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75W 次

《追捕野蛮人》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带着一股调皮的属性,它从头折腾到尾,一路上幽默逗趣,打打闹闹,可爱又好玩。

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一:

平淡的6月档期过后,这部来自新西兰的独立电影绝对可以唤醒的你感官。先要介绍下这位奇特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作者型导演:塔伊加·维迪提(Taika Waititi)。如果你去搜索一下他的采访,你会发现他肯本就是个天生的“多动症”外加“表演狂”。所以他出演了不少自己的电影作品,例如2010年的《毛利男孩》,2007年的《鹰与鲨鱼》,2014年《吸血鬼生活》等等。

这部新片《追捕野蛮人》同样在年初的圣丹斯上大放异彩,更是被买下了北美发行权,6月开始了小范围的院线上映,在IMDb上高达8.5分,Metascore更是给出了80分,最低分为60分,全线及格。可见这部新片的受欢迎程度,另外75年的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更是接棒了好莱坞大片《雷神3》的拍摄,令人不敢想象,如果雷神系列的调性,变成了毛利野蛮小清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开玩笑)。在这位用尽浑身解数“搞笑”的新西兰导演,踏入好莱坞大染缸之前,让我们来聊聊他这部可爱的新片《追捕野蛮人》。

开篇定调:笨拙搞笑与童声合唱

塔伊加·维迪提的影片一上来,常常伴着合声的配乐,一下让观众从全方位视听感官,瞬间进入他的电影世界。一个幻想着自己的爸爸是英雄人物的孩子,一个到处搞破坏的问题少年,那些个纯粹的、有趣的孩童形象,总是能在他的镜头下,变得与众不同,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个也许天真、也许幼稚、也许叛逆的孩子充满了好奇与好感,而不是以社会规则的角度,成年人的眼光,去评判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曾说,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就会激发创作的灵感。而看他的电影,更像是把他自己还原成了一个孩子,重新审视大人的世界。在他的电影里,孩子活的像大人,大人活的像孩子。在《毛利男孩》中,生活落魄的大人,整日胡闹,妄想着找到一大笔钱,还组建了一个耍酷的帮派。当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位置失衡,孩子活的则像一个找不到生活角色的大人,在贫穷的生活里,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协助抽风的爸爸。影片的英文名字《Boy》,其实代表了两个角色的状态,父子都是BOY,而BOY最终都要自己成长为MAN。

而到了新片《追捕野蛮人》中,小胖子瑞奇.贝克,一个经历了多个领养家庭的调皮鬼,成天想着自己要成为一个恶棍,他违反规则、破坏公物、无视管教。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恶棍。但其实他什么都害怕,他害怕野猪、害怕鲜血、更害怕孤独。他只是个每晚都要抱着热水袋睡觉的孩子。胖胖的身材和他粗鲁的态度,只是他的外在和伪装,他喜欢惹人生气,喜欢离家出走,而他最讨厌的,就是人类。

影片以一段极其精简的开头,为全片定调,邪恶的小胖子,从城市里被送到了大山里的寄养家庭。幽默的阿姨,冷漠的叔叔,一心想离开的瑞奇.贝克,三个人度过了一段,诡异又温馨的生活。当淳朴的阿姨用美好的早餐、猎杀野猪的教学,以及搞笑的生日歌,让瑞奇.贝克终于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停留的港湾和依靠的家人时,阿姨却意外去世了。生活的秩序,再一次被打乱。

失去女人的男人与世界,开始失衡。

回顾电影《毛利男孩》的话,你会发现,故事开始于奶奶进城参加葬礼,一家子都交给了大儿子“Boy”,全全管理。以至于父亲回来的时候,一切都是一团糟,两个人从相互仰仗,到决裂互殴,以及最后的和解,最终都在奶奶的归来后结束。而在《追捕野蛮人》中,一切同样开始于阿姨的去世。小胖子瑞奇.贝克不想再接受任何一个寄养家庭,于是带着自己的爱狗Tupac(命名来自他崇拜的“黑帮英雄”说唱偶像Tupac Shakur。),一起逃进了丛林里。

同样失去了家庭和伴侣的叔叔埃克,更是从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头,变成了一个唉声叹气的老人。面临着生活港湾的消失,他进入丛林寻找瑞奇.贝克,一开始也许是出于责任,不过到了后来,两人一起做出不再返回现实社会里的决定,一老一少,一个面临蹲监狱的风险,一个面临蹲管教所的现实,两个人突然有了共同的目标:为了自由,向着丛林深处进发!成为一个野蛮人(Wilderpeople),是他们唯一的生存选择。

