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文学库 > 实用文范文档 > 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55W 次

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适应中学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本人对教材结构、内容的分析,再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②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能力目标:

面向新的学习生活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情感目标:

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对小学和中学的生活、学习状况做比较。

2.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让学生认识角色变化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难点。

2.讨论分析法: 以活动的形式活泼有趣,符合这年龄阶段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3.游戏活动法: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理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是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教具、教学资源准备:

展板 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 传统的黑板学校的相片

具体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这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的老师刘桂贞,很高兴认识大家,并能与大家一起共度美好的一学期。现在呢,我要跟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叫做“找不同”,请大家看看幻灯片上的这两张图,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有没有同学看出来了,看出来的同学告诉我好吗?(展示幻灯片中的两个图片)没错,它们的不同就在这些地方。这是一个很细微的区别需要我们细心去观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走进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事物呢。让我们一起去观察,去发现。

2、活动1:“校园寻宝大行动”(板书)(25分钟)

(1)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寻宝大行动”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2)过程指导

大家在这新的学校也待了几天了,有没有我们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现在我们以四个同学为一组,大家一起说说你们到学校的见闻,然后把它们在纸上标示你们对学校有关情况的了解。我们将请各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校园藏宝图” 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校园藏宝图”设计得最有创意,介绍的最好,挖掘的“宝贝”最有价值。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同学们将自己在学校所见到的“宝贝”拿出来分享,如:学校的历史、娱乐设施、厕所、图书馆、心理辅导室等,并说说自己的感想,小组合作绘制一张图文并茂的“校园藏宝图”,在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给予引导和鼓励同学发言。

第二步: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校园藏宝图”,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校园藏宝图”设计得最有创意,介绍的最好,挖掘的“宝贝”最有价值。教师鼓励同学提问和回答或者教师选择问题向同学提问,并引导和补充同学的回答。

第三步: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到新的学校不久就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让老师有点惊讶。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陌生的环境常常给我们带来种种的不安与不便,而如果我们花点时间去认识它、了解它,不但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回家”那样的轻松自如的感觉,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而且能了解到新的环境中的种种资源,以便今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学校的“宝贝”,(将图片展示出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功用)在图书馆呢我们可以去借我们喜欢看的书,在辅导室我们可以找老师倾诉等等。而这些又与我们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第四步:组织学生围绕“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分小组讨论并指导学生着重从“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第五步:教师总结:大家的讨论还是蛮热烈的,都发现了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也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事情。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没错,我们发现我们所学的科目增多了,所学的知识的难度也增加了,家庭作业也多了起来等等。

过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回答)从你们的回答我概括为两种感觉:作为一名中学生既感到很高兴,但同时呢我们又会感到茫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刚才也讨论了中学与小学的不同,我们所学的知识增多了,学习任务加重了,所处的又是一个新的环境,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安与不便。而对它的陌生又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好奇感、新鲜感,这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了解它。

活动2:我的作息时间表(板书)(10分钟)

(1)设计目的:通过制作“我的时间表”的活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地适应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2)准备工作:

①准备本校课程表和学校生活时间表

②中小学的课程安排和时间表的比较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③作息时间表例表

(3)过程指导

教师:大家看看我们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和我们的课程表,上了初中之后我们的作息时

间改变,所学科目增多,家庭作业也增多了等等,这些有时候会使同学们上课迟到,作业没有完成等。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合理的安排时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在开学之始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自己制定小计划,计划每天我们要做什么呢?现在大家可以根据我们学校的课程表,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保证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去。大家呢,可以参照我们的课程表将自己每天的计划填写在我发给你们的这张表格上,也可以参照幻灯片所提供的作息表参考。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认真填写表格。在填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活动内容要全面考虑,既要学习也要给自己玩耍的时间,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做这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要把它具体标出来,对这份作息表呢要严肃对待,坚决执行,每天检查,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约束自己的话,可以找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帮忙。

教师:大家都设计好了自己的作息时表呢?(请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时间表,并给予鼓励和掌声)大家的作息时间表都做得不错,都根据学校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做了很好的安排。

我们每天的课程是不一样的,我们该完成的任务也不一样,同学们可以根据你们今天所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来制定每天的作息时间和每周的作息时间,这样我们的生活将更有规律,也让我们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始我们的初中生活。

3、课堂小结: (3分钟)

背景音乐:《明天会更好》

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这个新的学校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观察去了解,去了解、认识它,在这了解、认识的过程中使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新的环境。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新的学校、新的生活、新的开始,请大家跟我一起说:我能行!

4、布置作业:(2分钟)

大家刚才都挖到了很多的校园“宝贝”,下课后大家继续去挖掘咱们学校的“宝贝”并利用好好地利用这些“宝贝”。

《走过花季,走过雨季--中学生恋爱》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

【大纲分析】

学校开展一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据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烦恼有来自于自我的认识,人生的设计,以及学习方面的压力,同时更有人际交往中的烦恼,尤其是青春期与异性的交往。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进入青春期,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性意识也随之觉醒。18岁以前的青少年应该不应该谈恋爱?对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现在的事实是,无论社会对这问题的态度是怎样的,都无法掩盖越来越高的青少年恋爱比例。他们的感情纯洁、美丽,但这并不是爱情,不但经历不起风雨,还因为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在感情上把握不住分寸,故常常不自觉地陷入“早恋”的烦恼之中,这会给他们

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困惑,影响其学业和自身的发展。因此,清醒看待并处理好萌发的感情,把握好男女交往的尺度,对高中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教材分析】

