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话题 > 节日作文 > 除夕作文 > 过除夕作文(精选7篇)

过除夕作文(精选7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88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除夕作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除夕作文(精选7篇)

过除夕作文1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时光已匆匆流去,一去不回头。旧日的脚步渐渐远去,新的一年又在向我们招手。除夕要干什么呢?当然少不了与亲人们吃一顿香喷喷的团圆饭,也少不了亲手点燃鞭炮看它变成绚丽的烟花,更少不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三十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三个人早早地就出发到了奶奶家。还没到奶奶家,便看到早就站在家门口等待的奶奶。奶奶看到我们,笑得合不拢嘴,车刚停稳,爸爸急忙搬下准备好的年货,而妈妈撸好袖子便冲向厨房。而我呢,只能一个人看看老家有了些什么变化,无聊的等待其他人的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忽然听到“滴滴声”,原来是我们家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小哥哥一家到了,再过了一会儿,“帅哥”一家也到达了。孩子们见面的高兴劲儿,那是没法说。

在一阵饭香的吸引下,原来是妈妈在厨房做饭呢。只见她穿着一个“铠甲”,拿着“矛”,便开始了“大战”。而我和哥哥们也没闲着,有的切菜,有的剥大蒜果,有的洗碗。

我好奇地问爸爸:“奶奶去干什么了呢?”爸爸想了想,说:“不知道。”只听见“喔、喔、喔、喔……”原来,奶奶正在杀鸡呢。过了一会儿,只听着妈妈笑着说:“孩子们开饭咯!”我们如离弦的箭一般,飞奔到餐桌上准备开吃,谁知妈妈着急地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我们先给祖先倒酒盛饭。”我们便一起给祖先盛上饭,倒上酒,静静地等待了一会儿,便开始享受美味佳肴了。

八点整,春节联欢晚会准时开播。有悠扬动听的歌曲,搞笑的小品,神奇的魔术,有趣的双人相声……真是丰富多彩。伴随着十二点钟声的敲响,我和哥哥们一起出门放鞭炮,有仙鹤形状的,有在地上打转的。在那夜空中,五颜六色的烟花显得格外美丽而又引人注目。

转眼间,除夕便“溜”走了,哎,难得那么开心,又要等三百六十五天了。

过除夕作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是用来描述除夕的情景的,时间过得可真是快,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将迎来了新的一年春节。

在这个充满爱意的除夕夜之中,大家都从各自工作的地方回到了家中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整个家中充满了忙碌的声影和一片祥和的景象。

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厨房里,我看到我的奶奶正在煲着鸡汤,奶奶正在用小火慢慢炖着鸡汤,这样炖出来的鸡汤味道肯定是非常的鲜美。过了一段段时间后,香味飘满了整个厨房都是,我不由自主的用鼻子去闻一闻,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了出来了。

很快我看到年夜饭就要准备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碗里的筷子准备开始吃饭,我的妈妈说我真是一个贪吃的小猫咪。我看到了桌子上有非常多的菜肴:清蒸鱼、鸡汤、粉团等等,我吃的非常的开心。

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全家都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年一度精彩的的春节联欢晚会。看完春节联欢晚会,是时候放我最喜欢的烟花了。我和叔叔提着两袋烟花,在天台开始放烟花。只见五彩缤纷的烟花飞上了整个天空,非常的美丽,就像是一团火焰照亮了美丽的除夕。深夜,我们大家都伴着鞭炮和烟花入睡,真是一个快乐的除夕。

过除夕作文3

大年三十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灯火辉煌。

一大早,大人们开始忙上忙下地为年夜饭做准备,妈妈和奶奶杀鸡、杀鸭,爷爷和爸爸贴春联、打米粿。中午,爸爸和爷爷带上打好的米粿、鸡和鸭去祠堂祭拜祖先,祈求来年我们一家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晚上,开始吃年夜饭了,我去帮忙分碗筷。爷爷提醒我多分几个碗筷,而且不可以空着。我分完碗筷,爷爷就往碗里夹了鸡肉、鸭肉或倒入红酒,我觉得很奇怪就问爷爷:“我们家没那么多人,放那么多碗筷要干什么呢?”爷爷笑咪咪地对我说:“老祖宗们会回来吃的。”年夜饭中有几道必不可少的菜,比如鱼表示年年有余,炒米粉表示长长久久,红蛋和红酒表示年年红……长辈们相互举杯饮酒,小孩们喝着果汁,真是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我和弟弟跑到楼下,一人拿着一个“仙女下凡”烟花棒,让爸爸帮我们用打火机点上火,“嗞……”烟花一下子被点燃了,我们挥舞着烟花棒跳啊转啊,烟花棒的火光映红了我们的脸颊,我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邻居点燃的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个花坛,顿时变得光彩夺目。

啊,多么喜庆的日子呀!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团圆的日子,这是一个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过除夕作文4

时间似箭,这不,我要迎来我的第13个除夕了。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介绍我和我的家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吧。

早上起来吃得早饭就与众不同:红果子和汤圆。接着就要把自家门前买的植物或者种的树上挂一些红灯笼,然后在家中贴一些春联。到了晚上那就更有意思了,因为我的爸妈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要分别去婆婆和奶奶家吃年夜饭,吃完就到了我们这些小财迷最兴奋的时候了—————拿压岁钱。

