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反思 >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81K 次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1

“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

这星期下午,我们看了绘本《拍花箩》,把传统的民间游戏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孩子理解记忆;另外,让孩子们在拍手念唱中一问一答地学习儿歌,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游戏参与机会;而且这首儿歌还是一首有趣的数数歌,孩子们在念念、唱唱、拍拍中自然学习了数的概念;看着清晰的图画,在学习的时候我也用动作对每一句儿歌都作了形象化的处理,如: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前面两个孩子两两交叉拍手合作,等念完“一呀”,两个人各自自拍双掌一下,再左手握拳放在右手掌心上,做蜗牛爬动作。这样,孩子们玩起来兴趣比较高,因为它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以前在课间也和孩子们玩过类似的游戏,如“两只小蜜蜂”,能念又能做的形式非常好,而《拍花箩》是我们中国的经典民间游戏,我想对于这样的儿歌游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更具传承性,因为它甚至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就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可不是吗?我们好动的小篆朋友也喜欢玩“拍花箩”游戏,为了能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使出了全身自我调节招数,和朋友拍手念儿歌时也能很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了。再来看看我们班平时难得张口说话的芸芸小朋友,她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自如的和对面的好朋友积极念起了儿歌,也获得了同伴游戏、交流的快乐,变得开朗许多。

在我们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晨间户外活动结束后、活动休息、午餐前后、离园前等各环节,因为这些时间较短,很难开展长时间的活动,如果不组织活动,让孩子坐着等待,会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容易引起吵闹、争斗现象,形成管理的空挡。因此,这次学习的“拍花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对孩子的有序管理,无疑是有益的游戏,可以将无序转为有序。

著名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周兢教授说过:我们把这些儿歌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文意吗?不是。我们之所以记得这些儿歌,其实是因为它们内容简单,节奏顺口,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能配以游戏的动作表现,给孩子们带来想象的空间和无穷的乐趣。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2

在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主题式研训活动中,我执教了小班绘本阅读《鲁尼和小猪》。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主人公鲁尼和小猪都很可爱,故事中将吃饭、睡觉、喝水等用“呼噜呼噜”“啊呜啊呜” “咕咚咕咚”等象声词加以表现,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看看画面、听听故事、说说内容、做做动作的过程中让幼儿逐渐感受到“鲁尼和小猪”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且在欣赏与讲述的过程中感受绘本故事的魅力所在。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绘本里的内容一张张的展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使图象更加清晰、清楚,内容显示想象逼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其收益显著。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所以我设计这个活动时,注重提高孩子们的看图讲述画面内容,培养具有大胆表述与创意想象能力。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主动地猜想。孩子们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也得到了培养。此次活动还特别重视幼儿的自主性,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充分的表达和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整个活动也充满了童趣。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3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能让心灵温暖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古老的犹太社区,讲述了约瑟一家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他家房子下面老鼠一家的节约故事。约瑟有一位魔术师一般的爷爷。很小的时候,爷爷为约瑟缝制了一件神奇的毯子,这件毯子陪伴着约瑟,带给他温暖和爱,后来毯子旧了,妈妈劝约瑟丢弃毯子,可是约瑟舍不得,他跑去找爷爷,认为爷爷一定会有办法的。爷爷没有让小约瑟失望。他不断地将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到了最后,纽扣丢了,有办法的爷爷也没有办法了。可是长大的约瑟却将它变成了一个美妙的故事,流传到现在。

这个绘本故事写得很不错,故事比较简单,很适合孩子阅读或者说听读。另外,这个故事循环往复,但在循环中又有变化,对孩子们的语感以及听说能力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首先,培养兴趣为抓手。《爷爷一定有办法》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他又会有什么办法呢?开篇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索的激情。情动而辞发,为下面学生发挥想象,充分地有条理地说做好准备。

我声情并茂的讲本身就是对学生一种较强的吸引力。在课堂上的我是释放的,完全投入的。我的语言,我的神情能吸引孩子,孩子才会对我真心地赞叹:“高老师,你讲的故事真好听!”

再次,在听读过程中,我并不是一味地自己讲,而是总会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幼儿去猜,去想,去大胆地表达,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想象力,激发说话的欲望,让全体幼儿参与进去,调动已有感知,融入课堂,毕竟幼儿才是课堂的主体。将绘本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

存在的问题:

1.幼儿讨论时不是每个孩子都已经说得很好?如何让说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一些,增强一些趣味性?

