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求学之路 > 小学教育 > 广州满族小学好不好

广州满族小学好不好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8.02K 次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州满族小学好不好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广州满族小学好不好

学校简介

广州市满族小学是全国首家以满族命名的学校,也是广东省唯一一所满族学校,学校原址占地面积仅1464平方米,属于典型的“麻雀小学”。

区财政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为满族小学新校区征地、建设等投入7200多万元,通过合并、扩建、新建形式,使满族小学成为“一校三区”。

学校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满族镶红旗知识分子和热心教育人士,目睹“广州满族失学儿童占学龄儿童49.56%,比全市性平均数还超出10%”,于是,商议开办学校,征得该旗代表和管祠人汪玉泉同意,将位于光塔路89号的“宗祠”作为校舍。上层人士舒淡庵、舒宗鎏、佟子实、杨庚山等亦给予支持,财力上又得到汉族陈乃福帮助。组成校董会,推选汪玉麟为董事长,推定汪宗猷、李剑晖负责筹组办校事宜。民国35年6月向广州市教育局申请开办,校名定为“广州市私立国光小学”。经批准,汪宗猷任校长。同年9月正式开课。

国光小学开办之初,按“完全小学”的规格开设6个年级,每级一个教学班,有专任教职员8人、学生109人。民国37年(1948年)暑期,在满族镶红旗管理组支持下,决定自行筹款在校舍前座增建二楼,面积为200平方米,用作课室和活动场地,学生增至228人,其中,满族学生占30%,专任教职员12人。

1952年11月广东省第一届民族工作会议后,根据满族代表的意见和要求,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转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理。广州市教育局同意满族国光小学适当发展一部分,在经费上予以补助,以收容满族子弟。从此,学校教职员工的待遇、满族学生收费标准均按公立学校办理,学校的管理及人事调派,由广州市北区人民政府领导。到1952学年度时,满族学生比例增长到35%,学校设备亦较前完善。增设了两个分教处及一个操场。

1954年11月,学校领导人汪宗猷主动将满族国光小学全部财产献给政府,由广州市教育局接办,为尊重学校的历史,将校名改为“广州国光小学”,随即拨款修建校舍。主管民族事务的广州市民政局,每年还拨给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费,作为增加设备、补助满族师生之用。到1956学年度,在该校就读的满族学生已有32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64.15%。1956年8月,广州市教育局接受学校及满族人民的意见,将广州国光小学命名为“广州市满族小学”。

学校地址:

光塔校区:光塔路89号

大德校区;大德路203号

象牙校区:大德路象牙街48号

所获荣誉

先后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并获“广州市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学校”、“广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广州市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等称号。

2023年4月,被评为广州市第十八批安全文明校园。

关于广州满族小学

广州满族小学的前身为“国光小学”,创办于1946年6月。是全国首家以“满族”命名的学校,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满族学校。1954年10月,由广州市教育局接办,改为公立学校,1956年8月,命名为“广州市满族小学”。1994年,学校获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促进祖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广州满族小学(原址)位于光塔路89号,用地面积只有1464平方米,2001年被列为用地特困学校。市、区政府为学校征地、建设、改造共投入了7000多万元,越秀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的发展,于2009年与大德路小学合并,把满族小学建设成一校三区(光塔、大德、象牙)、用地总面积达到7819平方米、建筑面积9577平方米,成为一所达到规范化学校要求的民族小学。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26个教学班,学生1015人,其中满族学生34人,其他少数民族(壮族、土家族、黎族)学生8人,在学校66人教职工中,满族教师6人、回族教师1人、苗族教师1人,党员22名,民主党派人士2名,南粤优秀教师、区名教师、名班主任2人;区教坛新秀3人。学校具有教育硕士1人,本科学历的教师37人,大专学历24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科特点有效渗透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民族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学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学校重视以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模式的实践探究,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007年,我校接待了来自黑龙江阿城满族小学的两位满族学生,并开展了“心手相连共育民族团结之花”的主题活动。为了配合宣传民运会,我校举行趣味与运动集于一身的“我运动、我健康2007体育花会”,师生齐享运动之乐。

尊师重教是满族的传统,每年满族小学组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展热烈的主题庆祝活动,2011年,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学校开展“最美的爱献给您-----亲爱的老师”的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学生以诗、乐、歌、舞展示自己的才艺,回报老师的教育,深情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在区的艺术展演中,我们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排演了节目《满族魂》代表学校参加了经典诗文的比赛。

满族小学不但是一所民族学校,同时也是体育和科技特色明显的学校。自编操成为学校的特色,满族小学的自编操“跃动的彩虹”曾获全国中小学优秀自编操评选活动一等奖。两校合并后,强强联手,我校的科技教育成果再创辉煌。2009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满族小学为首批“中国青少年阳光测向活动基地”称号。2009年学校荣获“越秀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我校六年(5班)梁京立同学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满族小学从创办—发展—今天,走过了66载春秋,她承载着历任在学校工作的校长、教师们的心血;承载着广州满族的族胞的关怀;更承载着广州满族家庭的期待。我们深知在满族小学的传承与发展中的历史责任,我们会尽心尽力去书写好这段属于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