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话题 > 文化的作文 > 传统作文 > 实用的中国传统作文九篇

实用的中国传统作文九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38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中国传统作文九篇

中国传统作文 篇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载着人们浓浓的思念来临了,妈妈说中秋节总是带给她一种温暖的感觉。

早早地,一大家子人就在老家会合了,大人们忙着在厨房里奏出锅碗瓢盆的美妙乐曲,我们小孩子呢,望着餐桌上的佳肴垂涎欲滴,总会忍不住伸手偷吃一点,然后马上跑向院子继续嬉戏玩耍。

天渐渐黑了,亲人们终于围坐在一起,满满两大桌的人要凑齐真得很难,爷爷说也只有中秋夜才真正地团圆了。餐桌上飘来的香味让大家都开怀畅饮起来,可是千万不能吃得太饱,因为晚饭后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才是中秋夜的压轴大戏。

一轮皎洁的圆月慢慢爬上了深蓝的夜空,大家也吃完饭围坐在院子里谈笑风生。我嚼着甜甜的月饼,一边听爷爷讲述着动听的民间故事,一边目不转睛地望着天上的明月。八月十五的月亮好大好圆啊!望着望着,我仿佛看见美丽的嫦娥姐姐正抱着玉兔深情地望着地上团圆的人们。月光柔柔的,洒在大地上,一切都笼罩着一层银色的光辉。多么迷人的中秋夜呀!

此时我突然想到了远方的小伙伴,他们是否都像我们一样幸福地生活呢?贫困山区的孩子会有可口的月饼吃吗?地震灾区的孤儿们团团圆圆的家又在哪里呢?我把心中的想法向妈妈倾诉,妈妈紧紧搂着我说:“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甜蜜。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个孩子都会过上快乐的中秋节!”我望着月亮,月亮也用柔和的光轻轻抚摸着我,我仿佛看见小伙伴咬着月饼与家人赏月的幸福情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世上所有的人都能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

中国传统作文 篇2

灯谜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很幸运,与灯谜同行,在灯谜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外公是我学习灯谜的引路人。小时候,每逢元宵或中秋佳节,我总瞧见外公用笔在纸上写上几个字眼,然后贴在院子的墙上,招呼街坊邻居们来猜猜。每次院子里总能充满笑声,也正是这笑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记得有一次,我凑上前向外公“打破砂锅问到底”,外公告诉我:“这是灯谜。”从此,我便似懂非懂地喜欢上它,与外公和街坊邻居们“有模有样”地猜谜。

进入了小学,我又与灯谜再次结缘,这“缘”自苏老师的灯谜兴趣班。苏老师时而生动有趣带我们学习猜谜的方法,如:卷帘格、秋千格等;时而带着我们探寻古今中外的知识长廊。有人说:“会语文者不一定懂灯谜,会灯谜者一定懂语文。”我觉得挺有道理的。自从开始真正接触灯谜后,我越来越爱阅读——科学类、文学类、历史类、经典国学……只要是能让我捕捉点新知识的书籍,我都不放过。我越来越爱思考——拆字、组字、猜地名国名、认“泊人”“泊名”……无形当中,我的语文知识积累量不断增多,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更值得兴奋的是,我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会猜谜了!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灯谜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是新时代人的传统艺术创新。在我成长的路上,有它一路相伴同行,真好!

中国传统作文 篇3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童年与刚刚改革开放的时期度过。当时农村的娱乐活动很少,村里一年一度的唱大戏就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娱乐奢望了。

每到秋初之际,村里就会派人外出写一班戏来村演出。一来丰富丰富匮乏的农村文化生活;二来正值农作物急需雨水之际,也祈盼风调雨顺,以求当年有个好收成的心愿。在人们的期盼中村委传出哪天来村演出的确切消息,大家相互传递着信息,各自邀请着外村的亲戚朋友来看戏,全村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气氛。在演出的前一俩天,每家每户或多或少会增加些新面孔,邻里之间相互问候着,祝福着,村里显现出几分少有的热闹。

汽笛清脆的响声把寂静的村庄沸腾了。大人们相互谈论着今晚早点吃饭,去戏场看戏;孩子们雀跃着,奔走相邀,往返在家和戏场之间,往日没人驻足的戏场热闹了起来。中午过后,在村子的主要街口贴出了海报,人们浏览着、谈论着、嬉笑着、相约着晚上的戏场。

