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反思 >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83W 次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按比分配》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1

《按比分配》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比的应用,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方法的发展。

这节课我觉得有成功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引入的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为此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学校分配我们六年级1班和2班的植树任务是54棵,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的比是5:4,你认为这54棵树,可以怎么分?的问题引入新课,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通过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按各班的人数来分。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应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2)注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完成知识创造过程。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我就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

(3)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上获得发展

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我都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其次对学生也进行了前测: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2

《按比分配》是本单元最后一部分知识,是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节例题是关于配清洁剂的问题,图中显示了按1:4配制了一瓶500ML的清洁剂,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考虑到学生不常接触浓缩液,首先我利用浓缩柠檬汁为例,加了水就稀释了纯的柠檬汁,学生能够明白题目中的意思。然后引领学生分析1:4表示的具体含义学生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按份进行计算。计算出一共有1+4=5份,500除以5得到一份是100毫升,浓缩液是一份就是100*1=100毫升,水就是100*4=400毫升。部分学生还能用500-100=400毫升进行计算水的体积,应该予以肯定。教材另外呈现了一种方法,按率进行计算。浓缩液占单位“1”的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占浓缩液的五分之四。就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转化的思想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本节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两种方法原理和计算量都不大,学生掌握比较好。由于时间关系,拓展题目较少,只拓展了长方形周长知道,知道长宽之比,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提醒学生注意第一步用周长除以二,得到一个长和宽的和,再利用比例计算。另外一种题型,知道长方体棱长总和以及长宽高的比值求长宽高各是多少,在复习课中再跟孩子们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