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教学设计15篇

一年级教学设计15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13W 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教学设计15篇

一年级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因为担心让学生自己组词浪费时间,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写字教学,故而直接让学生读卡片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子们的的发言,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

一年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难点:

1、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和”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指导过程中,可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或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同异进行认字、写字,并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朗读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画面的欣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让学生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小娃娃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大海图片。

2、你们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呢?

3、沙滩什么样子?

4、大海蓝蓝的,沙滩白白的,海螺、贝壳小小的,你在海边尽情地玩耍,多么开心啊!有一个小娃娃也在海边玩耍,特别开心!这一切被夏辇生奶奶看到了,还写出了一篇小文章──《项链》。

5、夏辇生奶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童话家,小说家。她写了许多儿童作品。课件出示:夏辇生照片。

6、课题质疑。

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项链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画面的欣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情绪高涨。鼓励学生质疑,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师范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

(2)同桌做你指我读的游戏。

3、认读生字词语。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笑着、涌向、贝壳、娃娃、挂在、快活、金色、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又宽又远、又长又软。

自己先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2)词语搭配练习。

课件出示:

金色的浪花

雪白的项链

快活的大海

蓝蓝的娃娃

黄黄的沙滩

“小老师”带读,你发现了什么?

下面我们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读连接好的词组。

(3)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蓝、笑、金、着、又、向、贝、和、娃、挂。

同桌互读,个人读。

“笑”为什么是竹字头?自己笑一笑。

“娃”为什么是女字旁?

“挂”为什么是提手旁?

同桌互读,个人读。

4、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学习“白、的、又、和”四个字。

师示范笔画书写,指名学生读笔画名称;讲解笔顺和笔画数。

指导学生写好撇、竖和横折钩;横折钩的横折处是方的;横撇,撇的走势,要将横撇写饱满。“白、的、和”三个字有关联。

(2)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学生互评再写字。

【设计意图】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互检认字、当小老师讲字、自主识字写字、你发现了什么、互评生字等活动。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生字学完了,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两个自然段)

2、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请你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3、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数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在句号上标上序号。说说为什么是三句话。

(2)读第一句,你见过大海吗?你能夸夸大海吗?学生自由回答。

(3)课件出示大海图片。看,大海真的是蓝蓝的,一眼望不到边,课文里怎么说的呢?(又宽又远)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读出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

(5)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往下看,看到什么了?课件出示沙滩图片。

(6)沙滩什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7)沙滩的沙子金黄金黄的,踩在上面可真松软啊!好舒服!我们一起走,走了这么远还没走到头,课文说沙滩——学生接读“又长又软”。

(8)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读出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

(9)浪花可是个快活的淘气包,谁来读一读第三句。

(10)你喜欢课文中的浪花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11)课件出示:浪花图片,沙滩上的海螺和贝壳图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浪花?

(12)你能当浪花,演一演吗?学生扮演浪花,表演,同时指名读第三句。

(13)完整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欣赏大海图片,学生很快体会到大海的美;让学生演一演,体会浪花的淘气、可爱、慷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学生自己真实的感受激发出来,练习朗读的同时积累了语言。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蓝蓝的大海,松软的沙滩,还有热情的浪花送来了这么多礼物,吸引了小娃娃。看她在海边做什么呢?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

(2)小娃娃在海边做什么呢?指名读第一句。

(3)课件出示海螺、贝壳图片。小娃娃看到沙滩上有这么多的海螺、贝壳,兴奋极了!她笑嘻嘻地蹦跳着迎上去,将它们捡起来,干什么了?(穿成项链,挂在胸前)

(4)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什么心情?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同桌读、指名读。

(5)小娃娃戴着自己穿成的海螺贝壳项链快活地走在沙滩上。看沙滩上留下了什么?指名读第二句。

(6)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7)课件出示沙滩上的脚印图片。沙滩上的脚印像什么?什么像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8)指导朗读第二句。女生读,男生读。

(9)完整朗读第二自然段。大海送小娃娃漂亮的海螺、贝壳作为礼物,小娃娃把什么送给大海作为礼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欣赏大海图片,学生体会到小娃娃在海边尽情玩耍的快乐情景,同时突破了“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这一难点。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在海边玩耍的快乐后,就能读出真情实感。

