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文学库 > 实用文范文档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18W 次

第六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

单元名称:第六单元

主备人:王红英

一、单元概述:

第六单元是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本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2.读懂课文,练习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用有关词语造句。

3.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到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四、教学难点:

1.感受故事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2.学习围绕中心句,有条理的阐述森林的重要性。

五、分课教学思路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尽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

《云雀的心愿》是一片童话故事,以童话的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进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灵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森林对环保的重要作用。

《池上》写乡村孩童的天真可爱,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儿垂钓》中则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教学中要把诗句中写景和叙事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过渡引导,使整首诗的意境浑为一体。古诗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遵循以下思路展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品读感悟——读背体会。

练习六中“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这一题可以说是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读读背背”中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成语的积累,二是古诗的积累。使这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版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的这个载体中。

另外安排习作6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18.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因果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形成的,感受阿联酋人民为改善沙漠环境所做的努力。

教学难点:感受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体会绿洲的来之不易。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1日,累计课时:70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2.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板书:沙漠)

(辽阔无垠,黄沙漫天飞舞;看不到上点绿色,几乎是不毛之地;浩如烟海……)

3.什么是绿洲?(板书:绿洲)

(沙漠是有水有草的地方。)

4.板书课题: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自读要求:

A.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B.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C.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D.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②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不毛之地、星罗棋布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读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

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交流

(阿联酋是沙漠的世界;绿洲很多,星罗棋布;白茫茫的沙漠中有星罗棋布的绿洲,那一定是非常美的画面……)

4.相机理解“星罗棋布”,引导学生用“星罗棋布”说话。

5.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描红。

2.习字册。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2日,累计课时:7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因果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沙漠和绿洲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阿联酋人民却能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建立起星罗棋布的绿洲,让我们不得不叹,这是一座座美丽的城市,让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人类的奇迹。

迪拜是阿联酋的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让我们就到迪拜去欣赏一下吧,领略一下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的美。

二、欣赏迪拜风光,感受绿洲的来之不易

(一) 欣赏迪拜风光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欣赏图上风景。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人们非常爱惜花草)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4.朗读这一段。

5.小结过渡: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人们是如此地爱护绿洲。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二) 感受绿洲的来之不易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己再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绿洲的来之不易。在有关词句下圈圈画画。

4.交流:

(1)原来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抓住“白花花”“硬硬的”“盐碱”(理解盐碱地)“土咸、水咸”“不毛之地”来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植物根本无法生存,人们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

朗读好这一小段。

小结:如此恶劣的环境,要想绿化谈何容易啊!

(2)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通过三个“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劳动之艰巨、代价之昂贵。

指导朗读这些语段。

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多么昂贵的代价,才建成如此美丽的绿洲,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引读)——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过渡:如此艰巨的劳动,如此昂贵的代价,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反复朗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对美丽生活坚定执著的追求。尽管自然环境恶劣,尽管培育花草树木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和艰辛的劳动,但是,阿联酋人民没有放弃对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三、视频看工人浇水,体会人们侍弄花草的精心。

1.细读第4-6自然段。

2.这些段落写了什么?

(工人给花草浇水)

3.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作者看到了这一幕,也产生了这一问题。

4.找出作者的问话,读一读

“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

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它的意思是(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不需要浇水了。)

5.园林工人用“不”“不”反驳了作者,接着他用他的劳动成果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要浇水。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

抓住“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来理解,原来浇水的目的还在于把花草上的尘土清洗干净,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

美丽的花草树木来之不易,阿联酋人民非常爱惜。

爱惜这些花草树木,有如爱人们自己。因为有了这些花草树木,沙漠中的人们才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所以才有了前文写到的“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的感人情景。

6.阿联酋人民用双手、智慧培育出这绿树、鲜花,他们精心侍弄着这些珍贵的花草,扮美了生活,他们带着无比幸福、自豪的心情向我们呈现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引读: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

四、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好“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等词语。)

2.通过朗读,感受阿联酋人的勤劳、智慧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阿联酋人在沙漠中创造出一片片绿洲,用双手、用血汗营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你想对阿联酋人说些什么?(激发学生对阿联酋人的钦佩之情,激发学生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豪情。)

4.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你准备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五、课外作业

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六、板书:

18、沙漠中的绿洲

      ↓          ↓

恶劣        美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荫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精心侍弄花草

        营造美好环境

语文视野:见教参247页

19.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 通过阅读,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提高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凭借语言材料,使学生明白森林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3日,累计课时:7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

2.齐读课题。

3.理解题意

心愿,你懂吗?(内心的愿望。)

云雀:鸟类,不是麻雀。鸣叫声婉转动听。常飞至40-50米高处。降落时收翅敛体,接近地面时才展翅滑翔,轻落在地上。

  1.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2.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讨厌 乱砍滥伐 泛滥 贫瘠 浑黄 冲垮 树冠 冲刷 土壤 擦汗 邀请 凶猛 枯枝败叶 苔藓 脱缰的野马

3.个别读正音。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能说出意思,那么自己解决。说不出留到下节课。

4.朗读重点段落。

5.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了哪些地方?

