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反思 >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范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78W 次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范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1

本人这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分为2课时。本堂课为本节的第2课时,主要有以下两大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上完这堂课,也感觉到有些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表达,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再锤炼锤炼,更精准一些。其次是练习题的设置方面,可以不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有一些重点题型的分析会更好,比如增加一道“地形雨”的相关课堂练习,那就更完美了!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2

由于作业前置,让学生提前进行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时的预习,并且从作业批改中能够看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再现和学以致用的熟练程度,以及纠正和强调个别细节上出现的错误。

如果按照常规型教学,让学生展示,很容易陷入核对答案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多新鲜感的重复,甚至会不经意引发学生浮躁的态度,觉得展示可有可无,因为学生拿到已经批改过的作业,或自己重新思考过,或参照别人的作业,正确答案只需复查一遍,大多数学生应该清楚,但不一定记得住,或者会很快复述,或者说出来龙去路……

所以,为了避免对教材的单纯性重复,也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速度,充分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展示中内化学习内容、明确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我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堂尝试,首先以抽查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绘制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旨在让学生分享中找到学生内容的联通处和不同处。然后每人分发一套试题,涉及到学习目标的不同落实处,采用边抽查边核对的方式,逐题挑选学生评析,说出答案并按照其他学生要求确定是否说出分析思路,同时以学生抢答举手及正确度进行记录,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完成学习内容学习的输出应用式重复,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熟悉度,还是案例型针对性应用的体悟;同时竞争氛围中提升专注度,有效提升学生倾听的态度。

总之,展示不是简单地对自学的重复,变成一种即时性的输出,既需要对学习内容的熟练程度,也需要内化中找到解题思路,特别是读图分析题,让学生明确先读题,再读图,既是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是解题技巧的渗透与过度,从而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在展示中收获一种自然而然的成熟。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3

一、教学成功之处:

1.运用地图,让学生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学的目的.,同时,由于是学生们自己在试图找规律,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以让他们更容易记住规律;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进行有效教学。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空间性、运动性,将“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等静态的地图转为动态,做到了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设问、以图释疑的地图教学。

2.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板书,很直观地显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一目了然。

3.讲授“世界主要降水类型”时,我运用边讲边画的方式,呈现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本课知识讲解时始终贯穿对旧知识的复习,比如,等高线、等温线,它们与本节课的等降水量线联系起来,既复习了旧知识,也引出了新知识,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5.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既渗透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理念,又恰到好处的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用一些口诀来让学生记忆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二、教学不足之处:

1.拓展的知识过多,也有点深,应该进行个别化教育。

2.课后总结太简略,应该多花点时间在总结上。

3.有效提问方面还有待于加强。

4.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三、今后改进之处:

1.注重教学语言的精炼。

2.备课时把时间也备进去,这样能更好地把握好时间,作好小结。

3.当然,不管多么枯燥乏味,不管多么难于理解,只要用心去准备,多搜集各方面的材料,每节课都有它的突破口,每节课都可以上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