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反思 >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21W 次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1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要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是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然而最关键之处在于设计环节的有效性上,这要在对课本学情的充分了解下进行缜密思考。不过是否是好的教学设计还得要课堂的实践检验,课堂上对设计环节的有效落实才真正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此次我对本课教学的最大认识。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2

关于仿拟的修辞。仿拟并不作为中考要考察的修辞,而课堂上把仿拟作为了本课修辞的一个小重点了,是否喧宾夺主。

其实我的课堂上我很喜欢这样一些小修辞,或者说是一些知识点上的小细节。这些东西或许不会考,但是却是很有趣的东西。学生平时自己也会仿一些古诗名句放在作文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仿拟。而它用得恰当却往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说它不会考,但是可以运用在作文之中;说它不会考,但是学生很感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说它不会考,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正是在这些小的甚至是对考分无意的知识上。

我们要的是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考分。套用一句常说的话,素质提高了,分数自然就高了。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3

上完整堂课,不足在于:

首先感觉整个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沉闷的,课堂缺少活力,学生两两讨论也没有到位。课后我总结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教学时缺少激情,一直不断地提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感到疲倦。

其次,在梳理文章内容时,我教材处理的不是很灵活,没有把学生的答案做调整,导致板书时出现明显的顺序错误,使得学生难以得出说明顺序这一结论,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的不明显。

第三、问题的提出没有指向性。课上出现的现象是当教师把一个问题“ 抛”给学生之后,学生却无法回答,或者根本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以至于课上出现不少“冷场“现象,这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所设计的问题没有针对性,过于宽泛。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这个问题在“拓展延伸”环节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当我在朗读学生的小作文时,并没有根据写作要求来评价,只是机械地指出几个词语,机械地重复而已,使得拓展延伸环节显得没有意义。

第五、没有把握恰当的教学时间。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导致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显得比较仓促,草草结尾,布置作业环节也没有完整的呈现。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不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设计方面的,有教学细节方面的。可见,我还必须不断地去摸索、去改进教学方法,在失败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4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在上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文来阐释了“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我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可是,在随后的教学探讨中,我发现对于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方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要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如是说。但这样说有失偏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后来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比如,原产于西域的黄瓜,在西汉时引种到中国后,并未见其对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并没有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反倒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肴的品种。像黄瓜这样的“移民 ”,生活中可谓多多。 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这样带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国外引进,或是由少数民族地区引种。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有益的。

当然,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几十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植物—— 水葫芦,曾一度用它净化污水。后来,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它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要花巨资打捞。类似的还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由80000多平方米锐减至不到2000平方米。紫茎泽兰也在四川凉山上惟我独尊……

这样看来,对于生物“移民”,我们不能如作者那样,一概称之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变。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许多有益于自然和人类的物种。它们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民展,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但是,对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物种,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它们无节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5

有关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比喻的修辞。讨论中,有老师指出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就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明明在说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但是学生却又说到了比喻。这一课既然是说明文,那么是否就干脆不要说修辞,或者这一课也有修辞的设计环节,那么干脆就不提说明方法?放在一起是不是越讲越混了,学生很容易糊涂。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理解:越是容易混淆的问题就越要一起来说。这个观点源于我自己以前学生时代学习的经验,放在一起才更容易比较它们的异同,比较出了异同遇到题目才不会慌张,才能抓对方向。同一个语句,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如果论说明方法该如何答题,如果论修辞手法又改如何答题。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所以不是很容易出错,然而真正考试中学生如果对这些相近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分析能力的话还是会出错。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6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及他们的表达作用,重点是明确的,但是落实确是不够的。在小组讨论中,有老师就指出了我让学生找出了说明方法,但是这里为什么用这样的说明方法,学生大而化之我也就这样马马虎虎过去了。或许在这一点上有我自己意识的松懈,可能是觉得这一个单元都在说说明方法学生说得够多了,所以也懒得让学生认认真真地组织自己的语言,把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清楚透彻。这其实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的大好机会。这里应该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甚至可以动笔写下自己所想表述的语言,而不是交由无意义的小组讨论。因为说明方法的作用学生也可以说是比较熟悉的了,他们缺少的也就是耐下性子去完成完整语言的.组建。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7

说明文的语言基本上是很规范的,教师在教的时候语言也更应该是规范严谨的,但是我的语言却出现了很多语文老师不应该有的失误,要么表达不够清晰,学生听了很茫然,要么有些用词不当,甚至有的时候一时想不出什么词了,句子就说了半截就放下了。也有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地生硬,也是语言没有能够表达好。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_8则8

我无法说这节课上的还马马虎虎,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这节课是失败的,或许不用这么严重的词,但是“糟糕”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问题出现在课堂上我的紧张上。平时很少紧张的我此节课却是紧张异常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紧张,但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此课备得还是不够充分的,也有前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到的压力。由于紧张,出现了不少不该出现的失误。有教学环节的遗漏:导入中原本有学生搜集的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展示,使和最后的拓展提示首尾呼应的一个环节,况且预习时的要求是寻找身边的生物入侵者,但是这个可以给学生展示机会的环节却漏掉了。既让最后的拓展环节——对生物入侵者防治的措施—— 没有了针对性,也让学生觉得失望没有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有的学生收集资料时真的很是用心。也有教学环节的混乱:在“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部分,幻灯片做的时候还是很有条理的,原计划在学生们说出举了斑贝的例子来说明危害的时候就有相应的幻灯片展示。可是由于紧张却漏了,然后讲到后面的问题时却又没有点击超链接,结果就出现了原来应该展示的图片。只好又反过头来再提斑贝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