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文学库 > 实用文范文档 > 《蒹葭》

《蒹葭》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33W 次

《蒹葭》1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蒹葭》2

师:老师喜欢诗,喜欢读诗,昨天晚上读到了这样一首: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郞,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知道这是谁的诗吗?

生:是孟郊的《古别离》。

师:厉害,你能用一下成语说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情韵吗?

生1:(语塞)

生2:可望而不可即。

师:生活中渴望而不可即的事是常有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困惑呢?希望同学们能从本节的学习中有所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诗蒹葭(板题)。

师:《蒹葭》属于秦风,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就读吧。

(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圏画生词。)

师:板书,蒹葭、溯洄、未唏、湄、跻、坻、俟、址、后、正音释义。

师:谁来范读这首诗,请大家认真听,然后就他的朗读做一下点评。

生:范读。

师:请大家评述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1:我认为杨洋同学的语音、语速、节奏都比较好,但感情不到位。

生2:杨洋同学把这首诗读的比较流畅,虽说不上如盘上滚珠,行云流水但也能达到文从字。

顺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但我认为读诗应该讲究朝起朝落,有抑扬有顿挫、有得意、有诗意,不应像一滩死水,拨澜不惊,因此她应在感情处理上多下功夫。

师:你能给点拨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呢?

生:这首诗读的感情基调应是缠绵悱恻中略带惆怅。

师:请你给同学们示范读一下可以吗?

生:感情朗读。

师:诗写的美,你读的更美,现在请同学互读、注意要读出感情。

生:同桌互读。

师:老师认真听了,大家读的都很投入,不过这次我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口译朗读。

生:面露难色。

师:有困难,这样你们先来疏通诗意,这个任务同学们组内合作完成可以吗?本诗共三节,请你们任选一节组内合作学习。

生:小组合作。

师: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第一组:

生1:我们组选的是第一节诗,我先来朗读。

生2:我组圈画出了以下几个词:蒹葭、苍苍、伊人、溯洄、从阻、溯游、宛。

生3:经过合作我组对以上几个词的理解是,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从,跟随素洄,逆流而上;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仿佛、好像。

生4:我将第一节诗做口译朗读,芦苇茂盛、清早露水变成霜,我心上的人啊,就在水的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就站在水中沙洲上。(其它三组均以上述方法汇报出诗的二三节)。

师:同学们合作的很好,对诗意的理解也很透彻,现在谁来口译读文,注意其它同学认真思考,诗中出现了那些意象?

生:口译朗读。

师:请回答诗中所出现的意象。

生:蒹葭、白露、伊人、道。

师:(随生答板书)那么这些意象象征什么?它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读。通过反复涌读不难发现,这首诗文字很简单,简单到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找出这些字。

生1: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生2:白露:为霜、未唏、未已。

生3:伊人:水一方、水之湄、水之俟、水中央、水中坻、水中址。

生4:道:阻长、阻跻、阻右。

师:(随生板书)同学们看这就是作品重章反复中所更换的文字,区区几十个字,但简单的文字之中却包含着丰富的美感,下面我们就走进文本,赏析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美。

生(xxx):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着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诗人伫立在河岸边,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敢问诗人为何如此?噢!原来是对面水中的沙洲上站着一位娇巧玲珑笑餍如花,婀娜多姿的少女,诗人大概就是为此而烦乱的吧!诗人的心中想着:窈窕淑女,乃君子好逑也!如此娇美的佳人怎能忘怀呢?于是伊人时隐时现,恍惚迷离。若是近在咫尺,若是可望不可及。

生2(xxx):

《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话开头就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这句话不仅有这些作用,当我读到第一句话,眼前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思,给全文笼罩了一层凄情落寞的情调,借情表明离别绪。

我仿佛进入了这样的一幅画面:晨轻轻柔柔的将黑夜的帘子掀起,托拽着太阳纺织的万丈长裙,悄悄的敲开了黎明的大门。让晨雾笼罩着万物。雾不愧是晨的孪生妹妹,她扭动着妩媚的身姿,飘荡在河上宛如一个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婀娜多姿的她将头上的一粒粒珍珠撒落在了芦苇上,英俊的风将这个美丽的新娘接走了,他送芦苇一层晶莹洁白的霜花。

