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优秀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7.35K 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优秀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四、教学设计思想

(一)讲清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本节主要从人地关系这个传统问题入手,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环境关系的实质。归根结底,人与环境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不协调,则出现环境问题。教学内容编排将按照追溯人地关系的.演变(过去)──环境问题的表现(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未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重点把握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以及理解人地关系。

(二)教会学生判读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对于填充型的因果联系框图,要先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有关的因素归为若干组,再在组内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或提示,结合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因果关系理顺,最后检查整个框图的关系是否合理。对于已经给出的完整的因果联系框图,要把握住主导因素,层层深入,递进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生产流程图,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把握中心环节,系统地理解整个生产过程,用工农业区位等知识分析其合理性或不合理性。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提高分析图表、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一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人地关系的实质。

七、教学策略

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教学、讲练结合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地理学习兴趣;通过材料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比较联系法等发展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整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