这一刻的转折点,太有趣了。奠定了全片的立场,顿时让观众理解了两位主角的感受,并且站在了他们的立场上。开始支持他们疯狂的想法和行为,在茫茫的森林里,面对那些城市人无法想象的危险。而受伤、打猎、过夜,都变成了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这片丛林里,他们的危机不是来自野蛮的地带或者野兽动物。而是来自人类社会派出的警察、为了赏金搜捕他们的猎人,以及带头追捕他们的,儿童福利机构的女性负责人。

(影片符号化的这位女性反派,极其暴力凶狠,还带着一个没用的小弟。导演刻意把社会职能的成年人,刻画成了不择手段的.流氓样子。)

影片花了大量的对白和剧情,来凸显城市生活与社会制度,对于这一老一少的束缚,他们的叛逆和出逃,变得理所应当,是为了自由而战。看着他们熟练的驾驭丛林法则,把追捕他们的人耍的团团转,衣食无忧的在密林里穿梭,确实让人体会到了,自由的感觉。而他们之间,对于彼此的包容和理解,更是看到了那些叛逆少年、冷漠老人,内心脆弱柔软的一面。

《捕猎野蛮人》中小胖子瑞奇.贝克对于母亲抛弃自己的耿耿于怀,以及《毛利男孩》对于过世母亲的想念,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影片里,都有着一小段伤感的元素,这段情节来的不紧不急,笔触柔软,恰到好处的给了故事一个间歇的暂停。再小大人的孩子,在他顽皮的伪装背后,也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总觉得亲人的离开,是自己的错。因为感觉没有人喜欢自己,所以他们讨厌所有人。这是一场心理战的逆袭,就像瑞奇.贝克说的: “I didn't choose the skuxx life, the skuxx life chose me.”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也很重视文字的元素。在《毛利男孩》中,Potential-潜力一词被反复使用,老师对与孩子的评价,孩子的不解,再到自我否定。直接表达了导演要对观众说的话,每个孩子的潜力,你看不看得到?到了新片《追捕野蛮人》中,叔叔埃克是个不太识字的猎人,而小胖子瑞奇喜欢阅读,而影片最为沉重的单词,应该是叔叔埃克爱狗“墓碑”上名字:Zag。

让角色游离于法律之外,但是依然很酷。

这句话在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毛利男孩》中,他自己饰演的不着调父亲,曾为大儿子解释,什么是帮派组织:“就是一群人,游离于法律之外,但是依然很酷。”。而到了《追捕野蛮人》中,男主角小胖子,整天念叨自己要成为:Gangsta。这一次,导演干脆把两位主角,都设定为这样的社会角色:游离于法律之外,在丛林里逃亡,但是他们依然很酷。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Gangsta,而是Wilderpeople,是城市人的对立面。

两人从吵架到并肩行走在丛林里,再到意外失散。小胖子瑞奇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叔叔早已教会了他,如何在野外生存:寻找水源,走上高地,不要赤裸。他认真的生存,却也不失幽默。而一段时间后,小胖与叔叔在丛林里的相遇,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吃惊,他们都是各自可以独立、自由的生存的男人。他们相视一笑,没有对彼此失望,叔叔没有被抓,而小胖瑞奇也毫发无伤。

竭尽全力的逗观众捧腹大笑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曾经做过一次TED演讲,讲述他的工作有关:创造力(Creativity)。而他与生俱来的毛利和欧洲犹太人的血统,他保持了一切男孩子的喜好,涂抹漫画、做自己的动画片、模仿自己的偶像:迈克.杰克逊。他的第一部电影,简直就是对迈克.杰克逊、日本武士文化崇拜的极端产物。而到了《追捕野蛮人》中,又加入了大量的美国黑帮文化、好莱坞大片的影响。而他每次都会把这样的美国流行文化,混搭到他的本土文化里,那些优美的合声配乐,就是最好的化学效应。

(这一幕的对话是,与《指环王》躲避骑士的情节相同,叔叔已无语。)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表示,绘画、摄影、拍电影都是在创造有趣的事情,而他是一个真诚的,竭尽全力想逗观众笑的创作人。他的作品涉猎范围之广,混搭口味之怪,常常令人大笑不止。与其说其迎合美国文化,不如说他是瞄准了全球影迷共鸣的流行文化。西方主流文化的魅力,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偏远的新西兰的村庄里,那个崇拜迈克杰克逊的小男孩儿,还有那位抓住小胖瑞奇自拍发社交网络的萌大叔。我们追逐流行文化的心态,都被他放到镜头里一一展现。

