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独奏者》观后感

《独奏者》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1W 次

影片的丰富性,有时候会使得影片的层次得到提升,但有时候掌控和设置不当,往往会成为电影的败笔所在,以至于太过丰富而不得要点。我下面的想法只是我浅薄的分析。并不一定是准确的。我只是想用文字记录出我的观感。

《独奏者》观后感

影片对于纳撒尼尔角色的设置很容易让人想起以前的那部美丽心灵,在音乐学院里年轻的纳撒尼尔崩溃的那场戏在某些角度上来说的张力不亚于纳什癫狂的感觉。

以前在上心理学课程的时候,老师将美丽心灵作为教学案例让我们讨论和分析,印象深刻。因此这次在看的时候,我受了那堂课的影响,很想竭力去了解纳撒尼尔的症状以便我能够更深刻的去理解这样一个人,所以我很变态的将他的台词记录下来,台词中有些呓语大概是可以反映出纳撒尼尔内心世界的。我的想法是他太早就将自己封闭起来了,他将音乐当做了观看整个世界的方式,甚至可以直接的说他将贝多芬和莫扎特等人的音乐看做了看待世界的方式,我没有仔细听过贝多芬所有的作品,但是怎么说,贝多芬的一生就如同纳撒尼尔脑海中的那团红色的火球,一直在燃烧,燃烧。他的曲子他的部分作品,始终就像一条长长的黑暗的隧道,你要走到最后才能看到光芒。同样对于纳撒尼尔所选择的大提琴,我一直觉得有种低沉哀伤,质朴的优雅感,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大提琴的演奏的时候,竟然流下了眼泪。

电影中,孩提时的纳撒尼尔已经呈现出入了魔的状态,他赤着膊疯狂地拉着大提琴。而当他第一次洞察自己内心的恐惧之后,那种恐慌充分的发挥在音乐上——那首曲子的结尾有种被火淬的灼热感,看着他冒着汗惊恐挣扎的表情,我不得不相信幼小的他已经体察到了贝多芬歌曲的黑暗气质,这其实是种天赋,对于乐曲理解的天赋。只可惜他着迷太深,以至于他后来在音乐学院的群居生活很快就开始不适应,具体表现在那段杂乱的旁白:为我跑吧纳撒尼尔......跑吧……我会保护你不受别人眼光的干扰…。白色…。白色。这一系列的话象征了他内心的自卑与纯洁意识,他渴望得到别人认同,但却无法做到适应群体生活,他适应得了音乐中的痛苦,却适应不了俗世的欢乐。在他的心中,世界似乎是个虚无的空白的所在,也理应是这样的所在。

唯有音乐,唯有内心独自欢畅的曲目,才是世界的真谛。纳撒尼尔的这一矛盾的性格,在对上帝的态度上,表现得尤为强烈。有关于上帝方面,他一方面承认大家都是天堂里那个父的孩子,却在转身之后,一举将那个遥远天际的上帝掀翻在地,将史蒂夫视为他的上帝。他对上帝的矛盾态度也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挣扎状态。在对上帝的阐述上,有一段充满神圣意味和悲悯气质的场景和台词(是不是出于圣经我不得知)。纳撒尼尔和史蒂夫夜宿街头,纳撒尼尔睁着双眼祈祷:our father,who art in the heaven ,hallowed by thy kimdong come,thy will be done,on earth as it is in the heaven,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just keep it everyday ,there’s plenty,and the forgive our trepasses,as we forgive those who trepasses against us.在纳撒尼尔祈祷的时候,画面从聚焦纳撒尼尔那双虔诚孤苦的双眼逐步入黑,转为呈现出贫民窟的场景,夜色之下,无家可归的人群,或三两聚众吸毒,或彼此厮打扯皮,或呆呆的吃着救济的食物,或昏昏的入眠。在瑟瑟冷风中,漫天的垃圾飞舞,蜷缩着的躯体就那样整齐或零散的瘫倒在大街上,一切阴暗无比唯有墙上的字灯闪耀着光芒,像极了教堂里的明灯,那是一句引导之语:原罪的代价是死亡,但是上帝的礼物是永恒的生命。影片在这里有一个高空俯拍的镜头,镜头下是睡得一个紧挨着一个的流浪汉,这个画面和之前的高空俯拍的排列整齐的汽车,之后高空俯拍的鳞次栉比的豪华别墅,形成鲜明对比。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画面总是有意无意的扫到黑夜中飘扬的,有些破败的美国国旗,在那一刻,和着低沉的弦乐,连我都想说一句,GOD BLESS AMERICA。更何况正在忍受着金融危机伤痛的美国民众?这怎么可能不让一看见美国国旗就情绪高涨的美国人民得到共鸣,所以片子在普通民众中评价较高是有道理的。