6.给课文分段,说说小云雀分别看到了哪些景象?

(1)小云雀和妈妈出去看世界。

(2-4)他们来到沙漠上空,看到黄沙漫天,听妈妈介绍知道人们乱砍滥伐让森林变成了沙漠。

(5-10)他们来到大河上空,看见河水泛滥成灾,妈妈告诉他那是破坏了“森林水库”的后果。

(11-13)他们回到森林里,妈妈告诉他森林是天然的空调,冬暖夏凉。

(14—15)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云雀的心愿。

7.读读最后一段话,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8.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用“因为……所以……”说说。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四、作业。

1.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6日,累计课时:73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通过阅读,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地重要性,充分认识破坏环境给人类自身所带来地危害,培养学生地环保意识。
  3. 练习用“可以……也可以……”有条理地表达。
  4. 提高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谈话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云雀的心愿》这篇文章,谁来告诉大家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绿洲】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2.出示【第十四自然段】

3.齐读

4.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是怎么知道的?)

  1. 再读小云雀的话。

过渡:原来是因为他跟着妈妈到外面的旅行,让他认识到了森林的重要。云雀妈妈和小云雀飞过了哪几个地方?

  1. 品读课文,感受森林之重要

(一)学习2-4自然段

1.他们先来到了沙漠,你们在电视上见过沙漠吗?

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说沙漠的恶劣环境)

②云雀看到了什么景象?个别读2-4

③小云雀喜欢这里吗?(不,埋怨,讨厌)

④为什么?(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弥得他们睁不开眼)

⑤出示沙漠的相关图片

⑥师述:这就是沙漠,到处是沙子,一眼望不到边。没有土,又很难找到水,长不出庄稼。课文中哪个词可以形容这样的土地?(贫瘠)

2.找得真准,看到这样的情景,小云雀和妈妈进行了一次对话。谁当一回小云雀,谁读妈妈的话。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3.评议是否读出了小云雀的埋怨的口气,妈妈心疼的语气。

4.云雀妈妈,你心疼什么啊?人们乱砍滥伐,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5.听了云雀妈妈的话,你知道森林还有什么作用?板书【防风固沙】

6.难怪小云雀要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7.小结:你能来填填这个句子吗?

出示:因为 ,所有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学习5-10小节

过渡: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变得贫瘠。大河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又会怎样呢?让我们随着云雀母子到大河的上空看一看。【放录像】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3.学生读相关句子。这样的景象就叫“泛滥成灾”

  • “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跨”、“淹没”。)
  • 这里把肆虐的洪水比作了什么?
  • “咆哮”有三种意思:⑴(猛兽)怒吼,⑵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⑶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这里应选哪一种?可见,洪水泛滥成灾时是多么可怕。

4.谁能用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5.如果有了“森林水库”的保护,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1. 可是小云雀还是不明白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
  2. 自由读第十自然段。
  3. 小云雀的问题你能回答吗?学生自由说。
  4.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给小云雀说说原因。

因为 可以 , 也可以 , 所以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9.听你这么一说老师也更加明白了,原来森林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谁帮老师写到黑板上来。板书【蓄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学习11-13自然段

过渡:引读

他们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小云雀说了什么,妈妈又说了些什么。我们分角色读一读怎么样?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1. 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2. 原来森林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谁来添上板书。【调温】
  3. 小结:回到家以后小云雀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因为森林可以调节温度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4. 迁移延伸

1.探索之旅结束了,小云雀一次又一次地深切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子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因为森林可以 ,也可以 , ,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中多处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概括森林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森林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人类的资源宝库;庞大的氧气制造厂;良好的吸尘器;绿色的隔音墙。

3.森林还有这么多的作用,难怪小云雀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引读下文)这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更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为了实现你的心愿。你会怎么做?