学生3(xxx):

当我读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

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大地演奏的苇荡交响曲中,梦幻的帷幕被缓缓拉开,皎洁的月光和闪着明眸的星星点亮了水中沙洲上的舞台,柔软如纱般的薄雾中一少女正翩翩起舞,瑟瑟的秋风轻轻的撩动着她的秀发,吹拂着她的纱衣,她有如山间的野菊花淡雅而妩媚。她轻盈空灵的舞步,婀娜优雅的身姿在沙洲之上摇曳生姿。

生4(xxx):

我对《蒹葭》一文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这一句诗做了以下拓展:

那个让我为伊消得人憔悴,魂牵梦绕,剪不断,挥不走,拉不开的心上人啊!婷婷地玉立在那岸,那婀娜,妩媚的倩影,缓缓拨弄着我的情思,我欲乘风破浪,至彼岸,诉真情。可又恐欲渡无舟辑,且浩浩情河冰塞川。嗨!此时此刻,渡河,寻梦,相交,婵娟,难难,难于上青天,但我深信有情人终成眷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乎朝朝暮暮。

生5(xxx):

我赏析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交代了节气,时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晚秋的清晨火红的太阳还在山后打着哈欠,幽暗的芦苇丛也仍睡意朦胧,空气的泪珠却在芦苇的叶子上打转,似乎留恋这柔美的床,但寒流的巨手无情将它变成了霜。风婆婆冻地直哆嗦,打了个长长的喷嚏,那片片芦苇便也涌动起青苍的浪潮,一位消瘦的男子孤身一人站在芦苇丛中向河的对岸张望,张望他魂牵梦绕的心上人,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静谧的景物太容易使人产生幻觉,他仿佛看到自己的恋人正在河的对岸向他招手。只是可望不可及,这宽宽的河阻隔了二人的脚步,可谓秋风恶,芦苇薄,几年离索,错,错,错!苇花落,闲池隔,山盟虽在,相聚难多,莫,莫,莫,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6(xxx):

天苍苍,夜未央,芦苇荡中雾茫茫,蜿蜒小河东流去,相思之人心悲凉,彼岸伊人可知否,片片落红皆感伤,伤心欲断肠。在这片朦胧的大地上流淌着一条伤心的河,这一岸,是他相思的身影,那一岸,是伊人美丽的面庞,这一岸,他追求着,等待着,因为,他心中有一份对爱的执着,这份执着将是他永恒的力量,彼岸,依旧是恋人美丽的面庞,这边,相思人用泪水抒写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向同学们所赏析的那样,这首诗用芦苇白露起兴,茂盛的芦苇,未干的晨露,烘托出一种凄凉,萧飒的氛围,而秋天早晨凄迷的景色与诗人寻访未果,失望忧愁的心情又是那么的吻合,创造了深婉优美的意境,这就是本诗的意境美。(板书 意境美)

而诗中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了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从追求者路途的险阻及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上感受到了他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情致,全诗虽无一字言诗人的相思之情,追求之切,但却让人从中感到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含蓄之美,这是本诗的含蓄美。(板书 含蓄美)

另外,诗人用道创造了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蒹葭》全诗写得扑塑迷离尤其是伊人的飘渺不定,若即若离,更给人以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这是本诗的朦胧美(板书 朦胧美)

总之,这首诗就好似一杯清茶一般,细品之下方觉唇齿留香。

师:同学们能谈谈诗里三个部分的重复诗句有什么作用吗?

生:《诗经》中不少的诗歌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突出了主题,而且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师: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啊。现在请同学们探讨一下诗的主题吧。

生1:我认为诗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悦之情及对爱的执着。

生2:老师伊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生3:老师我认为伊人是女子。

生4:我觉得伊人是男是女很难判断。

生5:我觉得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作者的知己,或是所敬仰热爱的人。

师:是的,这首怀人之作,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其实诗中作者是以形象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样一种心态,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望不可即的,爱情领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动中更经常遇到。那么面对这些困惑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向诗中的作者一样执着追求。

生:要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相信最终总会将可望变成可即。

师:对,心中有梦就去追,努力会让你梦想成真的,请同学们看板书,能结合板书提示,背诵这首诗吗?

