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心得体会 >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3W 次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精选5篇)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1

学习了王园长的关于课程游戏化在集体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的讲座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很多以前不明白、不理解,因此觉得无从下手的地方都得到了相关的帮助。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下面就我的理解谈一谈我对本次学习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

幼儿游戏不是单纯玩玩就结束,而是对幼儿的认知社会、情绪、语言、身体以及创造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开展从游戏开始至游戏结束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那么,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儿童为中心,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中心。

比如,《图形》为主题的集体教学中幼儿己对《图形》有概念的基础上教师首先摆好很多种大小不同的《图形》。然后,让幼儿随意辨认、分类,识别大和小的《图形》等等。最后让幼儿用《图形》展示一下,用图形制作服装扮演模特。这样,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兴趣和感觉器官的体验,无意识中认识了《图形》的种类。这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游戏活动中渗透教育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幼儿被动地、注入式的学习不如幼儿在兴趣之中受自然教育效果好。还有集体教育活动健康、语言课例、科学课例等等,教师不仅详实记录了教学活动,而且将游戏活动过程作了详细的表格记录,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并且有改进计划。在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集体教学活动开展之后,教师可以把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玩具材料投入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进行多样性探究。多样性探究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挑战、主动学习。通过这种探究,幼儿重组与改造原有的经验,发现物体新的用途或组合的潜能,进一步加深对原有意义的理解,丰富和扩展已有的心理结构。在“好玩的瓶子”活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瓶子的兴趣,于是鼓励他们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幼儿跟随家长去超市,购买各种形状的瓶装商品,倒空后带到幼儿园,教师专门准备了几个大筐用来盛放,把它们放到多功能厅里,幼儿的活动地点也随之转移。很快,全园的幼儿都喜欢上了这些瓶子,大家滚动、垒高、拼搭,用自己的方式和瓶子互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

综上所述,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目前我们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应用中还有待提高,要做到游戏与教学的高度融合,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学习与努力。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2

要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教师给学生以恰当的帮助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调控艺术,设计调控方案如下:

一、内容的调控。

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以文章教学为主,而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倘若不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调控,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解决的办法是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重敲;温故知新,深入拓展。要达到这个水准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吃透两头”。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始终保持“和谐共振”,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法的调控。

教法调控艺术水平高低是关系到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教法生动、新颖,不仅可吸引学生,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教法不断变化与更新,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1、导语的调控。一个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清楚地了解到这节课要讲的是什么,它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机器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动起来。

尽管导语有激发学生兴趣、渲染气氛、制造悬念等诸多功能,但若调控不当,亦会弄巧成拙,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课文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启发诱导、灵活有趣的有效导语。导语力求“精”、“新”、“巧”,但绝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导而又导,拖泥带水。

2、语言的调控。教师语言是传授知识、引导思维、提高认识、培养能力的最基本手段,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是丰富的理性信息和蕴藏的潜在信息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语言应该准确精当、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3、提问的调控。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钥匙。如何把问题设计得恰当有力,使之成为信息传递给学生,决非一日之功。那么,怎样才能调控好这一手段呢?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必须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其次,所提问题要适度。此外,提问还要注意优差生兼顾,使其各有所得,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板书的调控。板书是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缩微教案,它能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路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板书无定法。不同课文、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板书样式。就是同一教材,由于侧重点不同,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但不管什么样的板书,都要突出其知识性、启发性、形象性。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板书,用板书调控教学,服务教学。

三、教态的调控。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充分看到,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学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教态的适度变化在教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教态的变化来调控教学。

四、信息反馈的调控。

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此名言说的是练习的功能。的确,布置练习,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途径之一。练习的形式会借助小黑板、讲义、幻灯等手段和工具,使其多样化,以强化学生学科知识,促进其知识技能的迁移。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3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小就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总是很控制,造成课堂上积极动手操作却缺乏有效地组织教学。组织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稳定学生情绪、维护课堂秩序、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教师怎样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抓住学科特点组织好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以下谈谈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组织教学的初浅看法。

一、建立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一般学科,组织教学难度比较大。可以这么说:信息课、玩电脑,学生个个都爱好。高高兴兴来上课,瞧瞧这,摸摸那,叽叽喳喳说说话。“显示器”够朋友,挡着教师,也挡我。乘着老师看不见,偷偷按起游戏键。教师要费好大的劲才能平息轰轰响的局面。制订机房管理制度是保障信息技术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因为,机房里有众多的电脑设备,每个电脑都通着电源。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安全,同时还要保障电脑正常工作不受损坏。另外,由于机房里教师不容易全面观察到学生的举止行为,学生有可能背着教师打游戏、上网等。因此,要确保课堂上人、机安全,防止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不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不行的。机房管理制度:

