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文文书 > 事务文书写作 > 工作总结 >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精选5篇)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91W 次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生态工作总结(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精选5篇)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1

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xx]17号文件关于印发《***县xx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具体做法总结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落实:

1、召开党政联席会,成立镇xx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

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

3、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xx年增长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0个村建立4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4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1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18、辐优827、ii优608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2-3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3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2

西河口乡地处XX市XX区西南边陲,横排头上游,大别山脚下。北与本区青山乡、石板冲乡接壤,东南与XX县下符桥镇、诸佛庵镇相连,西与XX县响洪甸镇毗连,全乡地形集山、岗、湾、畈于一体,东、西淠河交汇于此,龙门河纵贯全境,属典型的三区(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乡。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街道),总人口3.58万人,地域面积14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为16万余亩,耕地面积1.2万亩。资源丰富、景色宜人,是著名的中国毛竹之乡,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全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河沟壑十分明显,阔叶林、针叶林树种混交,四季常绿。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乡党委、政府以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为主线,以发展毛竹、茶叶为重点,以改善环境、促进民生为目标,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西河口生态经济强乡。根据西政[20xx]39文件精神,结合我乡近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做了认真的总结,现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创建工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创建领导组,领导组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负责生态创建的日常工作,将生态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抓得步骤井然,扎实到位。各村(居)、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分别以村书记和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生态创建工作,为实现生态创建工作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积极谋划编制切实可行的生态创建实施方案在认真分析全乡的生态现状,总结多年来我乡生态工作得失的基础上,20xx年4月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党委扩大会和生态创建领导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的生态创建工作,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态创建实施方案,突出了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并将要点、目标、计划和责任细化到各村各单位;为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在年度工作考核时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为使工作做得更加有章可循,我乡编制了集镇建设规划,并委托了XX市欣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乡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目标,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步骤不断具体、细化。

3、积极发动宣传通过召开生态创建动员会、乡村干部大会、张贴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让生态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营造了全乡上下共同参与生态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培养了广大干群生态创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为生态创建做贡献的自豪感。

4、重点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问题。乡机关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引导农村居民开展畜禽圈养,厕所远离住房,整治环境卫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20xx年乡自来水厂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农村居民长期存在的饮水难问题。

5、大力整治集镇建成区环境卫生。我乡集镇建成区分别为汪家榜集镇区和龙门冲集镇区,在环境卫生管理上任务重、难度大,存在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现象。今年初,乡政府审时度势,将集镇规划区的卫生保洁权公开发包,成立专门的保洁公司,统一配制了垃圾清运车,负责集镇建成区的环境卫生,做到生活垃圾随时清扫运出。同时,乡建成垃圾堆放点20处,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各一处,确保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保护了母亲河龙门河的优质水源。

6、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近三年来,集镇规划区新铺设水泥路2000米,新修下水道1000米,新按路灯120盏,新增规划住宅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7、综合整治。依法拆除违章建筑50余户,600平方米,遮阳棚10间,重拳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商户占道经营和无序摆摊设点等问题,做到了集镇管理秩序井然。

二、以毛竹产业为主线做好我乡的生态创建工作

1、以毛竹产业为重点,以生态保护为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西河口乡现拥有毛竹10万亩,是全区毛竹生产重点乡镇,为了最大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山青水秀的优势不被破坏,为竹农增加可持续收入,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毛竹产业的发展,在龙门冲规划建立了毛竹产业工业园区,综合开发利用毛竹资源。

2、以发展“六安瓜片”为契机,打造特色山口经济

我乡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之一,茶叶也是我乡又一特色主导产业,正以生态的理念继续做好茶叶基地建设;在发展茶叶、做大做强“六安瓜片”品牌的同时,相继做好高山蔬菜、中药材培植、蚕桑养殖等产业的发展,全面做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目前,乡内的锅棚店村是XX区最大的蚕桑基地,该村家家户户养蚕,一年四季养蚕,蚕农平均年收入已达万元①,同时又大力培育了灵芝百合等,山口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3、以环境保护为重点全面进行生态家园建设