生:熟练背诵。

师:结束全课。

《蒹葭》3

初阳的微微蒸煮,昨日的露珠早已化作白雾,鹤翔鸾舞于苍苍的青芦。寒意早已挂满了白芦,轻轻地沾湿了她的衣袖,拂起阵阵秋风吹开一片青芦,似一群白鹭舒开了羽翼翔舞于她的身间,晶莹的露珠缓缓滑落,倒映着她的身影,拨弄着荇菜,也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思念如风常伴左右,望穿秋水,似与其曾相识于梦中,所谓的伊人,脉脉不语,但一直在盈盈的水间,纵使隔着长长的清波,绿水偷偷的荡漾,诗人迫切地追寻,幻想将其收尽眼底,充满信心地四处张望,可惜天公不作美,袭人的凉意推开了波浪,回旋起清波,她的身影散了,诗人渴望一睹,顶着险阻的河水逆流而上,穿过一片又一片的芦苇。不过,似乎早已踏着清波走向远方,不复回。茫茫的秋水难以行走,河水割绝,相见不易,伤心困苦,诗人只好顺流而下,想着念着她的身影,仿佛清舞于绿水中央,赶去和她相会。

化作泡影,沉没于水中,长长短短的荇菜遮去了她的身影,只见素素的玉手不停地采摘,痴情的露珠流在诗人的面上,妄想踏着闪闪的波光,牵起素手,奏起琴瑟“与你缓缓相爱至白头”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恍惚迷离的诗人呆滞与岸边,急切,迫切地寻找采采芦苇后的身影,遥望不想见,如痴如醉在岸边终是诗人一人归……

悠悠飘荡的荇菜,漂浮着那个她,暗送着秋风,在心里无数次挣扎与无数次,悠悠的芦苇依旧在岸边,诗人来过,诗人看过,那里一直有一个人,在那水的一方,在那蒹葭的背后,隐隐笙歌。只是不知你的身影是否还在水中央,诗人想摘下一根沾满朝露的蒹葭,悄悄流向你的身边。只是不知何日再来,只是不知何处再寻,踏过着长长的绿水,如诗人思念般忧愁的绿水,诗人是否还能见到什么。

淡淡的白雾笼罩着,后来的后来雾散了,梦也醒了。

《蒹葭》4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

选自《诗经·秦风》。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前言」

《蒹葭》这首诗出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于此诗所表达的主题历代皆有争议。《毛诗正义》认为是讥刺秦襄公不修礼仪;今人高亨认为是恋者情歌;《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则认为此诗是秦穆公求贤诗,伊人指大周功臣姜太公。

「注释」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翻译」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蒹葭》6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诗经》重章叠句,起兴等有关特点。

2. 感受,理解和鉴赏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和情感美。

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顺诗歌。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乐曲《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2. 导语:通过《关雎》一诗的学习,可以说我们已经在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中,感受了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最得风人深致”的'一首《诗经》作品——《蒹葭》。

3. 交代学习方法:吟读——译读——研读——美读。

二.吟读。

《蒹葭》中有些词语如“涘、湄、沚”比较生僻,句式、押韵也不符合常见的规律,读起来有诘屈聱牙之感。本环节的学习就是要读通,读顺诗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1. 检查预习,为学习诗歌扫除字词障碍。

2. 提出吟读要求:声音要有起伏,节奏比较自由,带上古人的味道。

3. 聆听配乐朗读,直观感受吟读方法。

4. 学生吟读。

5. 教师点评学生的吟读。

三.译读。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能比较模糊,本环节的学习就是要理解诗歌内容。

1. 提出译读要求与方法:把《蒹葭》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不要译成文;注意力求押韵,诗歌讲究押韵;译诗就是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把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下,,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翻译,记下来就是诗。

