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文学天地 > 散文 > 王村芙蓉镇的散文

王村芙蓉镇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4.93K 次

王是大姓,因此王村的地名在中国重名率极高;芙蓉原产中国,乃美丽高洁之花,以芙蓉为村镇名的也是不可胜数。然而一个地方又叫王村又叫芙蓉镇,还叫王村芙蓉镇的,则是独一无二了。

王村芙蓉镇的散文

在王村芙蓉镇景区入口处,第一眼看到的是牌楼匾额上写着芙蓉镇,转身又见到左侧石碑上写着王邨(村),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直至看罢景点简介,才弄明白这奇特现象的来龙去脉。

王村芙蓉镇本名王村,但并不是一个小村庄,而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与凤凰、茶峒、洪江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王村源于土司王宫在此而得名,这大名已叫了上千年,却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电影的蹿红给搞乱了。

1986年,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的电影《芙蓉镇》上映。这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故事的影片,票房爆棚,好评如潮,堪称经典之作,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王村作为《芙蓉镇》外景拍摄地,随着电影的上映而声名鹊起,引来游人接踵而至。人们遂称王村为芙蓉镇,但芙蓉镇又容易与别处的同名村镇混淆,于是又加上王村成为“王村芙蓉镇”。这个镇名好歹也算为王村留住了历史的根脉。

不妨回溯一段王村的历史:王村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距县城15公里,坐落于酉水北岸,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因可凭借酉水之便,上通川渝,下达洞庭,素有“楚蜀通津”之称。910年,溪州刺史彭士愁(彦晞)征服了五溪诸蛮,建立了土司王朝,定都王村,在瀑布湾建造了酉阳宫,成为湘西土司制度的缔造者和土司王。当时的王村辖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20余县,成为整个湘西的政治、文化、军事、交通的中心。

939年8月,彭士愁不满汉人统治,为扩张王权,起兵万余人造反,焚掠辰、澧两州,楚王马希范率军迎战。这场“溪州之战”历时半年,战后双方饮血盟誓议和,规定各自统治疆域,互不进犯,并镌盟约于铜柱,立在边陲,开创了少数民族自治的先例。彭氏由此确立了土司统治地位,并可世袭封建割据政权。

1135年,土司王彭福石迁都永顺老司城。至雍正年间,清廷推行“改土归流”,彭氏土家王朝在湘西世袭27代800多年的统治才告以结束。土家王朝的千年都城王村,也因此曲终人散,繁华不再,逐渐被外界所遗忘。

王村能进入著名导演谢晋的法眼,自然得益于其独特的魅力。它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壮美的瀑布穿镇而过;它有神秘丰厚的土司文化遗产,还有淳朴浓郁的土家民风民俗和历尽沧桑的五里石板长街……一路上,观览土王祠、土王桥、土司别院、酉阳宫等有关土司历史文化的遗存,这对于土司制度懵然无知的我,无疑是一次知识恶补。想起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似乎觉得颇有道理。

横跨溪涧的土王桥,属宫殿式廊桥,红柱青瓦,三重翘顶,檐角高挑,精美大气。桥头悬有一副对联,高度赞颂了土司王的功绩:楚界铭文盟誓土司八百年江山如画,海疆卫国抗倭东南第一战功绩永存。先前我对土司王并无好感,曾听过流传的恶事:土司辖区内即将出嫁的新娘,新婚前三夜都要睡在土司行宫里,并将处女之身奉献给土司王。这种利用王权灭绝人性的举止怎不令人唾弃。而今读过联句,若就事论事,我对土司王彭士愁、彭翼南坚持民族大义之举还是肃然起敬的。

伫立土王桥上,眼前的溪河蜿蜒曲折,流水悠悠,两岸临水依依的吊脚楼相连成群,错落有致,木窗青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别具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浓郁的土家风情。

