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唐代诗人 > 韦应物 >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64W 次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为后人留下了550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反映战乱、批判权贵、同情民生嫉苦的好诗,也有拟古、歌行不乏千古传诵的名作,而最能代表其典型风格和突出成就的,毕竟还是山水田园诗。任何一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向和审美追求,这种独特的趣尚和追求,一旦溶于其作品中,便建构成其鲜明的风格。

一.恬淡――淳美自然

韦应物一生由豪侠公子走向文人学士,由三卫郎做到大州刺史,做官虽不算显达,然官运尚可,总是缓步升迁的,自无迁谪之怨;他做官勤慎爱民,以清廉直正见称,加之生性恬淡,自无躁进之心,更不会刻剥人民而取宠;他对当时社会前景缺乏足够的希望和信心,隐退思想时隐时显。诗如其人,因此,他的诗在古朴隐淡之中,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淡淡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淳美的自然情操。

1.淡而不枯。

试观其《赋得暮雨送李胃》: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离别之情,在历代文人笔下总是显得那样郁闷盘曲,但韦应物却将笔力放在写景上,寓情于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题中的“暮雨”二字,淡淡几笔,勾画出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二、三联四句接写江上景色:在沉沉西下的夕阳,傍晚的暮蔼里,伴随着微微小雨,出航的船只慢慢归来,而鸟儿却迟迟不愿离开,远望江面渐黑看不到朋友的远去的船只,只有岸边的浦树永远饱受这里江水的滋养。全诗以“微雨”起,以“散丝”结,淡淡地涂抹,又淡淡地了结,显示韦应物恬淡的特色,因而翁方纲称韦诗“其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石州诗话》)。

2.溶浓入淡。

韦应物虽身在名利追随的官场,却能清心寡欲、恬淡自远,不为外物所动,他把生活的贫富、官场的沉浮看得很淡。以一种澄沏清莹的胸怀处世,便自然心旷神怡,山水泉林在他的眼前也格外清新可爱。于是韦应物情不自禁地投向了大自然优美的怀抱,去捕捉大自然中各式各样的生机盎然的澹远之美、恬静之美、自然之美,因而产生了一篇篇淳美、恬淡风格的诗篇。

韦应物有一首名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幽深茂盛的芳草,繁茂葱绿的树木,婉啭鸣叫的黄莺儿和春潮野渡,写得物象鲜明,有声有色,但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又只是那自在漂浮的空空渡船,无人问津的荒郊野渡和那自生自荣的自然之美,意境恬淡宁静而又悠远有味,很好地体现了韦诗“一寄 鲜于简淡之中”(宋濂《宋文宪公全集》)的溶浓入淡的特色。

3.淡而有味。

自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风格艳丽清新,但片面追求华丽辞藻;谢眺在新体诗方面也是重辞藻,重声律;到大历诗人,他们是极力推尊“丽藻”的时代美观,韦应物虽也受其影响,但他并没有像大历诸子那样沿谢灵运的路子去片面追求丽藻,而是略去了六朝剪花雕彩、襞积细微的陋习,将这种轻利的笔调揉贯于自己简淡的诗风里,如《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 青莲界,萧条孤兴发。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严城自有限,一水非难越。相望曙河远,高斋坐超忽。

此诗旨趣超拔,刻炼精工,得谢灵运精髓。却又能洗削赘语,用极为平常的词语描绘眼前的风景,比大谢诗更为省净。而且诗风清新疏朗、明丽葱倩,又兼得谢眺的风韵。因此朱熹称:“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诗林广记前集》)王世贞云:“韦左司平淡和雅,为元和之冠。”(《艺苑卮言》)刘履谓:“子厚之工致,乃不若韦苏州之萧散自然。”(《唐诗癸签》)诸家说韦应物无“做作”、“平淡和雅”、“萧散”,便是说其诗在艺术表现上极为自然,语言简洁朴实,不加雕琢。

韦诗这种淡然天成,淡而有味的特色正在于摒弃大历诸子有锻炼而求远的观念,韦应物用他朴实、自然的语言,使山水田园诗天然超妙,结体浑成,形成了悠然淡远、冲和平静、优寡舒缓的意境使其诗内蕴着恬淡的品格――淡而能真、淡而能厚、淡而有韵,这正是其人生境界的诗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