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话题 > 节日作文 > 国庆节作文 > 最新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通用3篇)

最新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通用3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4.57K 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通用3篇)

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1

中秋节是团圆日,国庆节是举国同庆的日子,团圆日和举国日遇到了,也让国人与此皆大欢喜了!

中秋节到了!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无论怎样?都想回家和家人和亲人们过一个团圆日,不过!那些守卫在国家边防一线的国家栋梁,国家战士们呢!只有把国家当做自己的家,只要国人安宁,才是他们最希望的团圆日了,还有很多很多国家栋梁们,还有过年过节依然守卫在国家的阵地以及各个行业的坚守所了……,国家安宁!国家昌盛!是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荣耀,所以!这里取决于国家的首领!

国庆节到了!五星红旗依然飘扬在蔚蓝色的天空上,再看一眼五星红旗!再看一眼五星红旗吧!看着看着热泪盈眶了,红旗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旗帜,大的五角星是党,四颗五角星是工农兵和小资产阶级,四颗小的都围绕大的,代表四个阶级都团结在党的周围,心向着党。五星红旗国人们为您骄傲!为您自豪!举国同庆的日子到来了,国人为这一刻激动着!鼓舞着!兴奋着!国家越来越安宁,国家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昌盛,越来越民主……,十月一日,国庆节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国人为这一刻的到来,百感深受的是太平的中国,这里取决于国家首领!

中秋遇到国庆!两大节日:国人们同乐!国人们同贺!国人们!国人们!祝福全天下的国人同胞们在这个中秋遇到国庆的日子里,永远安康,永远快乐的`生活着,举杯!请国人们一起干杯吧!也为国人历史英雄们干杯吧!干杯!干杯!干杯!

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2

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我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中秋节,也是外祖父旧识的儿子的婚礼。车停在了贵族园的大门前,屋里已是一片喜庆,新人们在门口发着喜糖,满脸幸福。据说新郎和新娘都是留学中认识的,所以婚礼很欧式,走廊旁摆满了新鲜的白玫瑰,香气馥郁,感染着每一位来宾,传递着它的花语:圣洁的爱。偶于人群中看见了一位外国人,于是很自信的想卖弄一下自己的英语,谁知老妈一脸尴尬地扯住了我。原来这个人是意大利的,是新郎在荷兰留学时的朋友——我的英语,他根本听不懂。很识本分地坐下,悄悄地,我窥探着礼堂之上那对幸福的人儿,他们宣誓着爱的誓言,步入婚礼的殿堂……

恍恍惚惚,中秋节就这么过去了,却只是我一个人盯着窗外的月亮,啃着干巴巴的月饼,无法回老家见爷爷奶奶——哦,这都是因为第二天碍事的钢琴课!在被老妈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后,我终于妥协,答应在十一当天去拜见一下我的钢琴老师。梳好“鸡窝头”,手忙脚乱地把自己弄得能见人点,我来到了在东方国贸中的教室。老师不像我想象的那么严厉刻板,反而十分和气,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戴一副银边眼镜,显得很有修养。接下来的课程进行的很顺利,而我却消除不了尴尬——听老妈说,这个老师教的很好,可我呢?不仅是个学钢琴的“大龄女”,而且一问三不知,叫弹个曲子吧,也只会小红帽。熬到下课,我在后到的小朋友的惊奇的目光中,跌跌撞撞地下了楼。天,老妈是怎么想的,就不怕我被幼儿园的小孩子嘲笑?

剩下的六天,便是在宅女生活中度过的。本想练练我很烂的羽毛球技术,却不得不去补作业。大脑就像一根绷紧的弦,再紧一些,或许就断掉了。月考面前,人人都像我一样紧紧张张,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慢悠悠地写题,亦或是撑着脑袋对着遍地的落叶发呆。进度慢的像蚂蚁,别提复习了。我急,却对成堆的作业无能为力,也只有抱头懊恼。

告诉自己,出去转转吧。于是便一个人在林荫大道上散步,四处探寻秋的气息。夏天就这样过去了,来不及拽住她的裙角,秋就蹁跹着来了。

四周静静的,不知何时又多了几只蝴蝶。我突然想起,假期已过半。接下来,便是急急地写作业。电视上,出行的人们又被堵在返程的路上,我抬头瞟一眼,笑他们傻。人潮涌动下,喧闹下,景色有什么好欣赏的?倒不如躲在自己的小屋,感受宁静的偏安一隅。

阳光照亮屋子,这个十一,有滋有味。

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3

前段时间,有记者就人们对各种中国节日的喜爱喜爱程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的前三位分别是国庆、五一、中秋。但大多数人们这样选择国庆、五一的缘由竟然是这两个节日的放假时间更长些。对此,我不由有些疑惑,难道假期的长短应该成为衡量节日本身的好坏吗?

不,我不这样认为。但我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却是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注重所看到的现象,从而忽视物质本身的内涵。换句话说,人们为了多得到几天的假期,选择了国庆,放弃了中秋。

倘若我们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难发现,中秋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国庆这个为宣告中华人民国成立而确立的举国欢庆的纪念日又有什么可比性呢?所以这个记者也犯了糊涂,他用错误的。条件去验证错误的结论,只能证明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我倒有个很好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鼎鼎大名的拳王阿里吧,说有一次,阿里坐飞机去参加比赛。飞机起飞的时候,阿里没有系安全带,引起了乘务小姐的注意,于是乘务小姐走到阿里旁边,热心地提醒道:“阿里先生,飞机就要起飞了,请系上您的安全带。”阿里一边向乘务小姐展示了自己健壮的肌肉,一边问道:“超人还需要系安全带吗?”聪明的乘务小姐反问阿里:“阿里先生,请问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阿里顿时说不出话来,只好乖乖地系上了安全带。

在这个故事中,阿里用“我是超人”这一错误条件来验证“我不需要系安全带”这一错误的结论,而乘务小姐抓住这里面的矛盾反问了阿里一句“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从而证明了这个命题本来就是错误的。使阿里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这个故事再一次验证我前面所说的内容。

说到这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些传统佳节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入去了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历,发掘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的习俗,认识这些它们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地用喜欢或是不喜欢这一肤浅的口吻作衡量标准,来判断其好坏。

例如中秋,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中秋是始于唐初,盛于宋朝,至于明清已与元旦齐名,至今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传统第二大的节日。其次我们要了解中秋象征团圆,合家欢乐之意。然后我们要知道中秋的主要习俗有吃月饼,赏月。关于中秋的传说有嫦娥奔月、月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做到这些,我们才算对传统佳节有了基础的认识。至于更高深的学问,那是文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倘若有兴趣的也可查阅一番,这里不必多言。

各位,试想一下,倘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我们在消遣、休闲、娱乐中淡忘。那社会谈何发展?民族又谈何复兴呢?国家给我们这几天假期,我们也应当趁着假期深刻反省一番,当国庆遇上中秋,我们又能为这个假期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