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文学天地 > 诗句 > 有关友情的诗句集绵

有关友情的诗句集绵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79W 次

友情不要求什么,但是,它有一种温暖,是我们都能体会到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友情的诗句集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友情的诗句集绵

有关友情的诗句(一)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7.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9.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10.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1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12.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韩愈《醉留东野》

13.翕与张兮何尝,如友良何兮友良。——陈著《属酒歌》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15.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

16.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韩愈《醉留东野》

1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8.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

19.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李白《送友人游梅湖》

20.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21.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22.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23.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 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孟郊《求友》

24.易记卷中句,难忘灯下谈。——贾岛《寄魏少府》

25.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高鼎《怀李啸云》

26.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27.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白居易《感逝寄远》

28.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李端《送友人》

29.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30.海内故人君最老,花开鞭马更相过。——令狐楚《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衙推》

31.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32.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33.千金散义士,四坐无凡宾。——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3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5.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贯休《春送僧》

36.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野田黄雀行》

37.海内共知吾辈老,江南未见菊花开。——方回《九日》

有关友情的古诗赏析(二)

赠汪伦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简介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翻译/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鉴赏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