3、整体回顾课文。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

(2)小结:海边有蓝蓝的海,金黄的沙滩,淘气、热情的浪花,热爱生活的小娃娃。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美,沙滩美,浪花美,小娃娃串的项链美,她玩得美,其实是我们的生活美!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试着背一背。

(5)学生表演读。

一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夏天景色之美和助人为乐的心灵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体验夏夜景美的同时,感受助人为乐的心灵美。

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提出关键问题,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1.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再过不了多久,美丽的夏天就要来到了。

2.课件出示夏夜图。你看,多美的夏夜啊!这么美丽的夏夜,发生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夏夜多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5课《夏夜多美》,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

2.睡莲姑姑想考考你们,她带来了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不知大家会不会读。

3.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和去掉拼音后的认读字,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复习上节课的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内容。)

二、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故事中都出现了谁?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

3.接下来我们看看在它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读文,

(设计意图:回顾一遍课文,再自由读一遍,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抓住重点,指导朗读

1.自由练读2——7自然段。思考:小蚂蚁和睡莲有几次对话?用“——”划出睡莲说的话,用“~~~~~~”划出小蚂蚁说的话。

2.同桌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蚂蚁和睡莲的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1)睡莲姑姑看见小蚂蚁摇摇晃晃地趴在水草上,在想什么啊?

(2)谁来做睡莲姑姑?(读出关心、奇怪、吃惊的语气)

学习第二次对话:

(1)同桌一起分角色读。

(2)睡莲要是有手,看见小蚂蚁这么危险,很可能不只是弯弯腰,还会——(教师动作示意)伸手去拉小蚂蚁一把呢!多热心的睡莲姑姑呀!谁再来读读。

学习第三次对话:

(1)睡莲热情地想邀请小蚂蚁住下。可是小蚂蚁怎么说的呢?听得出来,小蚂蚁还是急着想回家。

(2)睡莲都这么邀请了,为什么小蚂蚁还是不住呢?(小蚂蚁真懂事,还会为爸爸妈妈着想呢!)

(3)指名读。

4.自由读8——12自然段,用“——”划出睡莲说的话,用“~~~~”划出蜻蜓和萤火虫说的话,同桌分角色朗读。

5.他们飞过了哪些地方?想象:还能飞过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表达,在自我展示中获取动力,受到熏陶、感染,得到了发展。)

四、结尾点题,情感升华

1.过渡: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2.小结: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星星,所以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3.课文最后一句:“啊,多美的夏夜呀!”出示课件:你觉得夏夜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光是风景美吗?指名回答

师小结:夏夜不仅景色美,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五、确定主题,练习说话、写话

你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

(设计意图:说话写话,训练想象思维与表达能力)

小结: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通过你们的眼睛,我看到了美;通过你们的声音,我听到了美;通过你们的心灵,我感受到了美。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和课文中的睡莲、蜻蜓、萤火虫一样,学会助人为乐,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一年级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边读文边勾画不认识的字,结合课后要求将认读的字画▲,需要读写的字画○,初步认识本课会认、会写的15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课件演示“爱”、“原”的演变过程,识记这两个生字。指导书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生字。用“找相似”的方法认识“草原、平原、宽广、宽宽、奔跑、奔来、捡贝 壳、采蘑菇”

2) 结合读文,在读懂词义的基础上,读懂语句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找画中“地点”“景物”和“人物”的句子,通过反复读诵,体会五位小朋友所画的美丽的家乡的不同点,练习积累词语;说出五位小朋友画的美丽的家乡。学习运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生画自己的家乡,练习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话”家乡。

教学重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培养随文识字的兴趣。

2) 通过朗读感受美丽景色,学习课文中语言方式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件出示“家乡”)这个词语大家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家乡是什么吗? 你的家乡在哪里?(指名回答)

家乡,就是指自己出生或一直生长的地方。

那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课件出示(南湖,抗震纪念碑,曹雪芹公园,学校周边村庄有代表性的景物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师: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板书:家乡),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我们一代代生长生活的地方。你喜欢她吗?我们祖国各地真美啊! 今天还有五人小朋友想告诉我们,他们从小生活的家乡更美。那这五个小朋友是谁呢?他们的家乡又在哪里呢?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画)

