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文学天地 > 散文 > 灶经典散文

灶经典散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71W 次

火,热烈奔放;土,沉稳厚重。一为心,一为形,一锹锹,一铲铲,垒成了灶。

灶经典散文

灶很精巧。一般两口锅,一大一小,大锅煮饭,小锅炒菜。锅与灶天衣无缝,再配上灶口与烟囱,就有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致。两个大锅的中间挖个洞,放上一个小铁罐,装好水。饭好了,铁罐里的水也开了,洗刷的热水全都有了。灶正前面还可以留出一个方形的凹陷处,湿了的鞋子靠上去,一顿饭下来,鞋子也全干了。那份因节俭而生出的精巧,令人叫绝!

灶很智慧。烧好灶并非易事。一个人在灶上忙碌,一个人在灶下添火——兄弟姐妹团结协作的情谊,自然藏在其中。“火要空心,人要实心”,每一个妈妈教孩子添火时,都会这样说,做人的原则,在这灶下被深植于心中。“做菜没有诀窍,就是火候”,哪里仅仅是做菜,做事不也如此?“大火烧开,小火慢焖”,煮饭的诀窍,就是一颗安静等待的心。“一个馒头蒸熟吃”,这句话,后来竟然成了教育孩子的金玉良言。

灶很香。灶身有泥土的味道,柴草有山野的清香,再加上各色来自菜畦、花园、田野的菜的`香味,还有稻香面香玉米香山芋香等等,散发着令人垂涎的味道,灶,成了香味的聚集地,也成了香味再创造的神奇基地。它使我们幼小的心开始相信奇迹。味蕾被香味唤醒,想象力和好奇心也开始萌芽——热爱生活的种子,一定是这时候被悄悄播下的吧?

灶很温暖。因为,这儿几乎是妈妈所有的江山。春天,妈妈会去田野采摘青蒿,经过在池塘边捶打揉搓,再将腊肉炒至喷香,与米面一起烫好,做成蒿子粑粑。腊肉米面野菜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从灶头飘到田头,一直飘到游子的心头。夏天,妈妈会熬上一锅绿豆汤,再用新鲜的麦面摊上几块饼,也是难以拒绝的美味;秋天,新鲜的稻谷变成晶莹的大米,妈妈会焖出一锅带着田野和阳光香味的白米饭,香软爽口;冬天,妈妈会用山芋、泡米、糯米等等各色原料,搓出各色品种的圆子,再用油炸成金黄色。虽然妈妈使劲驱赶,但灶边还是会聚集起闻香而来的“馋猫”们……

现在已经很少有灶了,灶边的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灶也被闲置下来。而灶的温暖,却成为一股无形的能量,慢慢蓄积,聚集成游子心坎中的“朱砂痣”。

冷下来的灶,一定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