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写日记 > 写日记作文 >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精选6篇)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精选6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19W 次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所见所闻日记(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精选6篇)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1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人们忙于或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或浸种耕田,育秧培苗;或换季生产,重塑商机。

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近年来,南京人扫墓似乎提前啦行动,不到清明日,扫墓之人已争先恐后,络绎不绝,拥挤不堪,马路上也经常会堵车,无端浪费啦光阴。在我看来,扫墓是人之常情,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长辈,清扫一下坟地,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未尝不可。

但是,许多人扫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点烛、烧纸、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仅污染啦环境,妨碍啦别人的生活;又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应该设法予以避免(据报纸报道,每年都因扫墓而引发多起火灾)。从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扫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环境,献一束鲜花,足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崇敬。

人虽逝去,但亲人之间的感情,是难以忘怀的。活着的人去给逝去的长辈扫墓,则是一种礼仪,故扫墓也是表达一种情感。 纵观历史,许多三代以上的祖坟,除啦轩辕、炎帝、大禹和部分名人之外,非常少有人问津。外戚之坟,更不必说啦。可见扫墓这种关系,大致上只能维持三代到四代,其远代祖宗,就无人顾问啦。其坟也成啦荒山野墓。

逝后修坟墓,占土地,与子孙争地盘,实属不当。有人问,火葬之后如何办?是不是再搞墓穴,作为长眠之地。若如这样下去,再过百年,墓穴遍地,泛滥成灾,令人担忧。现在已经有人提倡大海(水)长眠、树根长眠,即将骨灰洒入江海,或埋在树下,既卫生干净,又使逝者回归大自然,实属明智之举。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一种责任。但这种行动重在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感受亲情的温暖,度过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让父母操心、忧心,找各种事由,责难父母,而在其死后,又建墓,又祭扫,逝者如何感觉到!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2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非常多的感动,父母的照耀,老师的教导。。。今天是4月4号,也就是说今天非常多人都忙着去祭拜一些人,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我心头也无意中闪过啦一个念头,那就是去革命烈士博物馆参观,想着想着,就动起啦脚步。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革命烈士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门口的`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只见他胸前抱着一根大木头,一脸的坚毅。周老师告诉zm:当年,蔡永祥叔叔是守卫大桥的战士,有一天值勤时发现前方铁轨上横卧着一根大圆木,眼见着火车越来越近,蔡永祥叔叔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起大木头往外冲,可是已经来不及啦,一列火车呼啸而来……蔡永祥叔叔就这样牺牲啦。接下来就是献白花的时刻啦,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前献上啦一朵我精心制作的小白花。

最后zm来到啦革命烈士陈列馆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位烈士是胡连芳和方平。胡连芳:建德乾潭镇仇村人。1996年4月23日中午,塘孔村发生火灾,胡连芳为抢救财产牺牲。方平:1988年6月7日下午,方平听到救命声,跑去一看是同班同学在深潭中,方平不顾一切下水救人,因年小体弱,不幸牺牲,年仅十一岁。堆积着他们的那些勇敢表现与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心头荡漾着,暗暗对自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最好的自己回报这个社会。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啦。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啦一会啦,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啦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啦。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啦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啦。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啦,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啦。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啦。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啦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啦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啦过去,摘啦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4

清明节到了,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人要去为太爷太奶扫墓。

来到墓场,只见人山人海,在这里扫着墓,有的在烧纸,有的念叨着,有的正在撒酒,有的正在插香,有的在摆祭品……这里有十二生肖分为十二排,我们分别在蛇排和鼠排找到太爷太奶的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按照程序扫着墓,而我却只能奔波于他们与车之间,给他们拿东西,或者,互相传个话。这时爸爸叫住我,说:来!你来扫墓,我去拿东西。好!我爽快的答应了。可是我也不会呀!于是,我就照猫画虎,妈妈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妈妈先往火里扔了几张纸,又扔了几块金条,妈妈就念叨着,说完后,我也学着说:太爷太奶,我们给你们送钱来了。说完,我顿时觉得我说的话好像魂儿飞了似的。妈妈告诉我说:因为我小时候就没有见过他们,所以非常想见他们,但他们已经去世了。所以你非常伤心,就连说出的话也非常阴沉。

我们要珍惜现在,不要让人生留有遗憾。想一想,自己还能陪伴父母多长时间。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5

清明节到了,我跟随爸爸到乡下去上坟。

坐上公共汽车,我不禁心潮澎湃 。是呀,有一段日子没去乡下了,乡下会变成什么样字呢?院子里的枣树是否已冒开了嫩芽?爷爷养的的那只小花猫是否已当了妈妈了?还有屋檐下的那对小燕子夫妇应该千里迢迢的从南方飞回来了吧…``

这时汽车停了,原来已经到站了。我和爸爸匆匆下车,一抬头便看见了村口那一排熟悉的白杨,这坚毅的白杨,经历了一个严冬的风雪摧残,竟还是那样的高大挺拔,英俊潇洒,真令人钦佩!走进村子,热情的街坊四邻忙着打招呼,那股热情劲儿让人不忍拒绝。

到大伯家寒暄小坐后,咱们就要到先人的坟头上去上坟。去之前一定要带上几个先人爱吃的瓜果点心或买上几枝他们喜欢的花,送给在天有灵的先人们。除此之外,咱们还要烧上一些纸与冥币,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深情在这里述说。完后,咱们拔掉坟地上长出的杂草,再培上几掀土,擦拭刻着先人名号的碑文,忙碌极了。

一切完毕,咱们几个上坟的人要集体鞠躬,表示对先人的尊敬。此时,已到中午,上完坟,咱们便又步履匆匆的回到大伯家。

清明所见所闻日记6

今天是4月2日,离清明节4月5日还有2天的时间,但奶奶就和爸爸妈妈说:“干脆今天去扫扫掉吧!”爸爸妈妈都答应了,并说吃完午饭去。

吃了午饭,奶奶准备好了要用的东西。我一看,准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和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小姑妈乘上了爸爸的车出发了。在车上,奶奶告诉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来到了咱们永康的花街那儿的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因为今天早上刚刚下过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泥泞起来了。

咱们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奶奶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标好了以后,奶奶让小姑妈拿出12支香给她,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

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咱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太公、太婆,今天咱们来看你们,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给咱们一点吗!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习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考大学的表哥,让他一次性就考上重点线,上一所 课件下载好学校。你们能答应我吗?太公、太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还嘱咐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便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了鞭炮,妈妈有敬起了酒来。除了爸爸,咱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塑料带丢进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快要走了,我对太公、太婆说:“太公、太婆,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咱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说完,咱们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们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