①学生到机房上课时按组长的安排有序就坐,不准打闹、说笑,随意下位。

②学生上课时,不准带与课堂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自觉维护机房清洁卫生。

③不准打游戏、聊天,不浏览非法网站、传播非法信息,不准在电脑和电脑桌上乱刻乱画。

④操作中,电脑发生故障,学生应立即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拔插电源,随意开关机。

⑤不准利用机房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宜。未经老师检查的软盘不得上机使用,防止病毒传染。

在建立一定的机房上课制度后,老师利用每次上课的时间强化这些制度。在落实这些制度时,可以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将各班的学生分成几大组,然后有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编号。每次课前注重组织学生按编号就坐,并在课堂注重维持本组的纪律。课结束,总结本组学生表现。积极评价表现优秀的学生,并对有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也是有效组织教学的方法。在机房里上课要使用“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机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的教学班一般都有五十名学生,而小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力较弱,对于电脑出现的一些变化感到新奇而无所适从。课堂上,教师再怎么精心组织,都往往顾此失彼,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因此,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培养能力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引导为主,以辅导为副。“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打不开思路。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比如刚学习鼠标操作时,通过游戏软件的操作,大家的合作帮助,很快掌握鼠标的操作。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可进行作品展示操作速度等进行活动。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自我展现。

1、形成"学习合作小组"。

我们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归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合作小组则体现在座位表的编制上,再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我们对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

2、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注意"代做"的现象,应加强监督与教育。接着,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说话流利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再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一般都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一节课后,评一评哪组为“最守纪律小组”、“发言最积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口头表扬为主)通过评比,可以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评价的导向作用

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何从过去“为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转变为今天的“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面向21世纪,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教法轻学法等诸多不足,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以及在教学中满堂灌而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许多问题,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给学生积极、及时的评价也是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增强勤奋工作的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 课堂中还得关注学生的评价,在课堂互动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善于评价,以便于其他同学的提高。课堂小结时,让组长评价组内成员的表现。这种及时的评价是课堂中学生情感体验最佳时机。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反馈、指导和改进是评价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修正。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实际上都是为了最终的调节和改进提供依据。 教师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小学生由于年龄决定了他们在注意力方面的不稳定和不持久性,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多以机械识记为主。其情感表现显得天真而且明显,自尊心强,喜欢得到老师表扬等等。只要老师尊重孩子年龄特点,根据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采取有效地教学手段定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4

在了解学案导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我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产生了一些感想。我以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除了要运用基本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允许学生在犯错误中学习信息技术课,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材内容应从学生特点出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操作,因为上机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满足了人本性所特有的表现欲、为其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另外,有时上机操作经常出现错误,这种操作中的错误带给学生的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图形、动画、漂亮的界面等),而往往学生们就是想知道这意想不到的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养成了良好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也是教材中应增加的内容,即让学生在不断犯错误中学会如何正确操作计算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

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方法和规律。多次实验证明,后者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大有好处,后者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改革教材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

2、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

由于在教育理论界当中“学科中心论”在较长时间里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按分科进行教学,主要以学科自身的体系为中心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较少考虑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接受能力。“学案导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适合于高年级操作类知识、技能的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和探讨的问题。首先要把握住任务设计的原则,要体现科学性、教育性、层次性和真实性、开放性。其次要注重任务的阐述要简单明了,任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要细致,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评价要及时,任务完成后要有总结归纳及引申与拓展。

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学生学习的同伴;其次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充分活动空间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足够的自主发挥的余地,除非必要,教师不做过多的限制,学生有选择实现任务途径的权力。这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上好操作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不动手是学不会的。学生通过手、眼、心、脑并用的上机操作而形成强烈的专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并将知识高度化,同时,不断的实践成功,能刺激学生的成就感,在这样激昂的情绪氛围中,容易培养与塑造学生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创新素质。所以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尽可能在让学生自己的联想、想象的思维,通过上机验证得以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兴趣,既动手又动脑,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1)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许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许多软件的窗口的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4)注重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7、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质量评估

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组织形式,我们采用过程评价、模块考核和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

总之,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课程目的入手,处理好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尝试使用行进的教学法等。

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讲座心得体会5

我是一名去年刚毕业的新教师,很有幸毕业同年考入编制教师队伍,从而能够得到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长时间的教师培训,很激动能够和好多学前教育界的明星级专家面对面,近距离听他们的讲座。所以培训期间收获颇丰,既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有一个宏观了解和大方向的把握,又得到了许多老前辈珍贵的教学经验!下面就挑选我期间感悟最深的几点围绕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谈一谈。

一、跳出文化看文化,具有批判反思精神

来到这的第一个任老师的讲座特别的精彩,当中传达的文化精神理念一直陪伴着我度过后面的学习交流。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大量的文化信息我们习以为常,就如水中的鱼和陆地上的动物比,陆地上的动物更容易感受到水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当中,其实也被很多当下思想、观念包裹着,很多东西我们习以为常从而忽略了它们的思考价值。