【设计意图】课题中“家乡”一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不容易理解,教师呈现图片,采用谈话法自然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的含义,揭示课题

二、 感知文本,理解内容

(出示书中五幅图画)

师:他们都是谁?他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读课文吧!注意:把课前勾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自己读好之后再读给同桌听。

1、检查生字生词读音

出示: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跑 男 爱

出示:草原、平原、宽广、宽宽、奔跑、奔来、赤着脚、捡贝壳、采蘑菇

开展“生字生词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培养识字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教材的安排,把会认与会写的字融在一处,脱离汉语拼音的辅助,独立记忆汉字,结合所在词语牢固记忆,同时采用比赛的形式认字,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所在词语

预设:

A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找找以上词语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示:

草原、平原、 ——表示地点

宽广、宽宽、 ——表示景物怎么样

奔跑、奔来、 ——表示人物在干什么

赤着脚、捡贝壳、采蘑菇

B(出示课件)讲解“原”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原”的本义:比喻无限宽广的地带。找“草原,平原”的相同点

C引导找“宽广、宽宽”文中所指,进行比较、理解

D联系内容理解“奔跑、奔来、赤着脚、捡贝壳、采蘑菇”等词语,

顺势板书: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将生字所在的词语进行整理归类,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结合读文,认识要求认读的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生字的字义及其与词义的联系。

三、抓住文眼,情感聚焦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初步感知课文后,说说你打算先到谁的家乡去。就选择到她(他)的家乡去,美美地多读几遍,等会儿展示给大家。

3、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看样子,大多数小朋友都想先到美丽的海边走一走,那我们就先到涛涛的家乡去吧!

(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知道涛涛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吗?(自由读第二段)

(2)“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是怎样的?(宽)。

(3)涛涛画的图上还有什么?(鱼和虾)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指导朗读。

(4)这段有两个句子比较难读。师:让我们跟着涛涛去他的家乡走一走,边走边说(指名):

我来到了海边,看!海是那么( ),那么( )。我赤着脚走在沙滩,脚下的沙子是那么_____,那么_____。哇!还有漂亮的贝壳呢!贝壳那么( ),那么( )。

(课件出示: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鱼和虾。)引导读好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看着这涛涛的家乡,你能用“那么……那么……”说话吗?

(5)谁来当评委?(指名评)谁来读读?(指名读)我们来看着图背背这一句吧!

(6)海边有金黄的海滩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7)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 那就请美美地试着和同伴一起背背这一段吧!

(8)能背了吗?好,我们来试一试。

(9)读了这一段,你觉得涛涛的家乡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

(10)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1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介绍。

4、引导学生读文,用“找相似”的方法,找出地点、表示景物怎么样、表示人物在干什么的句子,教师整理出示:

家乡地点

景物怎么样

人物干什么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

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她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他画的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

那个正跑向科技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设计意图】整体入手是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当然也不能例外。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要尽量自然清晰地进入整个文本的学习。用“找相似”的方法,找出“地点、表示景物怎么样、表示人物在干什么”的句子,以表格形式梳理脉络,达到宏观把握,整体感知的预期效果。

四、体会表达,学习运用

师:五位小画家的家乡到底美在哪里?请看——

出示:

海边——海那么蓝,那么宽。装满了鱼和虾。

山里——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平原——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草原——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城市——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习“那么……那么……”句式

预设:

A比较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1、 海那么蓝,那么宽。 2、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海又蓝又宽。 平原又平坦又宽广。

B练习转换句子:

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房前屋后的树那么高,那么大。

草长得又绿又密。 ——草长得那么绿,那么密。

C看涛涛的画,学习运用“那么……那么……”说话

_________那么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

D比较表达的不同

海那么蓝,那么宽。

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说话练习:

1、山那么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

2、水那么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

3、城市那么美,街道那么____,楼房那么_____,街心公园那么_____。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首先要感悟语言,这是不能逾越的基础。一年级的语言生长点应当是很多的,但要顾及实效,不要一下子贪多嚼不烂,还是要盯准一个目标,稳扎稳打。借助上学期学过的“又……又……”句式,进行对比,转换练习学习“那么…..那么…..”句式可谓是“水到渠成”。再试图结合文本语言特点,给学生继续灵活迁移的习练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一次次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组关联词语,纳入自己的表达系统内。