大约下午6点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了,晚饭要比平时吃得早,孩子们则已经有早早就到戏场去占座位的了。那时没有什么公共的座椅,靠近戏台的前面村里会摆上几排杨树椽子,充当临时的座椅,后边就是各家各户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圆的、方的或凳子、或椅子什么的,大家倒也摆的一排一排的,虽然不是摆的太整齐,但大家还是比较规矩的相互照应着。我和妹妹也会早早去场子里在好一点位置的椽子上摆上几块手绢什么的,占几个座位,一下午兄妹二人轮流的看着占下的座位,看着戏台上的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不怎么熟悉的小孩、大人打着招呼,焦急的盼着夜幕的降临。日头缓缓的向西沉去,夕阳染红了半个天幕,戏场也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场子里的人们逐渐的多了起来,嬉笑声、叫喊声、小贩的吆喝声充斥着整个戏场。我们兄妹二人也翘首寻找着自己的家人,不时互换着跑回家吆喝几声:快点、快点。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陆陆续续的到齐了。8点钟开始,台上会每隔一会儿奏一段过门:一是提醒戏子们应该开始化妆准备了;二是告观众戏快开了,大家尽快到齐了。人们扬着笑脸,嘴里边磕着瓜子什么的边唠着家长里短的话题等待着正式开演。8:30到了,戏台上的幕布随着器乐的演奏声缓缓地拉开,戏演开了,台下的吵杂声也逐渐的静了下来。人们的表情随着表演的剧情变化着,懂得、不懂得全都津津有味的欣赏着,随着演员过硬的功底和卖力的演唱以及群众忘情的投入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初秋的暑意融入了浓浓的戏情里,高涨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的亮了许多。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瞪着眼看着戏台上表演,听着大人们嘴里不时传出的几句解说,似懂非懂的留着记忆,逐渐的积攒起了对戏曲的爱好。大约12点半以后散戏了,人们呼男携女,扶老抱幼鱼贯而出了戏场,吆喝声、狗叫声、开门声、关门声把整个村庄搅得又出现了短暂的沸腾。

如此四天,辛劳一年的人们的脸上露出的是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演出结束后,大家任要谈论几天,比比去年的啊;今天的有什么不足啊;戏子们谁好啊等等之类的话题。我们孩子们也是演出后的几天才能从喜悦中恢复过来,但却在我们幼小的心中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痕迹,陪我们长大成人,培养出我们这一代对戏曲的爱好。

中国传统作文 篇4

传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更认为现在是没有这个必要去继续这种所谓的传统。其实,“传统”是一个大标题,它不单止指习俗,它还包含了传统的节日、思想、道德以及制度等。其中,节日和习俗有着密切的关连,大部分的习俗是源于不同的节日,更有些习俗是源于一些传说。

说起华人传统的习俗,不可以不提起中国节日。如新年,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懂得去探亲或到朋友家拜年和吃团年饭。这是什么?这就是新年的传统习俗,华人的传统习俗。这证明了“传统”并不古老,它甚至可以是现代文化的新革命!但随着人们日新月异的资讯科技发展,人们开始队不同的传统有所淡忘,甚至忽略。中国节日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的习俗也在古时候广泛流传,而在中国不同的省份也有着大同小异的节日习俗。很多华人对简单的`传统节日都有所了解,但大部分都只是一知半解;比如说每年的第一天是元旦,在表面上是对的,但中国的历法有两种:阳历和阴历,它们代表的日子却相差甚远。所以正确来说:每年的阳历一月一日才是元旦正日。

不同的历法计算是传统的一部分,那就和中国传统的制度有关了。古时候的中国主要以农业为生,所以中国就有了“农历”,又名“阴历”.它代表了耕种的时段,为农民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中国传统的道德应该是最令我们引以为傲的。因为我们华人很重视对长辈们的尊重。这造就成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中国传统的思想都比较保守,例如“缠足”,在古时候的中国是很流行的,甚至到现在还有,但都是老一辈的妇人才继续这种习俗。“缠足”在古时候的中国标志着“美”,所以家家户户的女孩子从幼儿时就要把双脚用布缠起来,缠得越小的脚被公认为越美。

现在人人平等,不论男或女,都有着平等的机会。古时的中国女性是不可以上学读书的,只可以在家里学不同的手艺,以备嫁到男家后做好好妻子的本分。同时,中国重视男性,因为他们可以去当兵、做一些劳动力大的事。甚至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他们还有着对性别的歧视。所有事情都有好和坏的一面,中国的传统也不例外,但传统对于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了传统,我们还会因为我们是华人而感到骄傲吗?

“传统”是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代表了一个社会,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华人的传统将会世代相传。虽然会被淡忘和忽略,甚至改变,但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中国传统作文 篇5

中秋节到了,妈妈叫我打电话约公公和婆婆到我们家过节,打完电话,我突然想起来,今天也是奶奶的生日,我赶忙对爸爸妈妈说:“中秋节是我奶奶的生日,我们应该给奶奶过生日呀!”爸爸妈妈恍然大悟,连说:“对对对,应该给老人过生日。我们分头准备礼物吧”爸爸去订生日蛋糕,我也忙碌起来,我要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想了想,我先找来3种不同颜色的卡纸,把他们拼成一栋房子,在房子上做了一对翅膀,然后把我们全家人的照片剪成一颗爱心贴上去,最后在房子上写上“我的幸福家园”礼物做好了,我把它藏好,就等奶奶她们来了。

晚上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团圆在一起吃月饼,吃完了月饼,奶奶和婆婆在一旁聊天,我悄悄地把生日礼物递到奶奶手上,并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们全家人都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中秋节真是个幸福、团圆的节日。

中国传统作文 篇6

画国画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没事时就会画国画。我画的国 画有葡萄、白菜、萝卜、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画的 就是葡萄。我画的葡萄有:篮子里的葡萄、树上的葡萄、掉在 地上的葡萄等等。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画葡萄的吧!