①以汪家榜集镇为中心,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从根本上解决汪家榜街道的脏、乱、差现象,确保集镇居民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党委、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集镇路面,铺设下水道;新建了垃圾集中堆放点、垃圾中转站,规划了建成了垃圾填埋场,并配备了4张垃圾车、20个环保桶、1辆清运车辆和4名专职环卫工人。

②以省级生态示范村龙门冲村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该村完成改厕改水800户,推广太阳能、液化气等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建成了一批高规格、高标准的农村生态居民家园。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形成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生态新家园。

③严格环境执法,建立环保专项行动长效机制严禁乱挖乱采、滥捕乱猎,取缔非法采砂;严格执行招商和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验收率达100%。

三、总结

通过认真的总结和回顾,西河口乡生态创建工作总体成绩显著。生态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基础扎实;辖区内无乱砍、滥伐、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现象,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基本农田达到有效保护;乡镇建成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整洁良好;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满意率高达95%以上。今后,我们仍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水稻和大麻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以毛竹和茶叶为重点的生态林业建设,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以环保长效机制监督下的生态工业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文化及生态旅游建设,以XX省生态乡镇的标准,继续做好我乡的生态创建工作。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3

一、建设生态篇家园,打造古风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xx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XX县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和《污染源环境监管公开目录》的要求,现将我局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建立政务公开领导机制。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完善了信息公开管理机制,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办公室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专人为联络员,具体负责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对是否公开、公开形式和保密审查,拟稿时初定、办公室核稿时审核、局领导审签时审定,经过审定确认公开的文稿,办公室编文号时在数据库内注明“公开”,并将已注明“公开”的文稿填写公开事项审批表由领导审批后,在政府信息网上公布。

(二)制定政务公开相关制度。我局始终把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贯穿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XX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XX县环保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XX县环保局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核制度》、《XX县环保局信息公开意见建议收集反馈处理制度》、《XX县环保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资料管理制度》等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

(三)提高信息公开工作质量。为保障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我局对政府信息发布的内容、时限、信息组织、信息审核等事项提出了明确要求,将政府信息报送与各站队室工作职能紧密联系起来,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全面、完整准确。

(四)加强信息公开载体建设。坚持把群众易于接受、便于办事、利于参与和监督作为选用公开方式的原则。主要采取了四种方式:一是将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通过XX县人民政府的网站信息公开平台公布,我局在政府信息网站公开栏目设置了机构职能、政策文件、规划计划、业务工作等多个栏目,主动地公开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确保信息的实效性,便于群众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和动态,使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更快捷,透明度更高,使公开的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二是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进行公开;三是利用公开栏进行公开;四是通过宣传资料进行公开。

二、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透明度”,我局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以公开、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确保社会公开承诺的有效落实,切实扩大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按照县环保局的工作职能,切实从单位简介、内设机构、办事流程、政策文件等方面进行动态和固定公开,在公开的内容上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通过XX县人民政府的网站信息公开平台公布更新,并及时发布和更改环保局文件、领导分工、人事任免调整情况、通知公告和工作动态等各类信息。二是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保设施撤除和闲置审批、夜间施工许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等纳入了行政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理,通过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环保局窗口,公布办事程序,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和执法工作,提升了服务质量。三是市环保局要求,对照《污染源环境监管公开目录》,将重点污染源信息、排污费征收情况、行政处罚情况等在XX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上公开。四是在单位楼道醒目处,及时公开建设项目审批情况、干部干事季度测评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五是印制《环保工作服务指南》《建设项目环评便民告知卡》《环保知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进行公开。

截止xx年11月25日,我局在网站上主动公开xx年政府信息36条,公开的信息的主要有:重点工作情况、部门工作动态、环境空气质量(从11月20日开始在XX市环保局网站每天进行公开)等。所有主动公开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环保局专栏公开和石嘴山环保局网站及公单位信息公开橱窗公开。我局xx年度没有收到公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主要是对《条例》理解欠深刻、把握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存在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公开不够及时等现象;二是缺乏工作经验和参照规范,编制单位信息有待加强;三是公布时效性有待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组织实施。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网上发布工作,及时调整不规范事项。三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熟悉本单位业务及相关政策,规范解答公众提问,提高查询服务质量。四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不断充实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引向深入,为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政政府”建设而努力。

