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文学天地 > 散文 > 典藏园里忆当年散文

典藏园里忆当年散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73W 次

典藏园,古城蜀岗下一处幽静的庭院,期盼已久的学友同窗毕业五十年聚会便在这儿举办。

典藏园里忆当年散文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当年,一群二十上下的姑娘小伙儿,转瞬皆已是古稀老者。那日午后,扬州师范六五届的同窗学友,披着秋日的暖阳,陆续来到了典藏园。见面后,止不住心中的喜悦,握手、拥抱,朗朗的笑声在绿树婆娑的典藏园里久久地回荡。

当近三十位来自天南地北的昔日同窗在聚会厅里落座后,当日聚会的东道主,热心肠的扬廉老同学指着圆桌中央的一瓶瓶今世缘酒,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曾记否,半个世纪前,我们来自各地的四十多位同学,走进了位于万寿寺的扬州师范校园。三年的时光,我们同在一个课堂学习,同坐一桌吃饭,亲如兄弟姐妹,这是我们的缘分!五十年过去了,今日,咱们痛痛快快地欢聚在这典藏园里,畅叙在我们脑海深处珍藏的记忆,畅饮杯中酒,让我们的今世情缘永远得以延续!

?热心学友的一席话,说得众位同窗热泪盈眶。是啊,我在同窗中,是年龄最小的学弟,好几位学兄已七十五、六。更让人唏嘘的是,同窗中已有三位去了另一个世界,还有一位患老年痴呆,再也无缘同窗的聚会了。想想,自打跨出校门,我一直在外地工作,与昔日同窗联系极少,直到三年前,方才受邀返乡,得以再续今世同窗之缘,这样的情缘当应倍加珍惜!

五十年前,我们这些同窗学友,都是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但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市中专学校保留极少,十二名考生中才录取一人,且只招收一个班,中考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当中,或因家境贫寒,或因出身不好,都没选择报考普中。三年的师范求学生涯,让我们度过了终生难忘的青春岁月。

那年月,我们都正在长身体的年龄,学习那么紧张,每日都在饥肠辘辘中度过,红薯干,酱油汤几乎是学校食堂的`当家饭菜。偶尔能吃上一顿萝卜烧肉,那就仿佛过大年了。然而,我们的满腔热情并不因此而减弱,在学雷锋的高潮中,我担任了学雷锋小组组长,每个星期日,安排全班同学,或去古运河边的桥下,帮助农民推粪车,或去学校食堂帮厨。临毕业之前,我还积极要求去新疆工作,急得我的父母,对我大发雷霆,无奈之下,竟藏起我的近视眼镜,以此要挟我放弃去边疆的念头。现在想来,那时,我们这代人是多么单纯天真!

典藏园里,两鬓斑白的老同学深情回忆着半个世纪前的件件往事,时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聚会安排了一个特别节目,我于上次同窗聚会之后写了一首名为《一件最珍贵的典藏》的诗作,请同在金湖水乡任教的琪代为朗诵,献给我的挚友庆生,感谢他为我精心收藏了五十年前的一本作文本。当年,我的作文常得到老师的赞许,毕业前夕,不知何故,我这作文本却阴差阳错地到了我的最要好的朋友庆生手中并一直收藏至今。直到上一次相聚,庆生将这本已经发黄了的旧作文本亲手交到我手中,让我和已到耄耋之年的语文老师惊喜万分!到场的所有同窗学友都被这延续了五十年的同窗情谊深深感动!

琪的朗诵声情并茂,老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琪也激动的对我说,这是我和她相隔半个世纪的第二次合作。是啊,当年,我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长兼校广播台编辑,而琪则是播音员,她能歌善舞,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记得,我曾写了一首长篇叙事诗《雷锋之歌》,参加市诗歌朗诵比赛,担任朗诵重任的便是琪。所以,那日的特别节目,我自然一下子就想到了她!

琪与我同岁,是班上的小妹。五十年前,她和我坐着一条船,来到水乡,如今,只有琪一人扎根在了水乡,成了儿孙满堂的琪奶奶。

夜幕低垂,典藏园里依然一片欢声笑语,分别多年的同窗学友们纷纷举杯,这杯中的佳酿固然香气四溢,然而,这经历了半个世纪酿就的同窗情谊,较之这飘着香气的酒,更显得醇香浓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