2. 教师示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3. 学生小组译读练习。

4. 学生译读交流。

5. 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四.研读。

(通过《关雎》一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诗经》的写作特色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这一环节学习成功的基础。) 《蒹葭》一诗玲珑剔透,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本环节的学习就是鉴赏诗歌的艺术美,感受古典文化的神韵。

1. 方法介绍:回忆鉴赏《关雎》艺术美的方法,迁移到本诗的鉴赏。

2. 推荐选题,供学生选读。 研读选题如下: 《蒹葭》的音乐美 (理解《蒹葭.》用韵,叠词及重章叠句方面的特色。) 《蒹葭》的绘画美(理解《蒹葭》“兴”的运用所营造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蒹葭》的情感美 (理解《蒹葭》用“以景托情”手法来表现强烈、细腻、丰富、执着感情的特色。) …… (学生也可自定选题,如: 《蒹葭》的含蓄美 《蒹葭》的朦胧美 ……

3. 学生分组研读,教师巡回指导。

4. 研读交流,教师相机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点拨。 五.美读。 通过美读,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完美地再现诗歌描绘的艺术形象。

1. 播放配乐朗读。

2.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美读,互听互改。

3. 学生配乐美读交流,全体鉴赏。

4. 美读成诵。

六.作业:

1. 制作《蒹葭》的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以配乐。

2. 任意选择诗句,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意境。

板书:

蒹葭《诗经》

音乐美——用韵 叠词 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 余音袅袅 绘画美——起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情感美——以景托情 强烈、细腻、丰富、执着

《蒹葭》7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周代秦国的一首民间诗歌。初读这首诗,便被诗中那种淡淡的清新的惆怅所打动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说“《诗经蒹葭》最得风人深致。”这句应算是对《蒹葭》的最高评价了。

这首诗历来被人们当作爱情诗来解读,但我以为,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从思想内容看,这首诗确实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现了追寻者急切、焦盼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心情。从中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但诗中的“伊人”仔细品来,又不仅仅指心上人,它若隐若现,它影影绰绰,它可望而不可及,似乎更像极了我们心中一种唯美的向往。这种向往虽然看起来渺远迷茫,但却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和激励,它引领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之“上下求索”,即便求索的过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但我们宁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如此往复,历尽磨折与艰辛却不改初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为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中第一小节里,一开始就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画面:深秋的早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重重霜露,烘托了气氛,也在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一种凄清苍凉的基调,同时,它又是主人公凄切悲凉心境的自然流露。

后面小节中的前两句写景作用相同,但在景物的描写上更细腻,并与第一小节的两句形成了时间上的有序推移,也逐层强化了主人公失落惆怅的情绪以及不懈追求的执着与坚定。

每次吟诵“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时,总有一种凄然心动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心投入到那样凄清而唯美的情境中去。难怪古人王恺运评说《蒹葭》时总说:“写情入物,而苍凉凄动,如洞庭秋风之句。(指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称千古伤心之祖。”也难怪很多文人诗客后来写就凄清之景时总喜从这两句中生发,现在想来,后代诗人有许多经典诗句皆缘于此处,原来并非没有道理。

再读诗句,深切感受萧瑟凄凉的情景中我们主人公的执着追寻。前方道路虽然坎坷、漫长、弯曲、险阻,但愈是艰难,就愈是衬托出主人公与心上人欢会的甜蜜与美好,也愈能激发出主人公追求美好向往的坚定信念。怀抱这份信念,艰难跋涉、矢志不渝。

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个心中有着唯美意念的人都将会上下而求索!

《蒹葭》8

时光将我眼前的日历一页一页撕下,卷走,飘向远方。我追逐着这时光的暗流,找寻记忆的碎片,回到曾经的点滴。

熬过冬,却不见她的面容。掠过春,却感不到她的余温。

奔过夏,却触碰不到她的脸颊。

时光卷起落叶,漫天飞舞。那涌动的暗流中,混杂的,是秋雨的朦胧;那飘旋的落叶中,穿梭的,是秋风的萧瑟;那记忆的碎片中,泛黄的,是秋季的惆怅……

我终是带着渺茫的希望,追寻到了这时光尽头;追寻到了,这寂寥的秋。而那追寻的伊人,她又在这秋的何方?

