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课件 > 关于爱莲说的课件

关于爱莲说的课件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8.51K 次

爱莲说的课件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爱莲说的课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 疏通文意,理解词句,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

1. 学生预习,教师讲解重点,课堂探究讨论。

2. 学习本文,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八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 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 1. 疏通文意,理解词句,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 :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 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芙蓉出水——引莲

图片导入法,请学生欣赏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的图片。

师问:同学们,这些花,你喜欢哪种呢?

有一位古人,他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板书课题:爱莲说)

学生回答,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清香袭人——读莲

1、听读

教师播放朗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和句读。

2、仿读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 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译读

边读边译,圈点勾画。 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1、学生听读,并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和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该环节注重基础,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 础上,形成技能。教师示范、引领,评价及时,多鼓励。

三、冰清玉洁——赏莲

(多媒体显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一)品读写莲的文句,体会作者笔下莲之美。

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3、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

托物喻人

4、教师要求学生用“────” 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

“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

“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

“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回答,全班交流。

托物喻人,是抽取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象征人物的某些品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环节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形象的比喻意义,用概括的语言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简单说理的能力。

四、教师讲解本文对比烘托手法的妙处。

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作者用菊花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的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五、教师小结:

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七、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托物 言志

菊 ——— 隐逸者

(正衬)

莲 —— 君 子

牡 丹——富贵者

(反衬)

八、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

1.解释加点词。

蕃 清涟 亵玩 宜乎

2. 翻译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填空。

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二、选做题

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写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九、教学反思

这份教学设计能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并且紧扣教学目的设计教学过程,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目标完成指向不明,在教学设计意图里,没有指出完成的具体目标。有待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