我先从中国画颜料里拿出藤黄、曙红等颜料,再拿出一根 中号的毛笔,然后把毛笔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把藤黄花菜 三青调匀,就像画括号一样,两笔画一个葡萄,……你们一定 会想:这么简单,谁都会。不过,在画国画的时候,你们就会 知道:哎呀,太难了!

国画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画着难,比如用墨的时候,要 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那是因为别人画国画,已经达到了 相当的水平,就会觉得很简单。你刚刚学,当然会觉得难。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 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人瞩目。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 画国画,画好国画,长大了当一个有名的国画家。

中国传统作文 篇7

美德夏令营活动开始了,高桥小学副校长陆老师娓娓动听地给小记者们讲述了季羡林平易近人;吕霞光把自己毕生所收藏的文物献给国家;高小师生帮助白血病患儿;公车上集体让座等美德故事。通过这些美德故事,陆老师给小记者们解读了美德的深刻含义:感恩、责任、勇敢、孝顺、乐观、公正、勤奋……陆老师希望小记者们提高对美德的认识,增强对美德的实践,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培养自己的美德意识。

结合陆老师的讲话,小记者们就美德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记者们列举了许许多多古今中外的美德故事:韩信用千金报答一饭之恩;孔子的大弟子颜回吃有灰尘的米饭,伟人不忘恩师,好军医华益慰……在激烈的讨论中,我们被这些美德故事深深地感染着,对美德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记者美德夏令营活动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笔宣扬发生在周围的美德人物、美德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践行美德,让美德之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

美德无处不有:有坚强内心的人、最美乡村教师吴金承……美德可以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作一个有美德的人吧。

中国传统作文 篇8

我独衷热爱于皮影戏,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它的朴素风气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艺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实让人感叹。

中原人杰地灵,黄河世代从这里流过,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劳的人民。千百年来,皮影艺术盛行于中国城乡,逐渐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对皮影艺术的社会文化含义,即以宗教信仰为线索来讨论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征作用,以音乐唱腔、角色行当与戏目剧本来讨论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以大众的民俗生活为基础来讨论其演出的社会意义,就会发现在中国的皮影艺术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历史价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首先,皮影戏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第二,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于皮影艺术在我国还处于抢救阶段,它现在的价位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尽力保护好祖国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麽的单薄,只要心中还涌动着民族的热血,民族的璀璨艺术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中国传统作文 篇9

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字体。它虽不像楷书那样端端正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潦草草,但却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人称“八分楷书”。

行书不是哪个人单独创造的,其实它也同其它字体一样出自于群众书写者。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的应用,直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才盛行起来。

行书,简而言之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些细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方便的字体,故而于楷书相间流行。因它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它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一些草书的特点,来简化楷书的笔画。总体来说,它比楷书要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容易辨认。比如“话”的“言字旁”,原楷书繁体字为七画,行书就只有两画。其次笔法流动自如,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的写。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灵活,用笔活泼。

行书中最著名的就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卧虎龙阙”来形容其字的雄强俊秀,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则是唐代颜真卿的《祭征稿》,其字写得劲挺奔发。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古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当然了,还有黄庭坚、米芾、蔡襄等都非常擅长写行书,他们有不少作品传世。

王羲之的《兰亭序》最受人欢迎,它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通篇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又有艺术匠心,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却统一的效果。《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写行书,就需要大小相兼,也就是每个字大小不同,不过也不可以过分的大、小。而且每个字、每个笔画之间都存在着连带关系,既有实连,又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当然了,写行书还是得收放结合,一般长为放,短为收;回峰为收,侧峰为放。但也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收下放。

一篇好的行书,布局也是必须注意的。要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却没那么潦草。

行书具有紧贴其它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的《书谱》中说道:“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可以分为真行、行草两个方面。真行是比较规整近似于真书的行书。据唐代张怀的《书议》记:“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真行”亦称“楷行”、“行楷”。世间以王羲之为“真行”第一人。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我无限钟情于行书的魅力与独特。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样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行书的变化多端,或挺拔如峰,或如龙蛇盘绕,或浩瀚如海......

行书,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它方便了我们的书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书的美,行书的变,行书的趣,行书的奇,让我们大饱眼福,它用它的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流畅活泼向我们证明了“汉字”,是一门独特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