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案模板 > 大班数学游戏

大班数学游戏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47W 次

活动目标

大班数学游戏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以下"中班数学游戏大全"能让幼儿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学习,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幼儿上中班了,可是对数字、数学一点都不感兴趣,这让很多幼师为此而万分苦恼。别着急,幼儿天生都爱玩,在玩中学数学能让幼儿觉得十分有趣,自然就喜欢学数学了。

1、盖印章

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

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

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出"轰隆隆…轰隆隆…呜…",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

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

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6、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7、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

10、数客人

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它的好朋友来做客。看看,都有谁来了呢?"(有小老虎、、小熊猫、小猴……)一共来了几个小伙伴?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2、3 ……)"总共来了几个客人?"(一共来了9个客人。)

1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戏

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13、找妈妈

玩法: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14、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1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16、撒数块

玩法:请幼儿将各色小数块撒在画有大圆圈的纸上,然后数一数,各色数块在圈里、圈外各有多少?并进行插卡记录。

17、小青蛙爱玩耍

活动反思

节课我采取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