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话题 > 文化的作文 > 民俗作文 > 关于民俗作文合集10篇

关于民俗作文合集10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04W 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民俗作文合集10篇

民俗作文 篇1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期盼已久的“走进民俗传统文化”的活动,终于在我们明镜小学的操场上热热闹闹的举行了。

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拉白糖”的地方。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个糖是怎么拉出来的呢?同时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叔叔。只见:叔叔把一大团糖(像面粉一样的)套在一根木棍上,绕过来粘在一起,然后,向后面拉长。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着。

越拉越白,越拉越长。在我们焦急的等待中终于拉好了,可以吃到垂涎欲滴的拔丝糖了。这时,张老师说:“吃的时候,一定要拔出丝来。”我听了,一次次的尝试,哇!真的好好玩哎,即可以吃又可以玩。真的哎,真的可以拔出丝的!好神奇啊。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可没过多久,我觉得这样一小口一小口吃不过瘾,干脆全部塞进嘴里,一个字“甜”!

接着,张老师又带领我们来到了小广场上的“爆米花“制作点。映入眼帘的并不是爆米花机器,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穿过人群,来到了机器旁。只见大爷坐在小板凳上,右边一个木头做的风箱,右手不停地在拉动着。左边一个黑黑的机器,里面装有米或玉米。时间到了,只见大爷用一个大麻袋盖在机器上。然后手握住一根木棒,一只脚踩在机器上,用力将木棒往前一推,“砰”地一声响,一股白色的烟雾冒了上来。我们兴奋的往前挤,用手抓了一大把,迫不及待的放进进嘴里,咦,怎么是淡的呢?没有加糖啊!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随后,我们这群快乐的小吃货们又吃了甜甜的冻米糖,糯糯的麻糍,美味的豆腐脑……今天可是当了一回美食家了。

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到了教室。张老师教我们如何剪窗花。我们跟着视频,先画画,再沿着画好的剪下来,感觉剪的不错,栩栩如生。

今天的“走进民俗传统文化”真是太有趣了!既有好吃的美食,又有好玩的剪窗花。

民俗作文 篇2

二月十五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

几 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 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叫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

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 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 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

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 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 的是

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民俗作文 篇3

中秋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节日,这是一个与后羿有关的节日,在此天,中国各地的人都会以不同的活动来迎接其的到来。

每逢此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便是赏月、一家几口坐在月亮下,摆点月饼,水果在桌上,看看天上的月亮,聊聊心中的的事,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却成莲花状。

在中秋当天,我国人民还有猜灯谜的习惯。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我郭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宋代起,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写好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让前来的人猜出谜底,倘若有人猜出了谜底,他们便会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

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大,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他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心愿。

中秋之夜,人们还燃灯以助月色。富有的人的家前所挂着的灯,高达几丈,一家人聚在灯下相互以喝酒为乐,平常的百姓则竖一个旗杆,两颗灯笼,也取其乐。

因为兔子也是一种月亮的代表,所以人们便做出了兔儿爷。每当过中秋时,人们都会上街买黄土做的兔子或是自己做一个以祭月亮。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成金盔甲骑士,有的骑狮,有的骑鹤。。。

每到此天,人们还会将身处各地的亲人同胞们呼唤回来,几年未见的兄弟们一起吃个团圆饭,谈谈自己多年的经验,留在家中与亲朋好友叙叙几天的旧,等到人去楼空才回外地工作,直到下一年中秋再度相聚。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月亮是一年之中最圆的时候,所以人们才会祭月,才会赏月。中秋节的其他习俗也是多的数不胜数,让人流年忘返,记住这一年中家人团聚最幸福的时刻。

民俗作文 篇4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子、双江等30多个县区。根据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 “百夷”、 “伯夷”等。

傣族人过去自称为“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傣”有两个含义:一是“谷仓”,古时候傣族自称“滚傣”,意为“谷仓人”,见面则以“毫丁傣”(意为谷满仓)相问候祝福;另一种解释是,“傣”即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自称“滚傣”,意即“犁田的人”。两种解释都说明傣族的族称与水稻有密切关系,是一个水稻民族。傣族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属傣泐支系,讲傣泐方言;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属傣那支系,讲傣那方言;居住在景谷、双江、耿马等地区的傣族,是傣泐与傣那两个支系的结合部,故通用两种方言。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和德傣文两种。西傣文又称傣泐文,主要通用于西双版纳地区;德傣文又称傣那文,主要通用于德宏地区。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樟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民俗作文 篇5

我热衷于喝粥。

其中一层原因是姥姥擅长煮粥。

我嘴比较懒,不愿意吃一些难嚼的食物。所以,自记事以来,姥姥就用小砂锅给我煮小米粥我是被姥姥带大的,她最疼我了。小米粥煮的很粘稠,像冒着热气的果冻一样,甚至比果冻还晶莹剔透。里面裹着金沙似的小米。我最喜爱的是那粥面上浮起的一层薄薄的油脂,我很天真的以为,那是整碗粥的精华。

姥姥还会做皮蛋瘦肉粥。莲子百合粥,绿豆粥,猪骨粥

说起来,她最拿手的,还是腊八粥。

这粥,其实就是八种粮食,干果组成的。你想加什么,随你。干果里,像葡萄干、枣、桂圆、核桃仁、瓜子仁、莲子、枸杞等等。粮食吗,就更多了:大米、小米、糯米、黄米、红豆、黄豆、绿豆、花生米、燕麦、紫米等等。

想起来很是奇怪,好像还在昨天,我在济宁老家喝腊八粥。今天,却在济南,呆在家里上网课。

腊七,腊八节的前一天。一大早,姥姥把大铁锅,从灶台上搬下来,仔仔细细地刷一遍。这锅,大到你无法想象,像一个倒过来放的大黑雨伞是直接镶到灶台上的,锅的身子在灶台下,灶里点火。

