这样的板书,教师再加以特征的强调,让多个孩子说说其特征,学生从而抓住特征在练习判断哪两个物体能通过平移重合,可能就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

2.关于平移的举例——“黑板的移动现象”、“窗户、抽屉推拉的现象”……属于“平移”现象。

《平移》评课稿 篇2

“图形的平移”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的内容,“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学生在三年级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平移,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感触,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能看出李老师对本节课的的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在本节课中,李老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并结合学生自身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平移,从中把握发现平移的特点,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构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感悟与认知共生。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李老师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同时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移现象:升降电梯、推拉窗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这也充分地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二、注重操作,在交流中感悟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在教学中李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是图形在方格图中向哪里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难点,李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的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兴趣特别高昂,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三、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运用,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本课将黑板、学具、电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全过程。操作作为一个主旋律萦绕于本节课的教学之中。

总之,本节课,李老师重视学生的感悟认知,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使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

本节课需要探讨的内容:

1、情景设计效果没有达到,如果能再在交流平移的方法时——抓住一条边、几个点,进行平移,也就是在原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利用计算机在重点处闪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比用语言描述要直观得多、简捷得多,效果也会更突出;这样充分使用多媒体来呈现和运用,会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本节课学生对平移了几格的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好,也就是李老师在画龙点睛方面做得不够,讲评时不能在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因此也就造成较多的错误。如果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能有机结合,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更生动活泼,更富有个性。

《平移》评课稿 篇3

这节课刘玲老师采用了“导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具体点评:

一、“导教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

刘老师根据“导教结合”模式的特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平移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交流与互动环节是本节课非常精彩之处,除了师生之间的线线互动,还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络式互动。比如:刘老师并不是自己说出“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图形时应注意什么”,而是相信学生,把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刘老师只是在一旁倾听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在关键之处适当的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的这种网络式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目标引领,收获成功和乐趣。

今天,欣赏了刘老师这节课,我们不禁会问:学生收获了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学生有哪些收获?

1、在目标的引领下收获了有效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收获与学习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学习目标是导学教学的灵魂,为学生学习提供导航服务。在老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坚持目标学习,就不会偏离学习的方向。

2、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例3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和分享互动等活动,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都能掌握图形平移的步骤:先选点,再移点,最后连点成形。其中,学生很重视移点的方法,能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不但知道移点时不能数错格子,而且很乐意到讲台上教大家如何正确数格子。

3、在动手操作与思考中收获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注重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明显提高了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学习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例3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思考怎样画平移后的图形,明白了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要一一对应,即对应的思想方法;而在例4中,学生通过动手把图形中的半圆平移到图形的右边,就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来计算图形的面积,从而掌握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体验中收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和乐趣

在导入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推拉门、推拉抽屉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演示,感知平移的现象,形成平移的表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而在达标检测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活跃,都争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谈一谈自己的感想。说明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自信。

总之,这节课刘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分享互动、归纳小结、知识运用的整个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我个人认为老师的语言能再简洁一点就更好了,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平移》评课稿 篇4

符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一课,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重难点,我就来谈谈几点感想。平移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把这些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诉学生,可能相应的练习学生会掌握得很好,而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呢?课前符老师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如: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从动态的素材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本节课符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的特性,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各种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具趣味性,为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如:在初步认识平移时,课件先整体呈现一组画面,再逐一的放大,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认识。同时通过课件的演示,动态地呈现了平移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又如:当学生对“平移”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又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让学生观察、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在操作验证时,课件上的小房子可以随机点身上的每一个点进行移动,解决了学生回答随机性的困难,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在丰富的活动中理解数学概念。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平移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在教学平移的现象时,教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的运动方式;在教学物体往垂直方向平移时,我让学生用身体演示电梯上下运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在这节课中,符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