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案模板 >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58K 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出示PPT),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其实今天,还有一位朋友跟我一起来到了课堂上,它就是小鸟波比。波比想请大家去它居住的森林里看看。咦,怎么出现了一些词语宝宝?只有打败了它们,我们才能继续赶路。

(1) 出示带拼音生词,小老师领读

蓬松 活跃 鸟巢 崭新 木牌

扑棱棱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扑棱棱 “棱”单独读一声,组成词语是变成了轻声。(放在什么地方?)

扑棱棱,小鸟在做什么?(它在挥动翅膀呢)请学生做动作体会。

扑棱棱,你能再说说这种形式的词语吗?(ABB)

词语宝宝一看大家读得这么好,一下就把帽子摘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 去掉拼音自读,排火车读

现在只剩下了生字,大家加油啊!

(3) 去掉拼音读生字:同位互读 齐读

大家识字这么棒,一定都有自己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4) 交流识字方法

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给大家出一道看图猜字

出“鸟窝”图—古文“巢”——巢

我们的祖先用类似图画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生活,这种字就是象形字。演变到现在就是“巢”

我们终于赶上了波比,快跟它走吧。

三、学习课文

这里就是波比生活的森林。(视频,小鸟在林中)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小鸟,会有什么感觉?(快乐)

教师随机板书:小鸟 快乐

那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大家都注意到了,第一句是问句,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大家再读一下第一句让我欣赏好吗?我学会了,下面老师问,大家答,合作读第一小节。

找同学读第一小节

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小鸟就在我眼前,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谁还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造个句子。

3学习第二小节(出示第二小节)

其实,清晨的林中,小鸟不光快乐,它们还最(指着活跃)

教师随机板书:活跃

请同位互读第二小节。

它们在忙什么?(捉害虫)

你都知道哪些益鸟是捉害虫的?(生答)

大家知道的益鸟真不少.咱们一起来看看。

小鸟们棒不棒?有了它们,小树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谁能再读读第二小节,夸夸这些小鸟呢。男生女生互问答。

有了你们的夸奖,小鸟捉害虫就更起劲了!

1学习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图)(这里需要多读一边课文吗?放在哪里?)

师问:翠绿的树林中,小鸟一边捉害虫,一边唱歌,它们在赞美谁呢?(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谁?(少先队员)

原来加了引号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呀! 板书:少先队员

自读第三小节,回答。

少先队员来做什么?(“放鸟巢”) 还做什么?(放木牌)

(出示空木牌)你认为这块木牌上会写些什么呢? (小组互相讨论,指名说)

2“红领巾”为小鸟做了这么多好事,小鸟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让我们带着感谢的心情来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红领巾”一样爱护小鸟们。(图片)

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所以,我们要做到(PPT)

当堂检测:照样子写词语。 AABB 来去

3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跃“)仔细观察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

(2) 仔细观察“跃”你觉得在写这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一个

四、扩展阅读

小鸟活泼可爱,不仅少先队员喜欢它们,爱护他们,古人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出示古诗,齐读)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板书: 26红领巾真好

放鸟巢 快乐 晨

少先队员 小鸟

立木牌 活跃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以厦门为例,说说自己熟悉的海滨小城,谈谈她的景色之美。

2、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遇到容易读错的字词要注上拼音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画出有关的词句。

3、交流

〈三〉、学习、讨论

1、理解海滨

2、读1、2段,说说这2段描绘了海滨的什么样的景色,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3、交流阅读收获,品味优美词句

4、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小城的?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

5、小结:海滨、小城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6、文章结尾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雨声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声想象,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今天,我将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谁呢,咱们一起听一听吧。(播放雨声)你们听到了什么?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来,雨就在文人笔下展现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风细雨,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清明时节纷纷雨。雨不仅润泽万物,更是丰姿绰约,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欣赏、体会一场山雨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重点朗读,感悟特点

1、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⑴ 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 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⑴ 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⑵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⑶ 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⑴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⑵ 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观察练笔:雨。

【板书设计】

山雨

雨起:悄悄

雨声

雨中:神奇

颜色

雨后:余韵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讨,品读感悟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和可爱的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大猫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以及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学生畅所欲言。

⑶ 老师非常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读懂课文。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猫吧!

⑷ 看了这些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们一定更喜爱猫了!那你准备怎样把这种喜爱之情表露出来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⑸ 你们读得真投入,真是声情并茂!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指名读,师及时表扬。

⑹ 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课后题投影)

齐读一遍。

师问: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⑺ 其实,猫就是猫,它的天性就是昼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谈不上古怪呀,尽职呀。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要这么说呢?

(喜爱猫,所以把猫人格化。)

2、学习小猫的可爱部分:

⑴ 一直都在说猫的古怪,可是说的人呢,心里是喜欢猫的,读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欢上了这脾气让人难以捉摸的猫,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猫的古怪可爱吧。

(课件,配音,解说:瞧,大猫是那么招人喜欢,小猫也更让人觉得顽皮可爱。)

⑵ 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顽皮,生机勃勃。在作者的笔下,小猫的哪些地方很可爱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能把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这除了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还需要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功底。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课后题投影)感受一下,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作者把脚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可作者却给这脚印赋于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见对小猫的喜欢程度有多深。

⑷ 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请同桌结合,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讨论。

(学生找到猫叫的`句子时,相机让学生模仿猫叫,如果学生找不到,老师说出来。)

三、指导练笔

1、无论是夸赞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还是数落猫的贪玩胆小,淘气调皮,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一位宠爱孩子的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娓娓道来,津津乐道。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紧抓事物特点来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假如让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写它的哪些方面?

3、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不得不承认,同学们真是思维敏捷,词汇丰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随时发现万物的美丽与可爱。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的文章会越写越棒的!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

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板画:春雨)

认读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边思考边读。

认: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认字。

(1)从句子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