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案模板 > 小学音乐教案赛马

小学音乐教案赛马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61W 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赛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音乐教案赛马

小学音乐教案赛马1

听赏----《赛马》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赛马》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多彩的歌声”中的乐曲欣赏《赛马》,乐曲描写内蒙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结构式常见的有再现的单三段体。第一段音乐性格热烈奔放,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和急促的音型宽紧相同,刻画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景。第二段中引用了内蒙民歌《红旗》,曲调兴奋昂扬,抒发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之情。其中前半部分节奏轻快活泼,音乐富有动力;后半部分由伴奏演奏主题旋律,而二胡巧妙的用手指拨动内弦,奏出跳跃的分解和弦,两者生动地结合,妙趣横生。尾部作了扩充形成高潮后,以渐慢的速度引出二胡的华彩乐段。华彩乐段的音调高亢舒展,运用小三度颤音,富有内蒙“长调”和马头琴的表演风格特征。充满激情,富有特色的旋律,把人们引入辽阔草原的意境。最后再现第一段主题,热烈欢腾的赛马景象重现在听众眼前。

【学情分析】

我校是闸北区一所普通公办小学,本次执教班级总数32人。作为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学生们已经累积不少音乐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但对于歌曲中的休止符、以及对歌曲情绪处理上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同时,高年级学生在对于音乐的体验和表现的激发上较为不易。因此,本课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在运用身体乐器伴奏表现歌曲情绪,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在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活动中逐步体验感受我国民族乐曲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及演奏特点

2、在欣赏中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及蒙古族人民勇敢豪放的性格

3、在律动、哼唱、比较等音乐活动行驶证,理解各段音乐所表达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二胡独奏曲《赛马》两种不同情绪和描绘的不同的情景。

2:听辨、感知二胡的音色,能辨别乐曲《赛马》两个主题在音乐中出现的顺序

和次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入室

2、欣赏《鸿雁》

二、欣赏乐曲《赛马》

(一)感受体验

1、初听

【关键设问】

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这首乐曲和我们刚刚听的这

首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课题及作曲家

3、介绍乐器二胡

【关键设问】

同学们在欣赏乐曲的时候,是否听出了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

4、听赏乐曲第一部分

【关键设问】

草原上的赛马比赛开始啦,我们啦啦队在旁边可以做什么呢?为他们喊加油!还可以怎么样?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打击乐器来为他们助威!

讨论节奏→拿卡片→练习→展示

出示版书:XXX0X 0X若干个双响筒、小铃、铃鼓xx x0

生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的加油鼓劲让老师和赛马的选手们都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

5听赏乐曲第二部分

师:仔细听听,与第一段相比,接下来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出示旋律(二)、问题: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思考、回答:悠扬、舒展。

师:草原上除了正在你追我赶的骑手们,周围一群观赛的人儿也是高兴的忍不住唱起歌来了,同学们也快来加入他们,请你们在心中哼唱,这段音乐中旋律(二)出现了几次?在这段音乐中你还听到什么声音?想想比赛进行到什么环节?(拨弦时提示:听,什么声音?)

生:出现了三次。听到了好像有马蹄声

师:你知道这马蹄声是怎么演奏出来的嘛?睁大你们的眼睛看仔细咯!演奏家的手在做什么动作呢(教师演奏)

生答:用手在拨弦。

师:对啦,这种演奏方法就叫做拨弦,它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就发出了这种马蹄似的声音。二胡模仿了马蹄的声音,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

同学们告诉你们,顾老师不仅能够演奏拨弦,还能够完整的演奏这首乐曲,你们想听哇?别急,待会就演奏给你们听!

师: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第二部分音乐,请同学们跟着顾老师的琴声一起拉起心中的二胡。

6听赏乐曲第三部分

听:赛马进行的越来越激烈啦,我们的乐曲也进入了第三部分,听一听,结尾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似?有什么特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生:第一部分。有马叫声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这一段又回到了激烈的赛马场面。那么对比一下前面第一部分的情绪,哪个部分更激烈呢?生答:第三部分。

师: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比赛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了,所以大家的情绪变得更加的激动了!

