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87W 次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 篇1

水有形却无忧。谁也不能说清水的形状,我们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状。它柔弱的好像没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谁都可以任意欺负它。垒个水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拿斧砍它,它也静静的承受却不受伤害。把它洒向空中,它就像珠子那样圆润的飘散开来。它遇热成气,遇冷结冰,遇风起浪,遇水相融。河由它淌成,酒由它汇成,井有水才是井,泉有水才是泉。谁都愿意向高处走,唯有水,无论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着卑下流淌。

老子说,最完善的人所具备的上等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水的特点是能够滋润万物,使它们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始终保持着平静,可以说最温柔最善良的东西。它具有的广阔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质的,这正是我们人类最应效法的德性。

在老子看来。谁的行为方式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当它遇到阻碍时,它就会迂回百转继续前进,这就是曲则全,也是谦虚容忍的美德。而这种美德也与大道的柔软的特性最为接近。我们人类应该学习水的这种与世无争的宽容,学习水这种滋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功成而不局傲的谦逊美德。而这也是大道的德操,这与许多人在取得成就时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努力及运气是多么不同啊。

如果我们想体会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美的人格,帮助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世达到最和谐的境界。我们就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性:真心真意的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避免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不去争夺一时利益得失,面对困境依然坚持。取得成绩是不抢功自傲,谦虚礼让,唯有如此,才不会遭到他人的攻击而增加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会得到人们的赞扬和认同。使自己生活的更快活逍遥。

老子在《道德经》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显示:人与人交往接触,很像水与水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贪心都会搅浑了清水,所以老子谆谆教诲。我们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待人,施政要像水那样,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处,从而得人心。

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到水柔静的真意,才能体会到水谦卑的本质,才能懂得奉献不争的深刻。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 篇2

总是很想亲取一瓢水,用心去感受造物主所赋予他的不平凡的个性。一如清晨的朝阳,外表平凡,内里却隐藏着无数浓烈而醇厚的意蕴,氤氲之间,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那温润柔软的心底,更清晰地触碰到了那纯洁高尚的灵魂。

真正的水,是不含一丝杂质的。也难怪古人云: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之交,不需计较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如功名,如利禄,只需将自己最深厚的情感融化在一颗真挚的心中,并赠予最亲密的故人,便是如水一般清澈的交往。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管仲叔牙知己荐贤,李白杜甫以诗会友。水,仿佛就成为了纯洁的代名词,而我们人性最深处的个性恰恰便是纯洁。眼泪,就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的宣泄。当他与你的心灵相契合时,便会散发出一股浸透肺腑的清香,洋溢在灿烂的笑容上。

我不懂古人为何要在心如止水中添个“止”字,大概是因为不动的水是最娴静平淡的。

古有化蝶逍遥的庄子,不为凡尘所动,甘于平淡,乐于平淡,任凭权势之争,利欲之逐,不能稍动其心。在世外纷乱之时,他却独自抱膝守望,内心平静悠远,自然给人以超脱万物的熏陶。后有躬耕自然的陶潜,半生沉于田园,以诗酒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并未有大富大贵,却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我想要追逐他们的身影,却看见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感受到了清澈凉柔的水,原来是,这般滋味。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两者结合后的产物却是依然保存着水从上到下的玲珑。

每每泛步山间,总会倾听那叮咚的泉水声。在我看来,这大自然的天籁胜似乐器上的演绎,每一次跳动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水的灵气。树叶,抑或任何轻盈的物体都可以漂浮在粼粼的水面上。也许水中有着一群崇尚艺术的精灵,她们轻轻地托着这些生物,并让他们陪自己唱歌,为自己伴舞,这该是多么盎然的景色。古书有云: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若是这三千弱水真的是因为太羸弱而不能承载任何生灵,大概便丧失了水的灵气吧。没有灵气的水,便如同没有文字的书籍,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水,不惟形态万状千姿,内涵更是浓厚深刻。

一句上善若水,直抒胸臆地表现了水的近乎完美和对水的偏爱。他没有花的芳香,却能倒映出各有千秋的美丽。他没有蜂蜜的甘甜,却有能容纳世间百态之味道的平淡。雁落平沙,我愿与你邂逅在朦胧圣洁的心底,那心灵的律动,是为你而起的赞美之歌。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 篇3

课上,老师曾讲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时,谈到上善若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让我对水进一步加深理解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在这里,老子说到了水的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水的这些性质,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们人类,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并具备水的特性。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和谐的、没有战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将充满爱与宽容。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利益当前,很多人背弃信义,不谦卑,不宽容,更充满着你争我抢的现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观的想法:我们的社会没有道德可存了。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 篇4

本则选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意思是: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老子设喻做譬,他将至善比作水,总结出处世为人之“七善”,即低调谦卑、淡泊沉静、包容宽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势利导、顺时而动。

对于当代人来说,老子倡导的如水般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样的要求毕竟过高过难,但是它应当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任劳任怨,顺势而为,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只有奉献不争,才能没有过失,才能提升自我,完善人格。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 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