交往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生人际交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异性关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高中生已从异性疏远期转向异性亲近期发展,他们非常留心异性同学的举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都有了解对方、接近对方的欲望,希望异性同学注意自己、喜欢自己。这种少男少女的互相欣赏、相互喜迎,是走向成熟的表现。良好的异性交往会对青少年的身心与学习有促进作用,即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异性效应”,它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这个心理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

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心理健康校本教材。本课程通过“绿鹅”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爱慕是正常的事情,是人之本能。一个关于“心情故事”的中学生的爱恋是如此的美丽和短暂,在同学中展开 “是否赞同中学生恋爱”的大讨论,在辩论中促进学生自身的认识,同时升华主题,中学生恋爱要做好失恋的准备,点明主题。

【教学建议分析】

教学内容上:一起欣赏了一个关于中学生爱情的“心情故事”,这为后来对学生的大讨论,奠定基础。本课的重点是“你是否赞同中学生恋爱”学生在大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深化认识,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对中学生恋爱的分析,来调整异性交往过密,以及两性间理智的对待“情色恋情”。教学方法上:采用讨论法和游戏法体验法为主。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是“助人自助”,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尤其在“你赞同中学生恋爱吗?”环节,学生讨论越充分,暴露的内心信息越多,教师就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爱情水”交换环节

鼓励学生多多交换,然后观察交换后的结果,并谈体会。教师态度上:保持中立、引导至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爱慕异性、关注异性是正常的;认识青春期恋爱的“利”与“弊”;了解中学生的恋情存在极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调整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距离,增强交往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能理智地的处理好自己的“青色”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活动,疏导同学们的内心压抑;舒解与异性交往中的烦恼情绪识,能积极心态应对恋爱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游戏体验。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讨论分析法和游戏体验法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教学准备】PPT“心情日记”图片 爱情水

【辅导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活动体验

辅导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首先调查学生中展开调查:调查中学生与异性相处中的烦恼,有的同学认为是件丢人的事情,有的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疲力竭,耽误了学习;有的同学迷茫不知所措??,课前的调查为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使得辅导更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傅加丘在《十日谈》中“绿鹅”的故事

(设计目的:通过故事,引发兴趣;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爱慕异性不是错,是正常的,)

有一个父亲特别害怕世俗的东西“污秽”了自己儿子的眼睛,便决定在儿子很小的时候送到寺院里,小家伙在寺院里跟师傅打坐念经,16年来从来没有出过寺院一步。16岁了,父亲觉得儿子应该修成正果,可以带他下山了。在下山的路途中小孩看到“黑道黄条纹”的东西,问是什么?爸爸告诉他那是老虎,老虎会吃人,赶快跑。他们来到山下,小孩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问着问那的,当对面来了几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孩子时候,这个男孩的瞳孔立刻放大,盯着不放,“爸爸那是什么?”爸爸告诉他那是“绿鹅”,“绿鹅”会吃人比老虎还要厉害,于是拉着自己的儿子赶快的逃离。一天结束了,爸爸决定送儿子一样礼物,儿子不假思索的回答,要“绿鹅”。

师问:他为什么偏偏喜欢绿鹅呢?这正常吗?

学生答:??

小结:这个故事更多的时候被作为一个笑谈,其实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的,人的自然成长的能量远远的大于教化的能力,倾慕异性是人之本能,是正常的事情。

二、青春期异性的交往三个阶段

(设计目的:了解异性交往的不同时期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青春期异性之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渐进的,其特点是从朦胧走向明朗,从简单走向具体,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对每个人来说,其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

1.异性疏远期

青春期开始的头一两年,随着性生理发育的显著变化,两性差异日益明显。性激素的分泌,又引起了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和特殊的心理体验。但是,对这种萌发的性意识,他们感到不能理解,进而感到不安,惊慌失措。男生女之间开始出现“三八线”,与异性接触时会感到难为情、腼腆、羞涩,甚至对异性感到厌恶,出现男女互相排斥各自独立的现象,所以这一时期也叫做异性疏远期。但是表面上的疏远其实掩盖不了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好奇。比如,在体育比赛时,女生往往乐于围观男生的活动,充当热心的观众,男生也希望有女生关注自己,为自己助威呐喊。这种心理往往使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出风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初一、初二时是不是这样,一方面对异性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又费尽心思表现自己,以赢得他们的注意。

2.异性接近期

在青春期的中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迅速发育的情况下,青少年开始对性产生好奇心。他们逐渐摆脱性心理的闭锁状态,希望接触异性,了解异性,爱慕异性,逐渐进入接近异性期,也叫爱慕期。在这一时期,情感上出现了相互吸引,男女生之间愿意相互接近,相互怀有好感,愿意在一起学习、研究功课和讨论问题。此时,女生的友谊圈子开始扩大到异性朋友,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会产生相当丰富的情感体验,女生会表现得腼腆、含蓄,并注意自己的外貌仪表和衣饰打扮,追求美,希望异性注意自己。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希望相互了解,因为这样可以得到男生的有力帮助,并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男生则会故意显露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取得女孩的称赞。

3.初恋期

这个时期是青春后期,是从青春期进入青年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比青春中期更为成熟,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也趋向专一化,故称为初恋期。

青春期的初恋只是爱情的萌芽,并不是成熟的爱情,没有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只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爱,幼稚的脆弱的爱。而真正的爱情是和婚姻、家庭、道德、责任分不开的;但是初恋双方的肩膀往往过于稚嫩,承担不起这些,因此,青春期的爱情常常夭折,并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悔恨、迷茫、怀疑、失学、否定、自杀、吸毒、犯罪、早孕、性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