E(出示五幅图画及文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经历了上面的学习感悟,句式的感悟表达之后,不能不说已经激发了孩子们内心对家乡的爱,再经历有感情的朗读,这是一个钻进文本,跃出纸外的基本的学习语文的程序,抓住学生情感起伏的契机,用朗读为学生找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找一个语感生长的基点。

五、情感升华,话家乡

1、“家乡就是我们出生的地方,成长的地方,甚至是几辈人生活的地方。”谁说说你的家乡在哪啊?孩子们随口说出“黄各庄”“常庄”,我出示小黑板:

选择填空: 中国 唐山 丰润 常庄镇

对一个外国小朋友说_____________ 对一个唐山市路北区的小朋友说_________

对一个北京的小朋友说____________ 对你的同学老师说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处教学意图:看似与课文关系不大,但我觉得这是真正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家乡的必要常识,为后面画自己的家乡,写自己的家乡做准备。

2.:“他们为什么把家乡写得这么美?”引导找出第一段“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的家乡。”指出“爱”这个字,板书繁体“爱”字,告诉孩子一个是古字,一个是今字,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区别:“用心才是爱,大家都知道,就不写心了”。

随后让孩子练习用“因为____所以____”说话。“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也来“话一话”吧!(出示课前家乡的图片)

我的家乡在________,这里的_______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是一年级读写结合的最佳着力点。编者明确指出了这组并列关系的词语要模仿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给学生搭建模仿表达的平台,在这里学生能够照猫画虎,尽情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这是小学生学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3.投影布置作业:画家乡、写家乡比赛。

像文中的五个小朋友一样画我们的家乡,再模仿课文配上二三句话写写自己喜爱的家乡。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学生饶有兴味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切实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带领孩子们在“画家乡”到“话家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一年级教学设计5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是第二册的第一课,旨在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达感受,用绘画材料描绘雪景。

雪中场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描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作画。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回忆季节给自然界带来得变化,感受冬天的情趣。

*练习表现自然特征和最生动、热闹的活动,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将记忆中的形象组织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绘画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选择最有趣的活动,人物活动画的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未完成的作业、彩粉笔、油画棒或蜡笔、蓝色水、板刷、水,一张8开白色演示纸、一张8开、深色演示纸、剪刀和白纸、胶水。

学生:各种彩笔。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猜谜语导入:“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

利用课件,欣赏雪花的图片,了解雪花的外形的特点:六角菱以及雪的形成原因,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1.说说冬天最有趣的活动。

(逛庙会看花灯、放烟花、打雪仗、堆雪人等)

冬天的景色是什麽样?

(树木光秃秃的,下雪)

欣赏雪景图片六张,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

2.看书的彩图感受冬天

冬天美丽的景色:冰、霜、雪挂、冰雕、冰糖葫芦。

冬天的户外活动:滑冰、逛庙会等。

●讨论及反思

利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雪的高兴。方法:用大白纸揉成球,使之成为雪球,带领学生到教室里面学习滑雪和打雪仗,使学生真切的感受雪带来的高兴。

1.提问:你对冬天的什么活动最感兴趣?

大家互相谈谈,交流感受。

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学生的动作,为下节课的创作作准备。

2.演示:请同学在黑板上画有关本次创作的人物静态骨式站、走、跑、投掷、蹲。

教师稍加修正,引发学生联想:这些人物姿态像在干什么?

