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我的编辑职业生涯心得体会

关于我的编辑职业生涯心得体会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55W 次

用这样一个题目,的确有些夸大其辞,因为算上在大学期间干的几年校刊编辑时间,我干编辑也就6年,用“生涯”似乎有些不妥,但我还是觉得用“生涯”较为亲切。

关于我的编辑职业生涯心得体会

记得上大一的时候,我在第一学期就加入了学校文学社,因为常有“豆腐块”见于报端,也就被同学们冠以“才子”的美称。而在我心中,“才子”就是风流倜傥、人见人爱,集帅气与才气于一身的“美男子”,称我为才子,简直是在猥亵“才子”之一称谓,当然,我不能推托这一称号,否则别人就会说我“烧包”,于是我只好半推半就,权当自己是“才子”。

记得大一那年的冬天,学校校刊刚刚组建,刊名为“拓荒者”,相当有韵味。校刊编辑部要向学员队招聘校园编辑,我就很自然地被所在学员队推荐,成了一位同学眼中的“大编辑”,但有些同学好叫我“大编”,于是,“大便”这一臭名昭著的名衔也就理所当然地扣在了我的头上。从那时开始,我就与编辑这一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现在。打从我当上编辑之后,爱好文学的同学便如同苍蝇般缠着我这块“臭豆腐”,为他们修改稿子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当一篇篇文章经由我的修改而得以发表时,我比作者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上大三的时候,因要专业分流,我被分至电子技术学院,因为以前的良好表现,很快就被院刊《电院青年》聘为编辑,于是,我又开始了自己的编辑生活,直至毕业。期间,我编校过数十篇稿件,通过品阅每篇文章,我能感觉得出每位作者的所思所想,甚至是他们的脾气性格我都能猜出来。也是因为自己是编辑的缘故,结识了很多文学青年,不乏一批“愤青”。我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某个文学话题,一起愤世嫉俗,一起挥斥方遒,一起畅想未来,那种感觉,那种境界,现在真是难以跨越。我永远难忘在大学的那些编辑朋友和那些编辑工作。

2006年6月,我被河南日报下属的文化公司聘为图书编辑,也完成了由一名业余编辑向专业编辑的顺利过渡。从那时开始,我就进入了文字的浩瀚海洋中,尽情领略着文字的魅力。通过这一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像专业校对符号、图书组稿过程、图书编校过程等,把以前零散的知识都串起来了,成为一个整体,好不充实。我还记得自己接手的第一本书是《顶点高考英语非常教练》,自己在编校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幸亏有同事的帮助,还有河南特级教师将少增的大力支持,我才顺利完成了编校任务,并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之后,我又先后编校了几本有分量的书,像原《党的生活》杂志副主编袁方的《野树的'生命力》、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院长勾志霞的《彩霞满天》、《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的《记者到总编》等,还有《河南新闻年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等。总的说来,自己很幸运,一是接触到很多名记者名编辑,二是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三是形成自己的编校风格。

今年6月份,因为公司改制,我无缘继续为公司工作,后来又找到一家文化公司,现在干的仍然是编辑工作,但主要是采编,不是单纯的文字编辑了,这对我来说,应该是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吧。上个月到东北三省和河北保定出差,主要工作是采访、摄影,一切都还好,尽管有些身心俱疲,但是倍觉充实。编辑工作要的是细心和耐心,我一直坚信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编辑,同样希望自己编出更多的好作品,以飨读者。

时下有句话说得好,“搞文字的远不如搞技术的”,这估计是从薪资待遇上讲的吧,要我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功夫深,文字变成金”。但愿,我从事的编辑行业会给我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