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5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65W 次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被公认价值最高的当属《红楼梦》,而其次便为《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相对于《红楼梦》,《三国》的主线故事是直接从历史中拿过来的。因而,我一开始就是把它当作历史来读的,其中所展现的跨越近百年的纵横长卷,所描绘的大大小小惊心动魄的经典战事,所刻画的从乱世中大步走出的叱咤风云的一个个英雄人物,无不显出这是一页气势恢宏、深沉顿措的伟大篇章。读史使人明智。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而书中虽有几处诸如七星坛上孔明借东风,八卦石阵拦陆逊,关公显圣等奇谲鬼怪之事,以及诸多与史实不相符之处,似乎如几团黑雾迷惑了我们的双眼,但这或是一种文学的夸张渲染,或是封建迷信、民间传闻的谬误,前者可算作作者的创新之举,而对于后者,则无需苛求古人了。所以,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的确隆重奉上了这一首生动又不失深刻的宏伟史诗。

《三国演义》是一部大气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的描绘大都细致入微,其意境凄婉而浓稠,是一针一线细细地、辛苦地缝出的丝衣,既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三国》则不同,它描写的是战争,是大场面,是滚滚长江的气派,则必要有一种掌控全局的视野,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才能绘出一场场紧张,激烈,惊险的战场画卷和战场内外各人物的矛盾关系的纷繁复杂,奇智巧谋的千变万化,个性品质的丰富多彩,由此怡然升腾出一种昂扬的格调,这与《红楼》是大相径庭的。值得一提的是它精密严谨的结构和鲜明连贯的脉络,能将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大,空间转变快,人物众多,事件错综的乱世风云如此鲜明地呈现在纸上已实属不易,这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博学多才,经天纬地。我再次读《三国》时便对其精彩的叙事手段啧啧赞叹,就像一份意义非凡的礼品,一曲余音绕梁的壮歌。这便是文学的魅力。

《三国演义》是多部人物传记的合辑。相信不论是谁,看三国必看三国中的人,品三国必品三国中的“神”。为什么?因为这或许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留给现代人最丰厚的财富,也是这本书艺术价值的最重要体现(至于罗在当时著这部书目的这里暂且不论)。作者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方法是多样的,正面的,侧面的,虚的,实的等等等等,尤为突出的是夸张与对比衬托,将人物的个性、特性一股脑地全抛出来了,倏然都变成了一个个艺术典型。刻画得最全的还是所谓“三绝”,即大家都熟悉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在暑假读了不少书,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等。其中我最爱看的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是明朝的文学家罗贯中写的,他用他那如辉的大笔描写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勇敢的关羽、有粗中有细的张飞、有一生是胆的赵子龙、还有爱才如渴的刘备、小心眼的周瑜、狡猾的曹操等人。

东汉末年,汉灵帝无能,整天沉在在酒色之中,不理国家之事。巨鹿人张角一行医为名,秘密的创立了有几十万人的“黄巾教”,张角自称为“天公大将军”,张角出兵攻打城池把官军打的狼狈不堪,后被几十路人马打败了。后来三国鼎立,打起了仗来了,可三国最后归为晋国了。

《三国演义》的故事里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周瑜因为忌妒诸葛亮聪明、足智多谋,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周瑜让士兵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可诸葛亮用智慧借用大雾天气的遮挡向曹军借了十万多只箭给了周瑜,周瑜目瞪口呆。

我爱《三国演义》,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历史。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的原文版,有很多地方比译文版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比如精简版的桃园三结义,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而古文版则用了几乎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写刘、关、张三人的外貌,他们如何相遇,如何相识,如何到张飞家桃园结义、来张飞家住宿的商户怎么把打败黄巾贼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又把自己原来准备卖的马匹、生铁等赠与他们,马匹让他们乘坐,生铁让他们打造武器,让我体会到了商户们的慷慨和刘、关、张三人的英雄之气。

接下来,它又用极少量的篇幅描述了一代枭雄——曹操刚出山时的处境:他在一个比较小的将军那里服役,后来,董卓进了京。曹操提出要救出天子,不让它变成董卓的`木偶,可那些军官只顾着吃喝玩乐,谁也不理他,曹操就明白,他们只是领着朝廷的俸禄,当一个经常要保养,保养费还很高的“花瓶”而已,要救天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就凭着刚好有一个人借助美人计吧董卓杀掉的机会,就将天子接到他的根据地洛阳,以便“奉天子以令不臣”或“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读了《三国演义》,我不经感叹历史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除了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还教会我许多待人处事的道理。

先说说我喜欢的曹操吧,他是一个十分大胆的人,而且很奸诈。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虽然后来知道自己误杀了,但还是杀了吕伯奢,他的心狠手辣使得陈宫离他而去。曹操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反过来想想,当时曹操如果不把吕伯奢杀了,而吕伯奢真的带人来追杀曹操,曹操可能就真的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奸诈只是带来一时的小利,时间久了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曹操也遭遇过刺杀,但都以失败告终,不然历史的舞台上就少了这位曹先生叱咤风云的壮观场面了。曹操给我待人处事的道理是:做人不能太奸诈,不然肯定遭报应。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当先,爱戴百姓。刘备待人处事的习惯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逃亡的时候还不忘百姓,他带着百姓一起逃亡。他管理的新野或者是徐州,都是实施仁政,得到老百姓们的爱戴和拥护。

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十分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伟,在祭奠的时候,曹操不哭曹家人,只为吕伟一个人哭。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的心痛。但刘备更加爱护他的人才。原本美男子赵云不是刘备的下手,但他还是十分的器重他,最终归到自己的部下,凭借他的武艺才使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逃脱死神的怀抱。当初徐良被曹操“拐骗”到了曹营,在送别的时候刘备哭着送别,还砍了前面挡道的竹林。后来,徐良回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的“三顾茅庐”成为雇佣人才的经典例子。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来一起创造事业,这样才是成功之道。

这本《三国演义》我还没完全读完,但我相信,这本《三国演义》会教会我许多待人处事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感悟很深。

首先,我对那些引起历史动荡的奸雄恨之入骨!董卓,利用手中的兵权,当上了太师,废掉了少帝,立陈留王当上了献帝。最后还是王允献连环计除掉了董卓。还有吕布,

一介勇夫,背信弃义。"黄巾之乱"是随丁原。伐董卓时又跟了董卓,最后自立成国,死在曹操白门楼下。他们两人都是罪有应得。

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世的英雄感到悲哀。关羽,三国大将,最后中了吕蒙之计,使自己败走麦城。周喻,东吴大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到死。诸葛亮称卧龙时战死棉竹城。庞统称凤雏,但还是被乱箭射死了。唉,这些英雄死的真可惜!

我对三国大将十分佩服我佩服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

我十分喜爱这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