7完整欣赏

教师演奏

三、综合创编

第一部分打击乐器演奏

第二部分心中的二胡

第三部分演唱+打击乐曲+心中的二胡+教师演奏

四、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赛马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

2、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创设有关情景

教学准备:

钢琴、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二、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主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牧笛的小孩儿赶着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鲜嫩的青草,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精精有味地吃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牧笛吹起来,听,的笛声传来了……)

三、 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四、 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五、 儿歌——(在主旋律音乐声中完成)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儿歌,你听……(配乐儿歌声起)

2、听录音范读儿歌

3、教师听录音伴奏按节奏范读

4、变换形式读儿歌

师:你们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按节奏齐读、分男女生读、

师:谁来想个办法使儿歌读得更好听呢——学生设计伴奏型、

5、师:同桌的同学做打花巴掌的游戏

按节奏读一读儿歌

六、 歌曲

1、听琴哼唱旋律

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小牧童又高兴的唱起了歌儿

听音乐范唱

2、学生设计不同的单音哼唱旋律

师:小牧童说呀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先想一个单音来哼一哼这段音乐——学生设计

3、听琴学唱

师:你觉得有什么唱不好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名学生解决问题或听范唱后再解决

4、学生齐唱

师: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三段?当小羊儿吃的饱饱的回家去时,它们的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生:远),那我们唱的声音就要越来越——(生:弱或小)

5、听教师范唱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6、接龙唱

师:你们来当小牧童吧,老师来跟你们开火车唱

7、加入衬词——咩……

师:小羊儿听见你们这么动听的歌声,它们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呢,谁能把小羊儿的声音配进来

8、除了放牧小羊儿外,小牧童还放牧什么呢?

学生设计创作并演唱(放牧小牛儿)

七、 表演

“真够热闹呀,谁能想想主意,设计一些形式,让我们的歌声更动听”?:一组:体态律动;二组:打击乐;三组:分角色表演四组:小羊叫声

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八、 拓展

1、歌曲出处、简介

师:小牧童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我们今天学的《牧童》是哪里的民歌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介绍江苏:地处我国的华东地区,那里土壤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

3、其他民族的放牧情况

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有关放牧等情况吗?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人主要吃奶制食品、牛肉和面食,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诚实,特别尊重长辈。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有的乐器马头琴相当出名。

4、模仿马的动作

结束: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在《牧童》的笛声中赶着自己的小羊、小牛儿回家——出教室结束本课

小学音乐教案赛马3

《赛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 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二胡曲《战马奔腾》进教室

(二)了解二胡

1、 请一学生实物介绍二胡构造、音色极其演奏特点并作简单的示范演奏

2、 教师小结,学生朗读(大屏幕展示)

(三)欣赏《赛马》

1、初听乐曲,初步感受曲子热烈欢快的情绪(由学生演奏)

思考:曲子把你带到了哪里?谁能给这个乐曲取一个名字?

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的、欢乐的)

你体会到他们对草原、对生活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无比热爱)

2、再听乐曲,并分段欣赏

分段欣赏:

(1)细听第一段

想一想这段音乐表现了赛马比赛的什么阶段?场面怎样?

音乐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唱 :突出“6”),还有急促的 16分音符 ,音乐的情绪怎么样?(紧张、热烈)

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

听第一段音乐,配打击乐

(2)细听第二段

听下面这段音乐——旋律2

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悠扬 、舒展) 音乐刻画的是蒙古族骑手对比赛乐观自信的形象

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

再听音乐,要求听辩一种特殊的演奏技巧——拨奏,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发出马蹄似的声音。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伴奏乐器扬琴演奏旋律(二),而主奏乐器二胡却模仿了马蹄的声音,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

第二段音乐的情绪怎么样? (抒情、悠扬)

