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范文 > 实用范本 > 论文 > 陶器文物损毁的现状与科技保护论文

陶器文物损毁的现状与科技保护论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27W 次

在我国乃至是世界范围内,陶制文物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之一,人类的之所以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人类善于发现和使用工具。陶制器皿就是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用于日常生产生活的工具,古陶器的发展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信息载体。我国的陶器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我们中华民族鲜明个性的历史文化遗产。陶制器皿一直伴随着中华大地上的子子孙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文明社会。陶制器皿的产生是一个国家从旧石器时期向新时期过度的标志性事物。陶制器皿已经存在地球上将近一万年的历史,对人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过去生产出的某些经典陶器已经成为一些重要时代的文化标志。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实用功能,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渗透在我们的精神生活,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具有不可代替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器文物损毁的现状与科技保护论文

一、我国陶制文物的概况

陶制文物加工的主要成分是有硅酸盐组成,其用途分别包括:

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建筑用品、艺术品等等。陶制文物的种类主要包括四个大的类别,分别是素陶、彩陶、彩绘陶、釉陶。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这四种种类的陶制文物。素陶,是指在烧制陶制物品时没有加入任何元素和颜色的陶,它是一种纯土陶,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远远不足,所以只能制作出这种陶器。彩陶指的是在陶胚入窖烧制之前在上面涂抹上各种颜色,经过一定时间的烧制,彩绘就会牢牢的固定在陶器上,这种方法烧制的陶器主要用于饮食器皿、贮藏器皿。彩绘陶器是在陶器烧制完成后再在陶器上彩绘各种图案,这样的陶器色彩容易脱落,色彩的保存时间较短。我们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最后一种,也是最精美的一种陶器--釉陶,它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我国自制的釉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体系:铅钡釉体系、铅釉体系、钙釉体系。这三种体系的釉陶根据烧制的温度来区分。

根据统计调查,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出土和现存的陶制文物多达148万件,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近一万件之多。而且每年都有新出土的陶器文物。我国陶器历史历经八千年之久,收藏体系规模宏大,品种丰富、质量也是一流,在世界文化博览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陶器文物损毁的现状调查概述

1999年至2003年我国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了一个名为《陶瓷文物服饰损失调查》的项目,调查的最终结果表明了我国古陶器中存在盐析、表面酥粉、釉色蜕变、表面片状脱落、磨损等等问题和病害。其中出现彩绘层粉化、起翘、龟裂、脱落等问题的陶器占总数的30%,其中这30%中有10%的陶瓷存在重度损害的现象。从此我们不难看出,古陶器的损坏状况不容乐观,可以说是相当严重。虽然陶器自身的结构和硬度较高,耐风化。但是,由于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影响、破坏,由于这些原因陶器极其容易损毁。

三、陶制文物科技保护国内外的研究概述

关于陶制文物的科技文物保护问题,大致可以分为陶制文物的病害种类、病害机理、预防病害发生和治理病害的技术方法这四种类型。最后就是修复损坏的陶制文物的技术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个科研机构对文物的科技保护的逐渐重视,陶制文物科技保护科学研究从制陶工艺、彩绘材质的研究、保护材料的研究和修复破损陶制文物的`案列介绍慢慢地开展并推广起来。

在研究制陶和制陶文物科技保护研究方面,我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文杰运用考察实物和模拟实验的方法揭示了我国大地湾一期制陶工艺。李新燕通过对我国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彩陶进行修复和复原工作。从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陶制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领域内对各种病害种类还有病害形成的原因已经展开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文物保护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刚刚起步,尚未成熟,还是得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2004年的时候我国国家文物局就已经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组织,以“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规范化预研究”为主要科研目标,通过梳理现有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资料,研究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现状。在200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征求哦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后初步完成了《陶制彩绘文物病害分类及图示》,我国第一本关于文物病害研究的教科书初步完成问世,从此初步规范了陶制彩绘文物病害类别和病害程度的评估,为保护和修复文物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陶制文物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小有成就,表现在对文物的病害分析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还有就是对陶器的成分分析、年代测定、制作工艺和形态的分析,并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和分析已经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古代祖先们的制陶技术,对我们研究和了解我国制陶发展史有着不小的帮助。本文笔者运用文献法分析论述了我国陶制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我国陶制文物的概况、陶器文物损毁的现状调查概述和、陶制文物科技保护国内外的研究概述这三点。随着我国文物保护科技的发展壮大,我国对文物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笔者相信我国陶制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的前景一片光明,并且将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有更突出更震惊世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容波,周铁。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02)。

[2]容波,周铁。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新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11)。

[3]李家治。中国早期陶器的出现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J].陶瓷学报。2010,(02)。

[4]冯敏,王昌燧,等。双墩彩陶颜料的测试研究[J].岩矿测试,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