时光的暗流在天上涌动,一条小河,在其下静静地流淌。河边,芦苇青苍,繁盛不衰,在秋风中飘摇不定,尽情漫舞。缓缓踱步至河前,未见“枯藤老树昏鸦”,也无“小桥流水人家”,唯有这小河,成了这秋的全部。芦苇上,深秋露水结成了霜,还有些许晶莹缓缓滴下。

时光将我引领至此,却又就此停止。我应去何处追寻伊人的背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好一个“在水一方”。我撩起长衫,卷起衣袖,顺着水流去寻她。平静的水流,渐渐湍急了起来;冰凉的河水,渗透的不是皮肉,而扎刺着炙热的心。一条小河,却不知究竟有多长。河道变得曲折,河床已不再平坦。不知跌倒了多少次,一身长衫早已凌乱不堪,但我望着前方,望着那看不见的她,不愿倒下。

伊人!伊人!伊人何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路艰险漫长,如何才能寻得她的方向?不禁仰天长叹,怨天无眼,斥己无能。

萧瑟秋风今又起,无情落叶何时静。风,夹杂着雨;雨,混携着风。河面泛起了点点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绵绵的秋雨,眼前已是一片朦胧。恍然间,似是看见那雨雾深处,一道倩影翩翩轻舞,身姿摇曳,宛若天仙,不染世俗。仿佛就在那水中央,却又时隐时现,亦真亦梦,令人流连。天空中时光的暗流,也平静下来,不再翻滚。伊人一舞,仿若星辰,化作永恒。我痴了,醉了,眼前的那道倩影,便是天,是地,是唯一的世界……

不愿醒来,不愿看清,只是贪恋这梦般的迷离。

小河潺潺水连绵,仙子轻舞漫云烟。烟消云散伊人去,唯留少年空望天。

时光的暗流再度奔涌,我却不知应守住这秋,还是继续向前。一叶一秋一轮回,这时光的暗流又何尝不是一个轮回,而我,是那个在轮回中苦苦追寻的的人。

伊人现于秋,又失于秋,何时能再寻得她的身影?

萧瑟秋风无情叶,蒹葭苍苍霜凝结。此生无悔苦追寻,终得伊人昙花现。

《蒹葭》9

前几天上语文课学习了《蒹葭》一文,我深深的被诗中那幽远又凄凉的情绪所吸引,并且产生了一些感触。《蒹葭》是《诗经》中三百篇中的名篇,其传唱非常的广泛。诗全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人用极为简短的几句话,向人们描绘了一副意境极美且缠绵悱恻的感情。诗中的寥寥数语将金秋时季,河水之中蒹葭苍苍,河岸之上白露成霜,萧瑟秋风的吹过使茫茫的秋水之上烟波万状,空中雾气迷蒙,远方弯曲的河中小洲旁有位伊人在远处处伫立。虽一水间隔,河道阻碍,伊人诗中可望而不可及,但有一位痴情的男子,却不顾艰难险阻与漫漫长路,苦苦追寻那位佳人。他为佳人的美好所沉醉而徘徊踌躇,但内心中追寻不到的痛苦却不可言喻。每当他伤心欲绝即将放弃之时,伊人的身影又不断的在眼前闪现,时远时近,时隐时现,闪烁不定,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于是满腔情思溢于文字之间。此诗读来令人觉着情调凄凉,悲痛哀婉,意蕴无穷。

《蒹葭》的采用了起兴的写作手法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这种手法使此诗具有了十分突显的意境美和朦胧美。

意境美在于诗人营造了多重的意境,这几重意境相互交织,重叠,构成了绚烂无比的世界。第一重,诗人为追求伊人的如痴如醉,与苍苍的蒹葭,烟雾迷离的景色交融为一体。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的梦幻化而成,情景交融,难分难解。第二重,诗人追求伊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仿佛还在,但寻觅是却之无踪影,这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境界浑然为一。如果不是仿佛还在,则诗人不会不断追求,也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溯洄、溯游二词的连续出现,表现了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