无论是《毛利男孩》还是《追捕野蛮人》,影片用古怪的搞笑,战胜无聊的社会。导演:塔伊加·维迪提对故事的把握更加成熟,格局也更大,尤其是新片中广阔的自然环境,很好的释放了影片追逐自由的情怀,虽然追车桥段有些过火。塔伊加·维迪提的搞笑方式,有时很低级,有时又有意外惊喜,你很难猜测,那些是刻意添加的,哪些是浑然天成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疯癫的人,没有自我束缚。

(新西兰人古怪幽默是骨子里)

虽然不知道他的《雷神3》是否会一如既往的新奇,不过他的新片,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颇好的口碑。这部用野蛮的方式,讲述蛮荒里发生的有趣故事的影片,让观众一起经历了一次,没有超级英雄的,为自由而战的影片。即便方式是偏门的、暴力的、无厘头的。在还没有新片资源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先去看看他之前的几部作品吧,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二:

《追捕野蛮人》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带着一股调皮的属性,它从头折腾到尾,一路上幽默逗趣,打打闹闹,可爱又好玩。再加上新西兰广袤葱郁的森林美景作为衬托,可谓养眼又走心。

影片的故事主要围绕一个胖小子和一位大叔的森林冒险和逃亡而展开。 一老一少的流行配置、美丽的原生态景色、动听悦耳的配乐,主人公不同的心态、性格和思维碰撞出微妙的化学反应。夸张、讽刺甚至有些荒诞的故事情节也显露出导演的玩心未泯,它看上去就是一场游戏,需要的只是撒开手尽情地玩耍,所以较不得真。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坏孩子总是很吸引眼球,叛逆和破坏欲在他们身上似乎都是独具魅力和可以原谅的。何况这个名叫瑞奇贝克坏的很有型的小胖子还有着一个酷到没边的出场:

他双手插兜目不视人地沉默着走下车,淡定自若地巡视准养父养母的房屋和周围环境一圈后再沉默着坐上车悠然关上车门,不发一言也不需要任何眼神表情就对站在面前堆满笑容、充满期待的养母一家予以否决。其孤傲无礼、难以沟通的性格跃然荧幕,这个冷漠的胖子一开始就是个有故事的胖子。

而接下来儿童福利院负责人的口述配合导演介绍性的快速剪辑的镜头让观众对这个胖子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他果不其然是一个被父母抛弃、不服管教、“无恶不作”的小混蛋。可他要面对也即将和他共同冒险的养父也并非善茬:一个因过失杀人做过牢的,性格同样孤傲、沉默寡言的猎人大叔。

实际上在展开冒险和逃亡之前,影片开头十几分钟的戏份非常精彩,主要讲述了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养母如何想方设法留住想要逃跑的瑞奇并试图融化他防御性很强内心的一些列举动:包括讲冷笑话、编奇怪的生日歌和一起狩猎等等。

这一部分直接抛出了影片喧闹外表之下的内核:了解和沟通。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养母意外去世致使了剧情发生了大逆转:小胖子瑞奇在伪造自杀现场后,拿上猎枪钻进森林开始他了说走就走的一场逃离性质的冒险之旅。

导演对这次冒险和逃亡之旅采用了按照时间顺序的章节形式进行,两个傲的不得了主人公怀着不同的动机进入森林在彼此相遇后开启互嘲和野外生存以及逃亡模式。

从一开始的养父样子关系逐渐被外界传闻为绑架事件,后来又在小胖墩的言语助攻下糊里糊涂演变为猥亵事件,最终发展成全国性质的搜捕行动。

他们一路上一起觅食、一起读书、一起逃亡,一起体验、一起成长,渐渐地产生了相互肯定、欣赏和依赖的朋友情谊,而这也是这此旅程对于他们最大的意义。

影片的片名叫《追捕野蛮人》,野蛮人指的是脱离枯燥乏味无聊的文明世界而进入丛林逃亡的小胖子以及他的养父,而实际上真正的野蛮人却是对此事件妄加猜测和大肆渲染的文明人,最直接的代表就是虚伪的儿童福利院负责人。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让孩子放肆游戏的单纯性思维玩转了虚假正义的成人世界。所以最后小胖子走火射向大叔屁股的那一枪要远比儿童福利院负责人口中那句“我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更真诚,也更值得原谅。

可以肯定的是拍摄这部电影的导演一定是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在他构建的整个故事中,孩子的游戏才是重点。在这个游戏中,疯疯癫癫的山姆大叔是可爱的,话唠小女孩和她的父亲也是可爱的,甚至连几个蠢萌的赏金猎人也是可爱的,唯独循规蹈矩和虚伪的文明人成为反派。

这部电影像是导演的一次宣言:如果一个孩子想要尽情地玩猫鼠之间的游戏,那么整个世界都理应为其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