漫步街巷,来到瀑布湾的酉阳宫,这座纯木结构的宫宇,修建于明代,距今有400多年历史,造型优美,雕饰精致,是历代土司王避暑休闲的行宫,后来曾被土匪盘踞200多年,成为匪首商议要事的会所。风韵犹存的行宫,虽然规模不大,但依崖傍水、相伴着飞流直下的瀑布,也不乏王者之气。

顺着狭窄弯曲的石阶廊道下山,未到山崖底下,便听到震耳欲聋的瀑布声。在堪称观瀑最佳之处的行宫吊角楼,仰望悬崖高耸、瀑布倾泻;水烟滚滚,铺天盖地,心中好生奇怪,这瀑布之水究竟来自何处?仔细观察,原来这水来自山崖上的那条溪河,当河水遇上两段断崖就跌落为两级瀑布。断崖宽约40米,落差60米,瀑布贴着的峭壁,顺势而下,先直泻下方的岩滩,然后再次冲入山脚的酉水河,真的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雄浑大气,蔚为壮观。最令人神奇的是,瀑布上方崖顶还密布着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看似如危楼欲坠,高高地悬挂在瀑布之上,那瀑布宛如从房子底下喷涌而出,独有特色,别有洞天。王村有条广告语: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此言不虚,诚然如斯。

在垂着瀑布的峭壁下方,镌刻有“芙蓉镇”和“宋祖英歌台”的红色字体,芙蓉镇三字系谢晋导演书写,与芙蓉镇牌楼匾额及酉水河边的石碑均为同一墨迹;宋祖英歌台也是言之有据,她唱红全国的MTV《古丈茶歌》,就是在这里演唱拍摄的.。

山崖下的峭壁边有一条凹进的小径,据说是瀑布受永不休止的冲蚀、岩层被淘空所形成的,这真可谓水滴石穿之功啊!我们沿着崖壁的曲径从瀑布里侧而走,狭窄处只容一人通过,贴着潮湿的岩壁,缓行慢走,飞瀑在身边倾泻,如隔纱帘,瀑声雷鸣,水烟弥漫。我不时被水滴湿身、雨丝洗面,凉意袭人,情趣横生。这样的瀑布玩法,大伙都还是破题儿第一遭,纷纷停下脚步拍照录像,不亦乐乎。

绕过一段弯曲的山道,便是王村码头,酉水河河道宽广,河水充沛,但来往船只很少,当今陆路交通发达,以致水运业低迷不振。码头平坦如坻,建有一座城楼,据说是按汉朝时酉阳雄镇的城门楼仿造的,墙体采用块石砌成,气势恢宏。门楼的芙蓉镇匾额仍是采用谢晋的墨迹,拱形门洞上嵌有王邨的额枋,两侧镌刻对联一副:“湘鄂古道马帮挥鞭越涧翻山横穿武陵连三郡,楚蜀通津舟楫竞发绕礁劈浪盘踞酉水第一关。”真实地阐述了王村昔日在湘西的重要地位。

从码头拾级而上便是王村的五里长街(2.5公里),坑洼不平的清一色石板路面,曲长幽深,清灵古韵,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这也是当年《芙蓉镇》中胡玉音(刘晓庆饰)和秦书田(姜文饰)一起扫过的大街。

街巷两旁全是顺坡而建的木结构房子,遇上某段特窄的路面,两边伸展的房檐几乎相接,只给路人留下一线天空。临街的房子全都辟为店铺,出售山货、鱼干和旅游纪念品等。颇为有趣的是,沿街开了好多家“刘晓庆米豆腐店”,都挂出《芙蓉镇》的剧照,都自称为正宗店,刘晓庆若是再回王村,不知她能否辨别哪家才算正宗。也许是名人效应,每家豆腐店都有顾客盈门,个个吃得啧啧有声、津津有味,看来大家都喜欢吃刘晓庆的豆腐。唯有我不想吃,也不敢吃。

王村返回,我还在反复计议王村、芙蓉镇的地名,现在当地人自称王村,外地游人称其芙蓉镇,那正版的王村芙蓉镇却鲜有人称呼。我的心里还是认可老地名,这也是对地域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