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小学《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21W 次

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字面意思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叫——《惊弓之鸟》。

2、题解。

师:“惊”是什么意思?(受惊)“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里指拉弓的声音)“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那么,“惊弓之鸟”就是——听到弓声就惊恐害怕的鸟。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引导学生理解大雁掉下来的根本原因

1、复习生字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的生字,读读。(出示生字卡片)

“羸”是怎么记住它的?(挺好,大家看—羸是上中下结构,它们都很谦让,应该把字写扁。)

“愈合”是什么意思?(伤好了)

2、初读课文

师: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更羸、魏王)

用一个词来说说他们的关系?(君臣)

3、引导学生理解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只大雁掉下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它受过箭伤;2、听到拉弓的声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射箭能手”说明他射箭的技术上是非常高明的,不是一般的人。

师:请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一只大雁”说明它离开了集体,是一只孤雁。

“慢慢飞,边飞边鸣”说明它受过伤,伤口疼痛。

(二)引导学生理解“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句话。

师:大家的发言很有道理,这里有一句话是更羸说的,请你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出示句子

指名读,要读出更羸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

师:读得不错,有点更羸的味道。我们继续看课文,看看更羸是怎么做的?

(三)请你找出更羸做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师:这一段话中,有一个字很关键,是它置大雁于死地?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

教师巡视。

师:为什么“嘣”字置大雁于死地?(根据回答板书)

嘣——害怕——往上飞——伤口裂开——掉下来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齐读

师:刚才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在课文第几自然段?

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理解“它一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1)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这两句话吗?也就是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我来起个头,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指名学生说。

(2)师:说的真好,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如:大雁之所以心里害怕,是因为听到弦响。

指名说。

3、引导学生学习“它飞得慢……得不到帮助。”

(1)师:你们的思路很清楚,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听到“弦响”。如果这拉弓的人不是更羸,是魏王或魏王身边的其他人,又或者是在坐的你,那大雁还会不会掉下来?

既然如此,那更羸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他能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更羸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这个句式写话吗?

出示:更羸的本事不仅是(),还是()。

(2)课文中哪里体现更羸善于观察?请大家继续读第9自然段,找出来读一读。

我们仔细分析更羸是怎样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

(3)提升

师:说的真好,所以更羸只用拉弓不用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也是我们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遇事要善于观察、学会推理分析、判断。

(4)引出“惊弓之鸟”的引申义

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本意及引申义又是什么呢?讲的是一只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的人。

请你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

如:自从被车撞后,他现在一看见车就成了惊弓之鸟。

你能说一两句吗?

四、再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师:我们看看课文是按什么思路叙述的。

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了更羸说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再写更羸果然不用箭就让大雁掉下来;最后写了更羸不用箭让大雁掉下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