站:欢呼、捂耳朵、观战看热闹;

走:逛庙会、灯会、在雪上走;

跑:滑冰、追打;

蹲:团雪球、拍雪人;投:扔雪球。(教师出示部分参考图片)

请同学在黑板上再将骨式人物画成具象静态人物。让学生随意画,启发全体同学的形象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演示给予肯定。

3.构图。(见附图)

教师演示:

(1)定位、构图。用铅笔轻轻画骨式静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联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

(2)画具体形象,用铅笔在人物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先画前边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处理好前后遮挡联系。

(3)勾线,用单色彩笔,将人物描画得更细致、生动。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较好的画面。

●尝试与练习

1、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纸。

2、结束工作:让学生擦掉铅笔画的骨式线,整理画面,写姓名;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带齐彩笔。

第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平涂染色技能,用颜色表现景物。

教学难点:色彩多样,画面有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欣赏:看书上的学生作业,美丽多变的雪花,小朋友穿着鲜艳、色彩多样、厚实的衣服在看灯、打雪仗......用蓝白对比效果,夸张地表现了雪花。

2.教师演示:

(1)用多样的彩色粉笔给临摹的人物形象平涂上色。

(2)表现雪花。

①用天蓝色、灰色或白色蜡笔、油画棒在白色演示纸上画大雪花。板刷蘸蓝水色平涂,产生蜡水游移效果,显示出白雪花。

②用白色纸折叠成六等分,复习第一册工艺《纸雪花》技法,剪出白雪花,用胶水粘贴在深色纸上,或用白色油画棒在深色纸上画白雪花、白雪点。一一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背景。

(3)画其它背景一一光秃秃的树、房屋等。

●尝试与练习

1.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色尽情地给人物染色。教师巡视鼓励学生踏实、动脑筋灵活地选色配色,不要机械死板。使用深色作业纸的同学,油画棒色彩用力染匀,方可鲜艳。用白色作业纸作画,可用彩笔直接填画光秃秃的树干、房屋、天空、大地等背景。或者用浅色蜡笔、画雪、冰,到老师那里平涂水色。用深色作业纸作画,最好用浅色蜡笔、棒直接添画冰、雪纹样和其它背景。填画和粘贴时,注意人物与背景的前后联系。

2、结束工作:请学生整理画面,整理用具;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应带的工具和材料。

教后记:

自然与人密切相关,许多自然现象通过感受、观察、描绘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本课是以回忆雪作画,,课前应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某些知识点,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们通过欣赏回忆,可以拓展思维,从多层面、多角度表现他们心中的雪景。

一年级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儿歌。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而且,《动物儿歌》是一首用画一样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在夏天快乐景象的、充满了童趣的儿歌。课文插图色彩丰富,语言趣味盎然,是学生喜爱的课文。课文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适合引导学生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课文还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用多样、有趣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

学习目标

1. 会认“蜻、蜓、蜘、蛛”等生字以及一些虫子旁的生字,会写“迷、运”两个生字。

2. 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识记形声字的方法。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内容:

1、“一主”教材:《动物儿歌》;

2、《新主题阅读》:《我家的大花园》。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环节

小小模仿秀

可爱的小动物们,让我们唱着儿歌走进动物乐园吧!(板书课题,观察左右结构书写的要领)

二、“一主”教材自主识字环节

1、识字攀登晋级表,初测。

2、指名读课文(读的特别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3、我读你指读(老师范读课文)

伸出你的小手指,老师读到哪儿,你就指到哪儿

4、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隐藏的小动物。

5、名称重重读

6、师生承接读。(有拼音)

师:什么半空展翅飞?生: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什么花间捉迷藏?生:蝴蝶花间捉迷藏。

师:什么土里造宫殿?生: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什么地上运食粮?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什么池中游得欢?生:蝌蚪池中游得欢,

师:什么房前结网忙?生:蜘蛛房前结网忙。

7、我问你答读。(加大难度,无拼音)

问:蜻蜓哪里干什么?答:蜻蜓半空展翅飞。

问:蝴蝶哪里干什么?答:蝴蝶花间捉迷藏。

问:蚯蚓哪里干什么?答:蚯蚓土里造宫殿。

问:蚂蚁哪里干什么?答:蚂蚁地上运食粮。

问:蝌蚪哪里干什么?答:蝌蚪池中游得欢。

问:蜘蛛哪里干什么?答:蜘蛛房前结网忙。

8、滚雪球读

读:飞

诵:飞 飞 展翅飞

读蜻蜓半空展翅飞......