1、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

在一日活动中,我一直都很注重和孩子们的个别交流,我会在晨间入园或者自主活动时陪孩子们聊天他们有时候会问我一些有趣的问题,我经常会习惯性地以科学道理去解释。比如刚参加工作几个星期那时候一次户外活动时突然下雨了,我带孩子们回到教室,有几个孩子突然跑过来问我:“金老师,为什么天上要下雨啊?”旁边一女孩子马上喊起来:“有乌云。”那孩子接着又问:“那为什么会有乌云呢?”孩子们没人说话了,似乎都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有的孩子还在咯咯笑。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的机会,于是向他们解释:因为空气中有很多水蒸汽(有几位孩子瞪大眼睛看着我)在一定温度下,遇到了一些飘在空气中的东西后会凝结成小水珠,水珠凝结得多了会形成乌云,继续凝结就会越来越重,最后落下来就是下雨了。我一边讲解一边用笔把这个过程画给孩子们看,以为自己讲解得很清楚了,但看看孩子们的反应,还是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了,他们没有明白。于是我肯定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孩子,然后鼓励他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再继续讨论。一坐回办公桌我就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后来想想,孩子们哪里懂得什么是水蒸气,哪里懂得什么是凝结,在他们看来空气中也没有什么东西呀。即使说再多,由于他们思维水平的限制,是弄不明白的,如果经常授予他们高出年龄发展水平的知识还会导致认知冲突,这就更不好了。当时不如讲得更简单化一些,既然他们感兴趣,可以用上“小水滴去旅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后来我会在教案设计中更注意自己使用的语言,是不是过于成人化了,这个活动的反思对我还是带来收获的。

这些反思我也是偶尔会去做,不过每一次有价值的反思都是对我教师专业的一种提升,以后要更加积极主动在一日生活中多花心思去反思,这样对于孩子、对于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一日生活的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模式,因为每个地区情况不同,更何况是小到每一所幼儿园了,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及时找出好的地方以及做得不够的地方,不断完善,朝着适合本园情况的方向去完善。

2、看到传统“好孩子”标准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传统的“好孩子”标准文化中而浑然不知。首先我们要站出来去看这种行为:我们通常会去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告状、不打架,安安稳稳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孩子让我们省心,这是不是进入了一个误区?

来分析一下:因为我们把班级管理和促进孩子们发展放在互相冲突的位置,认为班级管理就应该让孩子们服服帖帖的,而促进孩子们发展需要处理各种孩子们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其实这种意识本身就是错的,应该思考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如果不及时跳出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习惯,慢慢变成潜意识就不好了。

我在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就曾大致制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第一年自己要去注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好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寻找将教育理念融合进班级管理的一个方法,而第一年下来总结了一些经验却总感觉找不到抓手来将我的经验梳理成一条完整的思路,本来觉得有些挫败感,不过这次讲座中王芳老师也提出了衡量错误地“好孩子“标准的问题,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或许这是一个典型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之前的我太过心急了,而且我可以借助不断完善的一日生活,有很多机会可以探讨这个问题。

(二)做一名爱思考的幼儿教师——其实现实情况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所在的是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都不好:同事们好像没有太大的工作热情,水龙头经常会没水,厕所在离活动室很远的地方,班级里没有保育员······硬件设施已经严重影响到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了,实习时所处的幼儿园与现在我自己的工作单位相差得也太远了。一开始我特别适应不了,刚刚工作那会带班时忙,一下班后就会被郁闷的情绪包围,觉得不知该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因为幼儿园里编制教师少,我还承担不少幼儿园后勤方面的工作,办公室里繁琐的事务······我一直在艰难地按照自己在学校里得到的一些理念思想做着教育工作,为自己定下一系列的计划。我工作着,但是根本不开心。

其实我可以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时的我被抑郁笼罩着,根本没有想着调整自己,不过后来我慢慢意识到自己饿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对自己很不好,也试着去调整。不过这次金丽萍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很大。在金老师的讲座中可以了解到她是工作中突然被调到一个和原先工作单位相差甚远的幼儿园,附带而来的是承担各种不应该她去承担的类似要债之类的任务,但是金老师后来通过不断努力,将原本几近荒废的幼儿园改造成了一个儿童游戏乐园,不得不佩服她的努力和智慧。在两颗大树间造了阁楼;自创游戏车;改造山坡和菜园······将原本平淡无奇的幼儿园场地布置成了一个小小游乐园!

我现在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没有像金老师那样深厚的理论和经验,我想可以去学习的是不放弃!我不能放弃努力,无论环境如何,我不能丢弃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思考。

小结:

这次培训给了我一次珍贵的学前教育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与体验,我想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是将学到的在下学期放到一日生活中去试一试!不然体验只是体验,我需要将前辈们宝贵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做一只时不时面跳出海面看一眼蔚蓝大海的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