吃完饭,我便和家人去老家大队部走走,因为那儿有时还会舞龙灯,恰巧,今年就遇上了:一位叔叔作着龙头,其余7,8个人做龙身和龙尾。他们身着红与橙红的衣服和中国龙融为了一体。

回到家,奶奶就和我讲起了年的故事,然后又将一枚铜钱放到我枕头下。我不知为何,便问奶奶,奶奶说:“这叫守岁。岁也是一种怪兽,和年差不多,传说将一枚铜钱放到家中最小的人枕头下,便可防范岁。”我将铜钱摸出来,便问奶奶:“这枚铜钱是哪来的?”奶奶笑了笑:“这枚铜钱我从小就枕在我枕头下呢。”看来这钱怎么也有七八十岁呢。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除夕的呢?

过除夕作文5

早晨,我起了床,就看见爸爸妈妈忙碌身影。他们在干什么呢?我急忙跑过问妈妈,妈妈神秘地对我一笑,说:“你看看日历,今天几号了?”我走到日历前,今天是二十二号除夕了,怪不得爸爸妈妈那么忙,他们在准备去前童古镇呢!

我们经过二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宁海的前童古镇,那里真是古色古香,古老的房子上长满了青苔,一条小溪从房前流过,鱼儿在小溪里游过,塑造了美好的乡村环境,这里的人们生活很宁静,连动物都能和人打成交道,我们刚走进里面,一只鸭子就大摇打摆地从我们走过,一副不怕生人的样子。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古镇中的“古镇之宝”——古戏台,据当地人介绍,这戏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远处看,戏台的左、右上方有两条巨龙,左边的一条正伸出它的左爪,仿佛在腾云架雾,而右边一条则温文尔雅,互相呼应。

接着,导游又带着我们来到前童民族博物馆,里面的活动很多,如:祭奠祖先,迎除夕民俗等,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打年糕,先把米泡在水中一天一夜,看米变成透明色即可,再把米倒入蒸笼中,用柴火蒸煮,当米有了弹力就可以把米倒入石槽,再用木头做的锤子挤压,这时村里的老师傅开始打面团,我看到这么简单的动作也想去试一把,结果刚拿到锤子就不行了,因为太重了,被打好的团团拿到洒了松花粉的桌面上,导游拿起专们切块的刀,给我们每人分了一块,我尝了一块:细滑、有点糯糯的,口感很好。

最后,我们回去时,还买了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空心腐、前童豆腐干,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来品尝哦!

过除夕作文6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除夕是我国最隆重传统节日。在这天全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在一块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等等欢快喜庆活动。

今年我们在爷爷奶奶家里过除夕夜,可是在除夕夜前几天一直在下雪,雪覆盖了高速公路,怕去不了了。但是在去前一天雪已被清扫完了,高速公路通了我们也能去了,我非常地高兴。

除夕夜我们十几人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一天气氛非常热闹!这一桌菜肴十分多,味道也十分好吃,让人一看就直流口水。这些美味佳肴中有清爽适口蔬菜、肉质鲜美大虾、喷香可口肉、爽口滋润汤以及那鲜嫩柔滑鱼,这真是一桌美味大餐!

吃过年夜饭就是我们小孩最高兴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大人们都会给我们红包也就是压岁钱。我们都怀着期盼心情,等待大人们给我们红包,我拿到这张鼓鼓红包,心想要好好利用这些钱。

此时只听见外面“噼哩啪啦”鞭炮声和“轰轰”烟花声,真是热闹非凡。这引人注意烟花色彩各异,有;红、金、黄、绿、蓝、紫、银……天空变得五彩缤纷。烟花形状也是各式各样:有像是一把撑开伞,有像含苞怒放花朵,有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有如同火流星直冲云霄,还有犹如仙女散花。真是千姿百态,夜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画。

今年除夕夜过得十分愉快!现在我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鼠年快乐、万事如意!

过除夕作文7

今天是除夕,是中国人过年前一天,每个人都知道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

除夕到了,春节也就算是拉开了序幕。人人都爱过除夕,我们小孩子更爱过,除夕夜里是要吃饺子,这几乎都是每个人都要吃,在我们懂事时候就知道啦这一点,几乎我们每个小朋友都爱吃饺子,饺子是中国人都爱吃,它包法有很多,每个地方包法可能也会不一样,有地方是手赶圆片,是将其两边对折陷儿在里面将其包紧;有地方是用方片,就是将陷儿包在皮一边,然后将其像卷春卷一样卷起来,然后将两边摁紧将两边捏在一起。其实有好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特色包法,反正是饺子包法千种万种,但一句话就是让人吃。

除夕夜是要看春节晚会,这是中国一种传统,春节晚会每年都不一样,随着时代变迁,春晚也越来越好看。我几乎每年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春晚,春晚里我最喜欢是小品,我每次看都是哈哈大笑,觉得他们演是在是好看,令人不笑都不行。春晚是一种表达春节快乐事,它其实是在代表着全国人民欢快心声。看春晚几乎是我们中国人不可缺少一项节目,不论是年老还是小,几乎都很喜欢,因为它是我们同乐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