纳撒尼尔到底是不是精神分裂症不可而知,影片从头到尾都没说清楚,只是呈现出了一些病症而已供人们自己去判断。确实,当你看到他对音乐的痴狂和执着的时候,你会忍不住和史蒂夫有一样的感觉,你会说这哪里是个疯子,我分明看到了一个对音乐执着对理想执着对音乐有极强的感知力的天才,他是那么的优雅的,他是那么的真实和纯真,从他双手里发出的音乐那么触动人心。影片在这一方面对纳撒尼尔的塑造,我想得归功于福克斯的演技以及配乐,在影片没有给予纳撒尼尔演奏天分充分表现的基础上,这两者为观者的感知贡献了较大的力量。其实我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纳撒尼尔的天赋,因为一开始当做剧情片来看,奔着情节去,而表现他那部分又太少(这也是导致影片主旨有些混乱的原因)。

刚刚说到影片在人物塑造上有美丽心灵的感觉,事实上,对于后来逐笔对洛杉矶的呈现,又让我想起那部费城故事,就是汤姆汉克斯版的片头(那部片头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再如他孩童时就着火焰拼命拉奏的那段又让我想起汤姆汉克斯在暗火中对着华盛顿的那段独白(实在太深刻了,记忆)。诸如此类的很多镜头以方面体现了导演的才华的同时,也呈现了导演的野心,他既想通过影片表现出一个地域的另类气质,又想表现出人的某种极致状态,人和地域文化交织在一起,使得影片磁场不小,这一点上又让我想起那部港片甜蜜蜜。

角色上,不得不说小罗真是天生就应该做演员的人。影片中小罗伯特唐尼简直就是在演他自己,小罗本身所具备的颓靡气质,坎坷的经历和正在困境中的史蒂夫那种不得志,松散,颓废契合得相当好,史蒂夫自身所处的境地让史蒂夫和纳撒尼尔的友情发展有了另外一层涵义,那就是,史蒂夫在帮助纳撒尼尔的过程中,也在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他自己,正如结尾那段冗长感人的台词(其实挺牵强的):有人说我帮到了他,精神病专家说成为他的朋友这一简单的行为能够让他的大脑产生化学反应,提高他的某些应对世界的能力。我不能代表纳撒尼尔说什么,我们之间的友情帮到了他,也可能没有。然而不管怎样,我对我自己说,我可以告诉你通过见证纳撒尼尔的勇气和意志,他的谦逊,他对于音乐的信仰,从他对于他的音乐的执着和坚定上我学到了我们一直坚信不疑的东西,那就是紧握梦想,超越所有。心怀信念,无疑会让你最终找到你的归属之地。这段台词,不得不说,太奥斯卡了。说实在的,史蒂夫在此刻说到的东西,作为观者,我没有从影片中看到多少,影片实际上一直有游离于这一主旨的感觉。就好像是之前一直是在表现边缘化的东西,很丰富的东西。最后却只拧成一股干巴巴的绳,勒着你脖子。这种强硬的总结,无疑等于是要把观者上纲上线:知道这部影片表现的是什么么,就是这个,OK?