朦胧美是可意会但难以言传的朦胧含蓄的美,在此诗中诗人未平铺直叙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景物中苍苍的蒹葭、茫茫的秋水来烘托寂寥、感伤的气氛,借此抒发自己失望惆怅的心情。诗中也从未写自己的信念,却从道阻且长还要溯游从之看出了诗人苦苦追求的决心。诗中许多意象都具有朦胧美。首先,秋水这一在诗中出现的重要的意象其本身就是朦胧凄迷的。再者,伊人也是一个朦胧不清的意象,其高洁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在诗文中并没有描写,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出来的。

在诗中诗人对伊人的一厢情深使得诗人不断追寻伊人,逆流而上,从此处而看诗人具有百折不饶和坚持到底的精神。从《蒹葭》引申到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坚持。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开始时决心很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始终会败给自己。就算能力秀有的地方比较的难,可是我们也不要认输,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只要我们全身心的做一件事,相信这件事就会变得简单。没有谁的人生总会是一帆风顺的,但要看每个人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有的人选择接受现实,而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智者会选择前者,把失败当成垫脚石踩在脚下,踩着它一步步走向成功。然而,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有太多太多坚持的人,依旧到不了成功的彼岸。就比如,有的人跑100米需要30秒,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可是当别人知道他曾经跑100米需要35秒时我们才发现,虽然他没有成功,但他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他取得了进步。这在某种程度上依旧算是成功。于是,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不可以轻言放弃,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付出了心血,花费了时间,真真正正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坚持过,才有可能推开成功的大门。成功贵在坚持。

读完《蒹葭》,心中感触颇多,不仅为诗中重重叠叠的美感所陶醉更为诗人为追寻美丽的坚持与执着感动。于是将心中所想与所得叙述出来,日后便会时时刻刻将坚持二字铭记在心。

《蒹葭》10

你的人生中应该有这样一段时光,你捧着《蒹葭》或纸质版、或电子版,轻声诵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或许你会闭上双眼,细细品味。或许你会抬头,注视着远方,目光,却是放空的。亦或许,你会将它读给你的爱人听。那时,在你眼里,所谓的伊人,是头顶月,眼前人,而《蒹葭》所内涵的,也是对爱情的期盼。

我也曾单纯的认为,《蒹葭》所咏的,是情,是爱,是对佳人的求而不得。可如今,在简短的一堂《传统文学修养》课之后,我却愿意相信《蒹葭》所描绘的,更多的是,人生的追求。

你的人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你拥有极其强烈的念头,我想、我希望、我渴求。

那是你的追求。

千人千面,同一片天地也会在不同的人眼中呈现不同的雾霭/流岚、虹霓。

所以,你所渴求的,所希望的,所期盼的,所追求的,统统只是你自己的。

你自己的人生岛上,你会见到你所追求的,宛如诗中的伊人,她在水中央,她与你,隔着湍急的水流,隔着乱石,隔着杂草,抑或是,隔着时光。

你不停的奔跑,向着她的方向,你粗声喘息,你眼中溢满渴求,你奔跑带起的风吹乱你的头发,或许会有突然的雨迷乱你的眼睛。你会摔倒,或许会有尖利的石头划破你的皮肤,鲜红色的血自伤口渗出,你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血腥气。

你忽略疼痛,你眼睛里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你或许会觉得累,你会想,我好疲惫。

你眼前的景象开始模糊,你好像看不清伊人的面容了。

走马灯一样的,往事浮现在你眼前。

你出生时父母激动的脸,你咿呀学语时稚嫩的脸,你蹒跚学步时母亲搀扶的手,你开始上幼儿园了,你很不愿意离开妈妈。爸爸送你去上小学了,你不怎么喜欢学习,可你很想要一朵小红花,你想要一张奖状。你初三时,想考入重点高中。你高三时,想和那个他考同一所大学……你想,你喜欢,你期盼。

皆是你所追求。

你加快了步伐,你蹚过水流,绕过乱石,踩过杂草。

最终,你和“伊人”抱个满怀。

明月照亮了天涯,最后谁又得到了蒹葭?满目风光仿佛在回答你,是那个“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