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范文 > 实用范本 > 论文 > 职高金融与证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论文

职高金融与证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论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16W 次

一、“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职高金融与证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论文

(一)“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构建过程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结合重庆“十二五”提出的“创新发展金融业,强化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和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建成江北嘴金融核心区,成为内陆地区特色鲜明的金融高地”战略规划,围绕永川区“建设重庆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和“重庆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试点改革”的政策背景,深入“政、行、校、企、毕业生”等五方进行人才需求、人才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训实习基地、专兼职教师等方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领域分析,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凸显财经商贸办学特色,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与企业组建商学院和创业学院,变“教学做”为“教学经营”的一体化,发挥重庆职教基地财贸职教集团和永川金融服务外包园区教产融合的“双平台”孵化器作用,不断践行“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教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理念,把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的难点分解到模拟经营和实际创业中去,历经5年,逐渐探索形成了一条“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路。

2、基本内涵所谓“教学经营”一体化,是指基于“教产融合、校企合作、专业与职业对接”的思路,依托职教集团和金融外包基地的行业主导作用,与企业合作设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金融服务公司,在系统培养的计划设定下,把课堂的理论模块与公司的实践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的错位安排或集中安排,形成现场教授、合作学习、自主经营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专业学习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同步交叉进行,并逐步由低层次岗位到高层次岗位递进,实现学生在毕业前基本具备符合专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与经营相互承接,在经营中巩固理论知识,进而产生新的知识需求,最终形成教、学、经营的良性循环。

(二)“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设立金融服务公司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下,组建有实体公司组织结构、真实业务运营、合作管理模式的公司。该公司由学院与中银国际证券、幸福人寿等公司合资组建,建立有公司基本章程和日常管理制度。目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设立了以投资理财为主业的金融服务公司———智承伟业理财公司。该公司挂靠金融客户服务实训中心(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真实证券公司1∶5比例建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其中董事长由系主任或企业负责人担任,总经理由1名教研室主任担任,副总经理设2名,由学生公开竞聘报董事会批准确定。示,五大运营部门各设部长1名,由公开竞聘确定(副部长不设,由顶岗实训班级的学生竞聘),并报系部备案。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部长共9人,组成理财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和管理,任期一般为1年。公司日常运转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业务利润分成、企业代理费、各种赞助费、学校投入、校友捐资等。

2、组建“教学经营”班级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组织学生上岗经营,目前,主要以金融与证券专业一、二年级在校生为主体,以学期为单位分批进行。学生进入公司经营前,要进行岗位竞聘和岗位分配,进而持证上岗。因此,一般每批学生人数确定在30人左右,以团队的方式具体划分到5个部门中去,每个部门竞聘选拔出2名副部长人选(接受公司原有部长的管理)。公司按照中银证券、幸福人寿的业务需要,以部门来开展证券公司常见业务,以项目来实现各岗位配合和职责履行,并开展投资理财知识宣传、理财产品设计比赛、社区街道理财讲座、反假币反洗钱宣传、“三下乡”以及市场调研等实践活动。学生日常在金融客服服务实训中心办公,开展工作时以业务为中心,团队为单位,校外推进为主(不论是模拟经营还是真实经营)。学生的考核由副总经理及客户服务部部长负责。学生进岗后,须服从《智承伟业理财公司日常管理办法》,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退场,但可以轮岗。

3、设计岗位和项目课程为了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参与公司经营业务与管理活动,根据金融与证券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公司设置不同的实践岗位,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现场教学和经营。公司董事会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合作公司业务要求,提前开发项目课程,基本形成多样的项目资源库。同时,学校要对各岗位的学习内容、时间、要求、考核以及岗位轮换等相关内容作详细具体的设计与安排,并形成基本的职业岗位标准及制度规范。目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共制定了四大门类、七个岗位的职业标准,对具体的岗位职责进行描述,较好地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融入到决策管理、咨询服务的“教学经营”一体化的环境中去。同时,学校还从学生和企业的.实际出发,综合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制定了动态化、递进式的岗位轮换方案,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思路,并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4、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安排表“教学经营”一体化模式下,主要采用承接合作公司业务的现场教学法。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组织其进入金融服务公司参与实践训练,履行经营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职责,并在经营现场进行实训和技能训练,实施职业精神及职业道德教育。

5、对学生实行归口管理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和教学课程表可知,“教学经营”一体化模式下,既有集中性顶岗实训,又有分散性校内外活动。各部门部长有固定任期,而副部长却是动态竞聘;学生每个学期有不同的实训项目,且可以轮岗实训。这些都使得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较为复杂。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我们确定了对学生实行归口管理、分类考核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在公司任职和实训期间,副总经理、部长等管理人员由理财协会负责考核和日常监管,顶岗实训学生由各岗位指导老师、公司经理办公室、客户服务部负责管理与考核,考核结果以月为单位加以汇总,交给系部学生管理部门和综合学分对接。归口管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实践指导老师的管理权威与力度,避免人员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缺位现象。

二、“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一)形成了“前室后场”的紧密型职场

金融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专业建设的瓶颈,无论是校内实训室还是校外的银行、证券公司等实训基地,都存在实训项目仿真性多、实战性少和数量多、效果欠佳的弊病,与企业、行业要求存在较大距离。通过成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公司,体现了课堂与“车间”距离近、真实性好、机动性强的优越性,而且还可以克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室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兼顾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问题的同时,在专兼职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经营管理,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二)强化了“四对准”和“两个零距离”的对接观念

金融与证券专业通过不断总结已有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在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四对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和“两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零距离)的对接观念,进一步丰富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实践表明,“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把专业办到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双重身份强技能、双重文化强素质”“教学做合一、产学经营结合、教中学、学中经营”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放

在了突出位置“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公司集学生社团、教研室指导、公司运营为一体,把课堂教学、实训操作、校园活动与商业化职场相互融合,学生参与全过程运营、教师开展全过程指导、系部实施全方位监管,把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放在了突出位置。学生接受企业文化,感受真实职场,把自己所学所知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实践中的问题带到理论课堂。在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双重身份进行双重考核,有助于帮助其适应职场环境和提升职业能力。

三、结语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探索的“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着的实践成果:2011年该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年底,在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发布的“专业培养效果满意度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市同类院校第一名;2012年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高职高专首个金融类市级教学团队,参与的项目“以财贸职教集团为平台,走政校企合作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之路”也被评为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近三年该专业学生荣获“智盛杯”“中银国际证券杯”等全国、省市类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等。尽管如此,“教学经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仍需不断改进,特别是在项目课程设计、院校应用推广和服务区域金融等方面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