乡镇生态工作总结5

镇位于县城的西部,素有“西大门”之称,“216”省道、“312”国道贯穿全境,现今全镇人口达到7.9万人,地域面积184平方公里。镇西与潢川接壤,南与商城交汇,北与毗邻,承西,通南贯北。近年来,我镇在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乡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收到了较好效果。自被省列为生态乡镇试点以来,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在县环保局的认真组织下,通过艰苦努力,6个基本条件和15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标准:至20xx年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财政收入7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9元。

公共设施完善,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街道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4%,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76公斤/公顷,畜产品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生活污水处率达67%,创建活动推动了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了镇域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镇村生态水平,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有关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成立了创建工作机构

在20xx年1月,镇上组织成立了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人员专门抓,统一组织、协调和领导全镇的创建工作,各村街、单位相应成立了本单位、本辖区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人员,明确了创建责任,制定了本单位的创建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及保护措施,并报镇创建办备案,使全镇的创建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网络和组织网络。

二、科学编制了创建工作规划

镇党委、政府聘请信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会同当地干部群众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规格编制了《镇环境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使整个创建工作按规划逐步实施,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进行了广泛宣传

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工作干部、单位负责人,全体村干部和街道居民代表召开了全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就建设省级生态乡镇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进行了认真的宣传贯彻,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从20xx年2月以来,共召开各种会议20余次,出动宣传车30余次,在街道悬挂宣传标语30多幅,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同时利用我镇的民间文艺演出的形式将创建内容编制成小品,歌剧在各村进行了巡回演出,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统一认识,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了政府创建经费投入,加强了创建硬件建设

一是加强了街道基础设施建设。筹资230万元硬化街道,铺设人行道彩砖1.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xx0盏。二是投资100万元在镇区南部建氧化塘一处,容量800立方米,日处理污水500吨。三是多方筹集资金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和打井项目,新建和改建农村沼气池、化粪池525余口,有力提升了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改善了农村卫生。四是规划、实施了街道行道树栽植,绿化带完善,垃圾桶和果皮箱安放工作。五是加大了旧城改造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六是进一步扩大街道规模,提升街道功能,活跃集镇经济,狠抓了环境卫生综合防治。

(一)是结合“六城联创”工作,抓好了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创建生态乡镇过程中,我们把彻底整治环境卫生作为重要的创建平台,广泛开展个人卫生教育和卫生家庭、卫生单位、卫生街道及卫生社区创建活动,利用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形式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衣着、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卫生文明意识,严格制止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牲畜乱放,随地吐痰的行为,各单位、社区专门配备了清洁保洁员,对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进行全天侯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成立了镇容环境卫生监督员和城管综合执法队,对各单位和街道居民进行认真监督,每月一次大检查,量化评分公示,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有效杜绝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摊点、以街为市的现象,做到了摊点归市、车辆归站、禽畜归圈、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二)是抓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各村为单位,结合当地实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控制农村水源、大气、土壤污染,突出抓好“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圬泥)、“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房)、“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话),认真抓好水、田、林、路、院综合治理,教育和帮助群众纠正柴草乱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牲畜乱放的五乱现象,广泛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竹叶,清理道路、沟渠中的杂物,对农村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定期进行清扫,保持环境整洁,有效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实施了环境绿化美化工程

因地制宜抓好了街道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低效残次林改造工作,形成了全镇绿色保护屏障,有效降低了噪声和大气污染,使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了创建指标的要求。

六、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我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等措施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控制污水处理,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开展综合利用,使废气、废水、废渣资源化,减少污染物交响曲排放量。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环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七、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在取得了阶段成果后,我镇对保持环境优美的长效工作机制进行了探索。一是镇建立了政府、社区、部门分级联动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二是农村充分发挥群众代表、老干部作用,强化舆论宣传,实行文明卫生评比授牌制度。三是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各村、各单位的专项目标考核,对各村和各单位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量化评分,并分布上墙,同时将党委委员分片包干,督查此项工作,保证该项工作卓有成效地扎实推进。通过近几年的扎实创建工作,我镇的街道规模、集镇功能、集镇外在形象发生了质的飞跃。镇容镇貌、环境卫生有了深刻的变化,农村脏、乱、差局面有了明显的好转,群众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将继续努力,弥补不足,将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及其成果向全镇长辐射,带动全镇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