我相信聪明的有领悟能力的观者是不会上当的。只能说结尾太败了,尽管乐队演奏看起来很不错,很有宏大的主旨味道。

老实说,写到这里,看着这么多字,我觉得自己有点变态了。不过还是要说,这部影片中出现的很多东西是很值得去搜索,看看的。你可以了解到好多东西,人文地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等等,比如洛杉矶城,洛杉矶城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地方。比如一些人名他们背后的故事,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乔安。塞巴斯提安。史蒂夫。路德。旺。尼尔。戴梦得。比如LAMP,作为一个收容之地,我想看看现实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去了LAMP网站,LAMP因为这部影片,知名度得到了提升,我看了上面的介绍得知,LAMP参与此类的题材不止一部,而且比较让我amzaing的一点是其中好多患有精神病的艺术家的作品,还被展出过,这或许可以相信一个说法,精神病患者是被上帝特别照顾的一群人,他们能看到我们不能看到的世界,他们更能够超越自身。另外LAMP里很多人当过群众演员(在影片中也是)。我留心到网站上的一副画就在影片中出现过,只不过是画在墙上,旁边还写着NO SMOKING。总的来说影片中对于lamp的表现和贫民窟的表现是很写实的,几乎是真实的写照。

对于精神病人,流浪汉和乞丐。我有我自己的态度,但我也说不清,没有太多的攻击意味,大多时候表示同情,但是反正没有像史蒂夫那样和那些人成为朋友,好像也不太可能。这部影片对我的启发是,每个生命都它运行的独特方式,我们所走是一条不同的路,对于这世界你所遇到的,不管他是怎样的.,只要有机会遇到他们,请把他们当人看,就像史蒂夫那样,不要选择做他们的上帝,或者唯一的拯救者,你要做的,只是尽量去理解,并且在必要时伸出一只手,或者给他一个拥抱,象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对待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个世界,需要回应,独奏者固然是一种生存的形态,但是我相信上帝创造如此多的子民,并不是让我们独自前行,我们终将共同走向死亡的道路,在这条人越来越多的道路上,如果我们不牵着手,那么当黑暗来临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慌乱的互相践踏。相反如果我们牵着手,我们就能站立起来,撑起整片天空,所以还是要尽力去活着,尽力和周围的人和世界产生共鸣。这样你才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丰富的愉悦的生命。

影片最后一段,合着音乐,我是很感动的,脱离电影之外,咋看这段不需要,可实际上也是对影片中贯穿人文精神的总结,看着在片中忧郁颓靡的人们在此刻展开笑颜,聚在一起,手舞足蹈,在相信这可能是影片花絮,并且很有可能是导演大受感动而硬是搬上来的同时,我衷心的给出了自己的微笑。这个世界,人还是可爱的,周遭还是很美好的,哪怕只有片刻的欢愉。

影片的质感由画面和弦乐得到了提升,其中也还穿插了一些暗示性的富有哲理的场景。这部影片硬要说给个分的话,我愿意给八分,设置上的瑕疵并不能掩盖影片本身的力量。在如今哈六当道,金刚横行的荧幕上,美国人民需要这样一部影片来清洗自己布满尘埃和铜臭的心灵,而我们则需要这样一部影片来打开一个认识美国人民的窗口来修筑一个普世美好人性的石碑,去相信我们所相信的,又其实无论这个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子,都是需要我们有穿越痛苦承接愉悦的力量。

这部充满野心的作品,能不能在明年斩获奖项,只能看命运之神的安排,但是演员的表演我想绝对是要给满分的。对于乔怀特,这位年纪轻轻的导演来说,这无疑是一部重要的作品,是否代表着他将冲击更为广阔的市场,或者将要转型,现在下判断还为时过早。

文字在此刻是无法更与影像媲美的,再加上我的文字只是浅薄的叙述自我观感远比不上台词的深刻。所以还是请观者好好体验吧。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细细地看,你会觉得很有味道。原声带值得一听,白鸽飞起那段的交响乐和最后的那段很有穿透力,另外推荐一首流行歌曲,尼尔·戴梦得的MR·Bojang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