刷完之后,再泡豆。

下午煮粥,煮一晚上。只见姥姥把水烧热,放入豆类,看到豆子在沸水里上下沉浮,乏了,就坐在炉灶边的小板凳上,姥姥也坐下来。

我们聊天,聊奇闻趣事,聊鬼狐传说,聊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聊济南的样子。

我看着她,那时她六十出头,头发不密却乌黑,没有一根白发,眼角眉梢有几道皱纹,可眼睛是乌黑明亮,无一丝瑕疵的。姥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说话不多,干活可多。谁家地里农活忙不过来了,都是她去帮忙。现在,六十多岁的人了,还下地干活,迎着油烟做饭。

哦,好了,该放米了。

之后,我睡着了。

一大清早,被腊八粥的甜香勾醒,引到厨房里来。姥姥掀开锅盖,白色的甜香涌出,溢的满屋子都是。她盛出一碗放在灶台上凉着,给我尝鲜。姥姥的腊八粥,甜而不腻,还很香,邻里乡亲们都爱喝。姥姥又盛出几碗分给邻里乡亲,乡亲们也把刚泡的腊八蒜,分给姥姥。

剩下的粥,当做点心,全家分了,喝了。

后来,姥姥到济南照顾我。再后来,我长大了。

我很怀念,那种大锅熬的腊八粥,姥姥的粥。

现在,又有几户人家,自己煮腊八粥呢?还有谁有闲情逸致去用小火熬粥呢?路上买两个包子,吃了;定个外卖,吃了;想吃甜点了,楼下甜品店,卖奶茶,卖饼干,马卡龙。

我想问的是,我们所要的休闲,真的是在酒吧里喝到烂醉如泥,在歌厅里唱到嗓子哑吗?角落里的瓷勺、砂锅发出,心碎的声响。

我们理想的生活只是职场、官场、名利场吗?

我好怀念,那安静的时光,那淳朴的民风,那温柔的粥。

民俗作文 篇6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动人传说。从各种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中,我们不难看出,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邪恶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而其中最热闹、隆重的怕要数春节和元宵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苏轼的《守岁》中的诗句。谈起这首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必定是春节那喜气洋洋的幸福场景。春节,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拿压岁钱,还有吃饺子、吃年糕等,这些时刻都很有趣。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有时还会进行各种游戏,然后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烟花爆竹便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声声炮鸣久久荡漾于空中,不绝于耳,无数烟花竞相绽放于空中。

在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置办年货,准备一大堆好吃的。在摆放节日的供品中,必须准备一大盘苹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吃枣子表示春来的早,吃柿饼表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生,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而又富有意义。这些习俗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我特喜爱我们中国的春节。

而元宵节,是我国另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把从除夕开始的庆祝活动延续一个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要吃元宵,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因此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买元宵,有的人家则是自己做的。今年的元宵,我就过了一把做元宵的瘾。元宵看起来蛮好做的,似乎只要把陷放进去,然后搓圆即可,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先要将元宵皮搓圆并“挖洞”那“小洞”是放馅用的,然后放馅,最后搓圆,虽是简简单单三步骤,但要往那小小的“洞”里放馅,还得搓圆可真不是易事。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会、猜灯谜,好不热闹!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悠久历史、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他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一个节日就像一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像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彩。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当中,愿我们更多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就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就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就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民俗作文 篇8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

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民俗作文 篇9

新春,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新春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新春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新春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老妈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老妈说:“老妈,咱们先期买鞭炮吧!”老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老妈说:“老妈,我要这些。”“没问题。”老妈爽快的说老妈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老妈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老妈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民俗作文 篇10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坟,这一天的天气有点阴沉,像要下雨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一路上,我看见许多人手持菊花、还有鞭炮、冥币……一些烧给祖先的东西,而我则和妈妈一路找着姥姥的坟,那里的坟可真多,有祖坟(就是整个家族的坟)。

到了姥姥的坟以后,我们先烧香,接着再把准备好的冥币烧给姥姥,愿姥姥愿姥姥在天国里得到很多的钱,买东西给自己吃,买自己衣服穿,买小轿车开……等等一些要买的东西。到最后我像姥姥祈祷祝愿我的成绩步步高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烟也不要经常犯,而姐姐已经高三了,今年就要面临严峻的考试了,当然希望考个好的大学啦!!每年上坟都是这些程序:一、烧香。二、烧冥币和一些天国用的东西。三、叩头。四、烧鞭。这也是对死去的亲人一种纪念吧。

想着想着,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姥姥还没有去世的时候。那时的姥姥虽然满脸皱纹,头发都白了,但还是会很慈祥的对我们下一辈的人笑,姥姥慈祥的笑,给我从小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那笑,使我忘掉胆怯;她那笑,使我感到亲切;她那笑,使我由衷的感到长辈对下一倍的关心…………

从小,姥姥对我们就非常的关心,爱护,姥姥家后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会种一些青菜、桔子、地瓜、豆子,收成以后,都会分一些我们这些下辈人,所以,我和妈妈每回去姥姥家的时候,回来时,都会提一些姥姥菜园子里的菜回来,那一段时间,我就非常有口福,因为我有姥姥种的好吃的菜,所以我非常喜欢姥姥。但是姥姥在前几年去世了,当时我非常伤心,因为,我再也看不见姥姥那慈祥、温馨而又亲切的笑了,再也吃不到姥姥种的香甜可口的菜了,再也看不见姥姥了,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耳边,每当想起这句诗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离我们而去到天国的亲人,总是不禁的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对我们这些人的好,而这些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我们会每年4月4日去看他们,替他们扫墓,也算是一种寄托哀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