再听第二段音乐,配骑马动作

(3)细听第三段

听,结尾的音乐和哪一段相似?(第一段) 哪一段情绪更激烈?(第三段) 这段音乐结尾时,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什么关键时刻了?(冲刺)

音乐刻画了赛马比赛最后冲刺时的紧张激烈的场面,在最高潮中结束。

(4)完整欣赏

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和草原牧民赛马的片段集锦

(四)下课

在激烈奔放的二胡乐曲中,学生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赛马4

二胡曲《赛马》赏析

教学设计:唐璐(05级音乐学3班学号05210308)

指导老师:陈明

年 级:初中一年级

课 题:二胡曲《赛马》

教学目标

1、欣赏《赛马》,了解二胡的基本知识。

2、能有感情的演唱主题旋律。

3、在乐曲欣赏中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

4、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二胡基础知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马蹄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简单了解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你们是否喜欢马?为什么?

师:我国哪个民族的人经常骑马?

师:蒙古族有一个传统节日叫“那达慕大会”,看看在这“那达慕大会”上有些什么活动?(录音介绍“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的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欢的大型比赛项目。) 师:好,来欣赏一首乐曲,请你听一听这首乐曲表现的是“那达慕大会”中的哪一项比赛?听这音乐,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

二、初听乐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赛马》。下面我们完整地听这乐曲,思考这四个问题?1)乐曲是怎样的速度?(快速)

2)乐曲是怎样的情绪?(奔放、热烈、欢快)

3)音乐形象是谁?(马、骑手)

4)音乐表现赛马场上怎样的场面?(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

 三、介绍二胡。

重点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拨奏、颤弓和滑音与音乐表现的融合。 师:你听出乐曲主要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幻灯片二胡)

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二胡,又名“胡琴”,早在我国唐代就已出现了,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二胡的音色柔美,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善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中,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

师:看,这把二胡的模样像什么?(出示二胡,教师介绍二胡的构造:琴头、琴杆、琴筒、琴轴、千斤线、弓)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现场演奏《赛马》,同学们来听一听二胡独有的音色。

师:你对我演奏中的哪个动作影响深刻?(学生了解拨奏技巧)

师:演奏技巧——拨奏,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模仿马蹄声。(启发学生用口技模仿马蹄声,请1-2个学生拿二胡模仿拨奏动作。)

师:练习一段节奏。×××—|×××—|××××|×××—‖

师:演奏技巧——颤弓,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什么关键时刻了?(冲刺)

师:演奏技巧——滑音,模仿什么声音?(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

四、重点欣赏。

感受乐曲不同的表现手段,体味感知音乐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欣赏乐曲开始部分。

师:你们有没有骑过真的马?

师:如果你是骑手的话,在开始赛马时怎样让马飞快地跑起来?

师:这一段乐谱是音乐的开始部分,请你看看什么节拍表现挥鞭上阵?(符点音符表现挥鞭上阵)什么节拍表现马蹄急弛?(十六分音符6535表现马蹄急弛)

师:这里节奏宽紧相间,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景。音乐的情绪怎么样?(紧张、热烈)我们边唱谱边表演这一段。

师:声音强弱变化是怎样的?(认识渐强记号,老师用二胡、学生用拍手动作表现渐强的变化,目的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把蒙古人民欢度节日时的快乐、高兴的心情和赛马场上的紧张气氛都表现出来了。

2、欣赏乐曲中间部分。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觉?(抒发了人们在观看赛马时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

师: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悠扬 、舒展) 师:我们把这一段旋律哼唱一下。

师:我们来学跳蒙古舞。

师:你体会到他们对草原、对生活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无比热爱)

五、身临其境。

播放录音,再次完整欣赏,师生随音乐舞蹈,挥起马鞭,驰骋赛场,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把整首乐曲的内容完整的演绎。

 六、拓展训练。

1、收集更多有关马的乐曲、歌曲,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认识其他民族乐器:琵琶、古筝、笛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