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案模板 > 雷雨的教案范文

雷雨的教案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19W 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的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雷雨的教案范文

雷雨的教案1

课前透视: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组内充分交流互动,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雷雨的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语: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

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

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

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

说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③“池塘里水满了”说明了什么?

④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雨前、雨中、雨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作业:

画一幅你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雷雨前”的景象图,并在图下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