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心得体会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1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35W 次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

借着读书活动的契机,前几天,我阅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其中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的内容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一位教师在他所教的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些教学常识,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读过这本书,深刻反省一下自身,真是惭愧至极。我的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和看微信上了。我想我应该有所改变:走进图书馆,去翻阅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我还应该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2

在课余时间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这条建议带给我深深的触动。

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每一位老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都会感到都非常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孩子们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就拿学习外语来说,有些学生采用“听”的方式更有效果,有些通过“看”能过目不忘,甚至能成为同学中的“活字典”。教师面对不同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各个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可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是按照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一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不断出现。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这些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无精打采等,其实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设计多种活动,以适合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课堂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自己为“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努力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环保广告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礼貌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4

近期,我拜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教育专著,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阔论,但却说的很真诚实在,可以说是条条经典,用来指导我们实际的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对我感触很深,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

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他给孩子以做人和学习的启迪,给教师以教育和教学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理念。

教师要学会去赞美学生。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谪,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

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进步的。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多使用肢体语言,这远比你大声训斥效果好。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

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五、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这里提供“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但是,同时我也要做到一点:"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象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真是一本好书,越读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它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以指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6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觉到就像一个老者再向我娓娓道来他的工作,他的点滴经历。让我觉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种育好人的执着和用心。我觉得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7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二条,让我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更富新意的了解,《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的,“没有时间啊!”几乎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口头禅,现在的我们任务重,压力大,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写心得、交论文、发帖子、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活动……这件事还没处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简直喘不过一口气来。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比照自己,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而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也只有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不断增加自己的教育教学储备,我的工作起来才会真正地轻松快乐。

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都抽出适当的时间捧起书本读书吧,这样你的视野会更广阔,思维更丰富,学习时间更充足,你的文采也会更广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8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其中第一条就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能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在工作中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因为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学习和他们的兴趣联系起来,去积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的进行鼓励。作为平凡的人,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集体服务,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无是处,老师和集体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虽然成绩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被老师和集体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重建起来,学习的激情也会燃烧起来,相信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9

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我感触颇多。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虽然没有看完,但是阅读过的每一条建议都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保持‘水源的清洁’”。一口气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要保持“水源清洁”一文,我的心情变得与苏霍姆林斯基写此文时的心情一样沉重。苏霍姆林斯基正是想通过这一个案例来警示我们的学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儿童的德育工作。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他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的积淀,为我们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儿童和少年因其年龄小,对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差,也就是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具有一种天然的社会直率性。对于学生,我们应当明白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白,什么是黑。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马上拿出公正的态度来,丝毫含糊不得!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这一点,而且要使这种第一次的社会经验在儿童和少年的生活中保留一辈子。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看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学教师,每天在校上三、四节课,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下班以后,又有忙不完的家务。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我想,众多和我一样的小学老师读到这儿,都会很感激他这样一位智者给我们这么好的建议。因为,确实我们很多人都曾为这样的问题伤过脑筋,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他在书中的阐述不就像给了我们一根导航的指挥棒吗?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为如不添加水,总有一天,水会用尽,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

读着著作中的每个建议,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的走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0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不能全部领悟书中的内容,但在很多问题上给我很大启发。其中,“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这一问题的让我很受触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的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尤其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孩子,可能完全没顾及孩子的自尊,也许正是在这时,孩子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在教师手中,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爱,付出感情,才会赢得学生的爱与信任,学生才有可能将教师“纳为自己人”,才可能接受教师的善意批评,并努力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的教学工作才可能做好。

还记得,一个星期前我班进行了语文基础检测,看到有几个孩子做得很差,试卷上很多空白,我随即在教室里发火,严厉地批评了几位同学。我能看到得出,他们很恐惧。现在想来有点后悔,本来我能感觉到,孩子们还是喜欢我的,可就是在批评他时,我变得冷酷、无情,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其实那些孩子在看到自己做不上时,就已经很无奈了。好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及时提醒了我,我以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说到这点,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1

近日又拿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了很多,想了不少,但,系统的回顾,说不好,就一些想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的教育目的可以说是为了“促进人的社会化”,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必须在受教育期间教会他们适应社会生活,使他们从“自然人”变化为“社会人”。但就我们的过渡效果来看,并不是那么有效。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走上社会,发现他们的所学不及所用,往往都是从头学起,给他们的感觉是,唉!那么多年的书白读了,只是拿到了一张进入社会的文凭通行证。现在有许多家长读书观的改变也不是空穴来风,“考不上学不等于没有好工作,学习不好不等于将来挣钱少”。因为在社会、家长看来我们生产的产品不适应社会需求。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多抑制孩子童真、天性的事,从孩子读书的第一天起,我们即在让我们的孩子快速的成人化。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竞争是多么激烈,竞争很残酷,因此,你们从小必须好好读书,在班里、学校就要和别竟争,强烈的竞争意识把整个班级社会化了,用成人的语言教育天真的孩子。我们乐于用成人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眼光来判断孩子的是与非,阻止了他们出于天性的“美梦”。一切所谓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手段都应是必须符合孩子天性的,当我们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发现我们有太多出于主观愿望却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太多的做法都在剥夺孩子们享受童年的权力。有人主张关起门来教学,关起门来让孩子们做梦,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用他们的语言,理解他们的思维,寻找适合他们的方法。我们需要的不是孩子成人化,我们需要的是教师儿童化。

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想尽各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扬其长避其短,让每一位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我认为不管成人还是孩子,在管理方式方法上万变不离其宗,即人性化管理,但做到很难。人们常说,看看我们的学生,每一个都那么有个性,那么有天分,为什么到了社会上都不见了个性,不见了聪明才智,都平庸的一个模样。

不管孩子还是成人,评价做到不凭印象,不抱成见,不以点盖面,不偏爱,不求全,难。有容人之量,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更难。我们可以去做,不求百分百,只求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