四、布置作业。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0.云雀的心愿

沙漠 → 绿洲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挡风 固沙 蓄水 调温

语文视野:

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地球上生存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和地球上的大气、水以及土壤共同组成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有无数个小生态系统,它们经过亿万年的演化,达到了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组成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互相协调,即使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对污染物质来说,自动调节能力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再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了这个限度,调节就不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如果现代人类的活动使自然环境剧烈变化,或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过多,超过自然系统的调节功能或生物与人类可以承受的程度,那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使人类和生物受到损害。

生态平衡的破坏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原因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有害因素,如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流行病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农业发展带有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人工制取的有毒化合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地恶化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我们应该懂得,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诗歌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卡片、 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6日,累计课时:7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池上》,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熟练背诵。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现在已是初夏时节,夏天的时候,池塘里的荷花是一处迷人的风景,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 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8日,累计课时:75课时)

教学目标: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古诗。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复习,背诵《池上》

板书:《小儿垂钓》。读题,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大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诗歌,纠正字音。

2.指导书写生字:稚 侧(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记忆。)

三、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学习第二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四、朗读背诵诗歌

1.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请仔细观察图画,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2.指读。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背诵《小儿垂钓》。

把诗歌的意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天真可爱

专心认真

语文视眼: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了统治者的奢靡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胡令能: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绞”他善于吟诗,但不愿涉及官场,后在家乡隐居。

习作6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收集报纸、杂志、和其他书籍中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再进行摘录整理。

2.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了解别人的看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3.让学生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有详有略,同时学会正确引用别人的语言——说话的内容或者各种文字材料中别人的看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针对书上第二和第四个话题去翻阅报纸、杂志、和其他书籍,或登录网站搜集资料,掌握有用的信息。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7日,累计课时:7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商品之一,从计算器、电子手表、电动玩具,到随身听、录音机、移动电话,都离不开电池。那么这么多的电池用完了该如何处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第二个话题。

2.齐读第二个话题。

二、整合资料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搜集的资料按三块进行分类整理:(1)哪些东西中含有电池?(2)电池有什么危害?(3)我们该如何处理电池?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收集来的资料。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读读所整理的资料,以增强对电池危害的了解。

三、展开讨论

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针对话题二从以上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大组交流,教师补充。)

四、例文引路

1.过渡:那么如何把我们今天的讨论所得写下来呢?

2.出示例文,读读例文,想想他是如何把自己的认识和别人的观点有条理地写下来的。

3.归纳写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有详有略。(在哪些东西里含有电池,人们平时是如何处理的,电池有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处理电池。)

(2)写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引用别人的语言(说话的内容或者各种文字材料中别人的看法)。尤其用上一些权威性资料,注意如何引用(例:据有关资料显示,据专家测试等)

五、谈谈“非典”

1.同学们,“非典”肆虐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记忆犹新,那是一段令人心惊胆颤的日子,人们随意杀戮和食用野生动物,终于受到了惩罚。今天,我们再来谈谈“非典”这个话题。

2.朗读第四个话题。

3.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按这几个问题将你搜集的资料分类。

(1)“非典”是什么?(2)它怎么来的?(3)有什么危害?(4)如何防治?(5)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4.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针对话题四从以上五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5.如何把讨论所得写下来呢?

注意顺序。

注意写出自己的认识及用上别人的语言来说明。

六、略谈话题1和话题3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7日,累计课时:77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写作。

学生挑选四个话题中的任何一个,整合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把所讨论的话题写下来

二、交流学生的作文

练习6

教学要求:

1.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3.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4.写好钢笔字,知道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8日,累计课时:7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话。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

5.从这段文字中,小芳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6.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听到噪音呢?说说这些噪音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哪些影响。

7.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活中的噪音?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在这段文字中,小芳遇到了一些平时没有接触到的词语,她开始发愁了,你能帮帮她吗?谁能说说遇到一些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区别这两个词我们用什么方法?

(1)读读这两个词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

须要: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4)你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吗?

3.理解“频率”、“分贝”我们用什么方法?

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频率: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分贝:指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小芳又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呢?她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指名朗读形声字及组成的词语(注意偏旁)。

5.谁能用简单生动的顺口溜帮助小芳记忆呢?

6.分组讨论,大组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8日,累计课时:79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2.写好钢笔字,知道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形容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搪塞应付,言语含糊,不肯爽爽快快地说出来。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像瀑布那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健谈。

妙语连珠:形容说话精彩、伶俐、滔滔不绝。妙语,精彩而有趣的话。连珠,比喻接连不断。

高谈阔论:原指言谈高明广博,现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眉飞色舞:形容说话时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勾画了不同的说话神态。)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读背《小池》

1.讨论,你们看,天气逐渐热起来,夏季即将来临,谁能给我们大家背背描写夏天的诗?

2.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4.理解诗句意思。

说说初夏时节,诗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景物。

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及其原因。

(前两句:一个“惜”化无情为有情,一个“爱”字给绿树生命。后两句:“才露”与“早立”,诗人勾画了一幅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妙趣横生的景象。)

5.指导朗读与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  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4.教师板书演示。

5.学生练习书写。

三、作业。

1、读背成语和《小池》。

2、抄写成语和《小池》。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5月19日,累计课时:80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4.分角色扮演。师生评议。

三、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5月20日,累计课时:8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