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求学之路 > 初中教育 > 兰州小升初十一中入学攻略

兰州小升初十一中入学攻略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14W 次

小学升入初中就读是不需要升学考试的,大多为免试就近入学,但是民办初中和部分公办重点初中依然举办小升初的升学选拔性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兰州小升初十一中入学攻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兰州小升初十一中入学攻略

招生范围

十一中是公办学校,学校招生遵循“学籍优先,兼顾户口”,以下是对口小学及户籍情况:

实验小学:户籍在黄河以南,静宁路(不包括)以东,民主东西路(包括)、定西路(包括)、嘉峪关路(包括)以北。

榆中街小学:户籍在黄河以南地区,庆阳路(包括)以北,皋兰路(包括)及和政路(包括)以东。

一只船小学:户籍在麦积山路(包括一只船南街单号)以南的学生到兰州市第五中学。其余学生到兰州市第十一中学。

民勤街小学:户籍在武都路(包括)以南,静宁路(不包括)以东,庆阳路(包括)以北,金昌北路(包括单号)以西的学生到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其余学生到兰州市第十一中学(不含区外生)。

东郊学校:户籍在天水路(不包括)以西,东岗西路(包括)以南,平凉路(包括)以西,黄河以南。

进修附小:户籍在天水路(不包括)以西,东岗西路(包括)以南,平凉路(包括)以西,黄河以南。

水车园小学:户籍在平凉路(不包括)以东。

兰医附小:户籍在天水路(包括)以西,定西路以北(包括),瑞德大道以西,东岗东路(包括)以北。

兰大职小:户籍在天水路(包括)以西,定西路以北(包括),瑞德大道以西,东岗东路(包括)以北。

分班考试:根据在读学生反映,十一中的分班考试题不是很简单,新生需认真对待。

小升初报名流程:

6月6日:各小学张榜公布本校毕业生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班级、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及门牌号等。

6月8日前:(6月8号前)各小学完成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

6月13日:公布城市四区初中招生对口划拨方案。

6月14—15日:外地(外县区)小学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升学的,到户籍所在县区教育局办理报名登记手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到居住地所在县区教育局办理报名登记手续。(14、15号)

6月16—7月4日:市区联合招办进行正式审批录取。

7月5日:公布新生录取名单

7月6—7日:新生入学报到注册手续

学习氛围:

十一中整体学习氛围还可以,根据在读家长反映,老师上课速度快,学生还是挺有压力的,作业不算太多,但有些课外作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军训:

初一新生没有军训。

教师责任心:

根据家长反映,十一中的老师对待学生非常友好,同时也很严格。

月考:

根据在读家长反映,学校的月考不是很难,几乎都是以概念为主,数学稍微有点难。

初三模考:

初三会有一诊和二诊两次模考,一诊是兰州统考,大概在4月20号左右,二诊是5月份考,学校和教科所共同出题。

拓展阅读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坐落于兰州市中心广场东口,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 学校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学校软件的建设。根据“优化初中,发展高中”的办学思路和创建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荣誉

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市属学校前列,每年有二百多名学生考入省、市重点高中,学校也连续获得兰州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质量优秀奖”,在兰州市享有良好的声誉,博得社会的认可。

师资力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48人。本科学历92人,学历达标率100%。更有一批骨干教师带动学校教学不断发展,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1人,市级“222工程”学科带头人2人,省、市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新秀7人。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教学成果

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教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02、2004年兰州市第三、四届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比赛,有5人4个学科分获一、二、三等奖;2004年兰州市“优质课”比赛中,有14人分获一、二、三等奖。有26人分别在省、市新课程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另有多人在其它学术活动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

学校教学管理中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抓住“一主两翼”,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科研为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行教学目标激励机制,强化教学动态管理。以人为主,充分调动、尊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使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004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市属学校第四名,梁又文同学以684.5分名列全市第二,有110人中考成绩超600分。

2003年学校抓住复办高中的契机,认真选拔、引进了20多名业务精良、经验丰富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高中教学工作,并严格教学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2004年会考中,尽管入校成绩低,仍取得了会考过关率90%以上的良好成绩。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首届学生在2006年高考中,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学科教育成绩斐然,在近三年全国、省、市级数理化、英语能力、现场作文等竞赛中,有200多名同学获各级各类奖励。

教育发展

学校紧抓常规教育,努力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入发展。实行严格管理,全员育人,倡导文明的`德育工作思路,建设良好的校风,得到社会好评,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艺术教育,组织各种活动,推进学生素质全面进步。每年有近百人通过A、B级艺术等级测试,2005年学校合唱队节目获兰州市政府“第五届金城文艺奖”一等奖。此外,多人多次获体育、美术、书法等项目各种比赛奖励。2004年的“奥运圣火卫士”选拔中,该校同学获全市第一、第三的好成绩,宦凌云同学最终代表甘肃赴京参加圣火传递活动。

办学模式

作为兰州市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试点校,在“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下,不断深化与兰州八十四中联校办学的进程,确立了“1221”办学模式,即“一个校长、两套班子、两所学校、一体化办学”。 探索“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集决策、管理、教研为一体的大行政会、大年级部、大教研组管理格局;创新“一体化”管理制度,形成《“一体化办学”校长分管年级部督导责任制》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