2.老师讲故事的语速在循环的阶段可适当变化,还有妈妈的话要尽显母亲的慈爱与温柔,这样更能吸引幼儿,也避免单调。

3.教师的语言还需要雕琢,还可以更美一些,就像这个美好的故事一样,更加协调,这需要挑战自己的能力哦。指导幼儿的表达也更要规范一些,让幼儿尽情模仿书中语言,以达到最后的“入格”到“出格”。

4.故事要回归整体,老师带领学生听完故事,可以出示无字绘本,让孩子试着把故事重头到尾大略复述一遍,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更能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5.注意课件文字图片色彩的调配,细节决定成败。

6.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渗透其中的思想教育要设计的更为合理,这种思想性的习得最好是自然而然,由幼儿自然阐发的。

扬长避短,争取每次的展示都有收获与成长。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4

绘本《小黑捉迷藏》语言活泼、形式新颖,从文本到绘图都非常具有趣味性,是一本让孩子们翻开第一页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下翻到最后一页的图书。绘本中的小黑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什么都想看一看?玩一玩?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像,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又神秘的事物,活动中的“捉迷藏”就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幼儿对此充满着兴趣。

活动开始的“找小黑”游戏,不仅让幼儿对神秘的小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能在找小黑的过程中了解到小黑躲在和他一样颜色的地方不容易找到,为后面的观察、讲述环节做好铺垫。活动结束前的“藏小黑”又是对幼儿知识的一种巩固和衔接。整个活动也都是引导幼儿在和小黑玩捉迷藏的'游戏中,快乐寻找、快乐发现和快乐学习,整个活动轻松、愉悦和有趣,体现出“在玩中学”的旨意。

活动中的课件设计和运用十分巧妙和有效,不仅符合了活动内容中一个“藏”的特点,而且操作性强。教师和幼儿可以通过拖动小黑到相应的地方,进行观察、比较,判断出最合适的位置,感知到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对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画面,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运用已有经验问问小朋友小黑往哪里藏,说说小黑藏在了什么地方的短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5

《我的幸运一天》讲的是一只小肥猪找错了门,来到了狐狸家,当面对危险时,小猪沉着、镇定。积极想办法,动脑筋,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脱离了危险的故事。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每个幼儿的想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现对这个活动谈谈我的实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为了呈现更清晰的效果,我借用自制的PPT来辅助教学,想随着画面的出现,一步步引出故事情节。在逐步揭示情节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猜测情节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能积极阅读画面。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绘本特点是图片多文字少,甚至有的只有图片没有文字,这就意味着老师怎样引导孩子来阅读画面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回应着我的问题,但在整体的把握上不够突出,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是出示一幅画面,提问讲解,再出示一幅画面,再提问讲解的感觉,比较呆板,不够创新。

在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孩子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如孩子会通过观察小猪的表情、动作、姿势、说话,从中想象故事的发展,

体会小猪的机智与可爱。这样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最后生活经验迁移。由故事中小猪的机智从而化危险为幸运,迁移到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冷静,想办法面对。这是自然而然想到的环节,也似乎是必然的。但也让我思考是否真的有这个必要,强行迁移会否显得牵强呢?幼儿园中班故事反思

总之,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老师要尽量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吸引孩子,尽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乐于阅读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绘本阅读课后教学反思6

本次活动的设计由来,源于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既喜欢听故事又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我选择设计了绘本教学《捉迷藏》。

活动分为三部分:开始部分,主要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主动讲述自己玩捉迷藏的游戏过程,分享游戏乐趣和玩法从而进入故事;中间部分,主要是通过认真观察欣赏PPT课件,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快乐,并引导幼儿能根据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培养幼儿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结束部分,利用特殊音效,让幼儿再次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在高潮中自然结束。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非常的兴奋和快乐,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大胆清楚的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而且可以很快的根据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孩子们观察的很认真也很仔细,表达的也很完整,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自主快乐的氛围中完美达到活动目标和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课件设计合理,画面丰富有趣,既有音效又又互动,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次的PPT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仿佛真的是身临其境,完全融入游戏当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