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反思 > 密铺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密铺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03W 次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密铺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密铺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密铺的教学反思1

1、《密铺》的定义、起源及其数学价值

将图形拼砌在一个平面上。图形之间不会重叠、也没有空隙,这就是密铺平面。著名的画家埃舍尔绘画中发现许多图形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能够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而且里面蕴涵着深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所有的常规的多边形中,仅仅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能被用于密铺,埃舍尔在他的镶嵌图形中利用了这些基本的图案,他几何学中的反射、变化和旋转来获得更多的变化图案。这就为数学界打开了已和通向广阔领域的大门。

2、密铺知识的教学情况

新课程人教版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一页密铺知识,教材提供了一些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密铺并感受密铺创造的美。五年级上册来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并计算密铺图形的面积,到初中二年级再详细研究密铺图形与正多边形的角度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又考虑到是五年级的学生,对很多图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所以我把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两个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以下两点教学目标:

(1)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因为考虑到在初中还会进一步研究可以密铺的条件,所以本节课只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密铺的特点,操作直观感受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2)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体会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教育论文《《密铺》教学反思》。

因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初步具有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对美有了一定的渴望与追求,在被学生一向视为枯燥抽象的数学课上引进生活中美的事物,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爱生活,爱学习的美好情感,同时也给数学教学增添几分亲和力。

课的结构:

一是创设情境,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密铺,欣赏图片,了解图片里是由哪些图形密铺而成的,理解密铺概念。

二是联系生活中的密铺在交流中感知密铺图形,通过操作来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三是自己创作密铺,并计算密铺图形的面积,巩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能力,增加数学味。最后是欣赏密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美。

在整个上课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上课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出备课思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整节课中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动手创造、交流部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像潜力是无限的,他们设计的密铺作品让我很吃惊,特别是当我把他们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时,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又让我佩服。有学生说:“我非常喜欢第2幅图,因为他的设计很有创意,把三角形不断地变化方向,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有的说:“我觉得第4幅图也很有创意,他的颜色搭配非常巧妙。”……瞧,我们的学生多么会评价人!整个过程非常活跃。

但这一节课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由于这是一节活动课,所以我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备的不够全面,在学生设计作品时缺少了必要饿指导,比如对设计没有要求大方得体,结果有的`同学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图案,单由于画的小而没法展示.学具的处理和安排上还欠考虑。本节课让学生质疑的机会有点少,在课后如果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后续学习,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密铺的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奇妙的图形密铺》,这是一节平面图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图形的密铺的实际含义;使学生通过铺一铺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并感受到密铺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对于教学要求,我加强了对密铺图形的条件的探究。

教学中,我按照“欣赏图片,感受奇妙——猜测验证,体验密铺——探究奥秘,总结经验——深入探究(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的主线,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探究密铺的图形的条件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几个阶段的自学探究,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课末对艺术家埃舍尔的密铺图案作品的欣赏,力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原先我是想让学生欣赏完以后再自主创作,但是经过试教一次发现学生创作的与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形的密铺有相似之处,没有什么创新,所以取消了最后的创作。由于之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课件出现了一点顺序的颠倒,也算是一个遗憾。

对单个图形密铺的条件:“几个图形的内角拼接在一起时,其内角和等于360度”这一规律的认识是比较困难的,在这次的教学中也体现出来了。后来评课时张主任的一个点评“通过正五边形的各种拼接和比较,可以发现了接拼点的规律”我感受到了这一难点的突破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抓住数学的本质,真真正正地让学生探究出数学的奥秘。

密铺的教学反思3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密铺图形的形状,理解密铺的特征.了解图形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通过观察生活中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幅地面和墙面图,这些地砖在铺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1:都把地面铺得平平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空隙。

生2:看上去密密麻麻的,把整个地面都铺满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像这样将地砖不留空隙、不重叠地把整个地面铺满的铺法就叫做“密铺”。

第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

活动一:一种图形的密铺:质疑牵引、大胆猜想。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基本图形。

师: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都能单独密铺呢?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

学生大胆猜想,相互争论。有争议的是正无边形,有学生认为正五边形能密铺,有学生马上反对,认为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2,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呢?生:动手铺一铺

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我们就来动手铺一铺。

出示实践活动要求。在实际的操作中达成共识:正五变形不能密铺。有学生提出如果再加点其他图形,可以达到密铺的效果。从而让学生联想到用两种或更多的平面图形密铺,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

第三,通过欣赏密铺的图案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感觉到数学的美。一节课下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密铺”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过,由于时间限制,对学生的作品不能及时的在课堂上给予展示。

密铺的教学反思4

这节课的内容是节选于超脑麦斯创造力《奇妙的图形》。以四年级下册《密铺》这一课为基础,利用学具,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密铺中图形的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对一些平面图形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具备了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拼摆、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由摆一摆到想一想再摆,再到只看不摆,以及最后的争分夺秒,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将所学知识,自然而然的生成。

在整个上课思路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反复的操作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体会着有序思考,学习着数学语言表达的方式,提升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利用加分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呈现一节较为完整的.课,我将两节课的内容合为一节课,课堂容量较大,由于时间限制个别活动开展的有些仓促,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一个活动中,由于难度较大,学生反应不是很活跃,课堂有些沉闷。一堂活动课,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我还需再实践、再磨炼。

密铺的教学反思5

《奇妙的图形密铺》是一堂综合应用课,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本册教材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中,教师搜集了大量生活中的密铺实例和精美的的密铺作品,使学生在惊叹之余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学习任务:课前观察,激发兴趣,熟悉操作——初步感知密铺的特点;活动探究,发现交流——通过学生操作,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图片欣赏——体验“密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创作设计,使学生经历创造数学美的过程,拓展延伸并欣赏体验数学美。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上,我通过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在动手实验中发现规律,然后展示实验成果,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成就感。

在欣赏生活中的“密铺”图片的教学环节,尽管学生们有了初始的观察与操作体验,但如果不去很好地联系生活,他们对于密铺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图片欣赏,是为了学生更好体验“密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知道它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领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之广泛。欣赏,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美;创作,把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了解数学艺术,体验数学魅力”,从而在学生内心得到升华。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指出:经验或感受是不能够用语言或书本来传授的知识,只有一个人亲身体验到了,他才能真正获取这种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贯彻了如下理念:

1、清晰授课;

2、多样化教学;

3、任务导向明确;

4、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

这些,是教师安排每一学习任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我把握学习内容、教材安排的基础;更是本节课较为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