9、师生问答读

10、填补空白读

11、开火车 读词语

蜻蜓 捉迷藏 造宫殿 运食粮 蚂蚁 蜘蛛 结网

三、部首识字环节

1、观察动物名称字体的特点(虫字旁)

2、观察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左形右声)

3、运用构字特点拓展识记虫子旁的生字。

四、学习书写生字“运、迷”

1、观察生字构字规律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五、“以文带文 拓展识字”环节

1、自学提示:

借助拼音自由读《新主题阅读》45页的《我家的大花园》,注意不认识的生字,把它圈起来。

2、开火车读词语

3、你读我诵,我问你答读

六、“识字晋级攀登我能行” 再测

七、课后作业

给家长说一说今天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

板书设计:

动物儿歌

虫: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走之旁:迷 运

一年级教学设计7

一、指导依据

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初一年级把开展民俗传统项目──“舞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内容安排

1.舞龙的知识、技术和造形学习;

2.游戏“锣鼓喧天”。

三、课的步骤与设计

本课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结合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在课的常规履行执行情况完全由学生骨干(体育委员)操控,避免教师单纯指挥,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参与锻炼学习的兴趣性和团队协作配合能力。

第二部分采用提问诱发学生的课堂思维、想象能力,把民俗舞龙与实际课堂练习紧紧相连,使舞龙的文化背景与课堂练习的走、跑、跳、转、蹲、摆?结合起来,同样达到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和效果。开展民俗舞龙,不但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而且是种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体现龙的传人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三部分舞龙技术的学习,从舞龙的握、举、走的步伐和集体队列不同学习,在遵循运动锻炼循序渐进的原则上,让学生从简单动作开始,体会民俗舞龙与课堂技术学习衔接的连贯过程和全程技术动作练习,应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不同的技术学习中,让学生获得上、下肢活动的协调能力,发展力量和灵敏素质,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四部分在完成舞龙技术学习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舞龙动作造形中的编排与练习,应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动作造形编排上,完全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程度与认识进行创编。教师疏导总的编练动作(三种),在练习上进行点拨,建立课堂和谐、民主和共同学习的风格,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创新钻研的学习风气和团队协作配合的精神。第五部分游戏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乐器敲打与舞龙动作协调配合的节奏感,渲染舞龙热烈磅礴的活动氛围,使民俗舞龙在课堂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六、七部分通过放松活动,使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得到放松,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使整堂课在祥和舒坦的气氛中完成。

一年级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培养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14个汉字。认识笔画“撇折”,会写“问、么、为……”等6个生字。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5.通过“向大海提问”的练习,丰富学生关于大海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口语表达力。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练习法、合作自主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随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一个基本笔画“撇折”。学写6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1.国庆节时,丁丁和妈妈去旅游了,你想知道他们去哪里了吗?听——(播放海浪的声音材料)这是哪儿?(大海)

2.想看看他们拍的大海的照片吗?(多媒体出示大海图片,配音乐)

3.瞧,翻卷的浪花,翱翔的海鸥,已经向我们发出邀请,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大海的奥秘。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海水”。

“海”字你怎么记住它?(“海”字有“氵”,所以这个字和水有关。)你是根据偏旁部首表意的方法记住生字的。你还能再找几个这样的字吗?(河、流、汗、汁、洒、清、汉、江、池……)

学生齐读课题。

4.预习交流: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2)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二、合学讨论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金钥匙”:我学会了随文听读识字,识字又快又多。今后我要经常用这种方法识字。

教师范读课文。

出示听读课文的要求:

(1)右手指字,认真听老师读的每个字音!

(2)注意倾听老师读儿歌时的停顿、语调和节奏。

2.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读书时读到哪儿,指到哪儿。

(2)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圈起来猜一猜、问一问。

3.总结识字方法: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识字方法?(看图识字、听读识字)不认识的字我们还可以问问别人,以后我们还会学习读拼音识字的方法。

4.同桌互读课文,如你的同桌有不认识字,请你帮帮他。

5.指名2~3人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二)识字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课件出示词语:我问你 为什么 笑着 回答 抱着 因为 流了汗

(1)小老师带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齐读词语。

2.出示生字:你 笑 着 答 抱 流 了 汗 问 为 什 么 回 因

(1)指名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3.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交流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4.区分形近字:笑—答 问—回—因 汉—汗

5.过渡:同学们认识的字可真多呀!现在,活泼可爱的生字宝宝们又钻回诗歌中,等着你们去朗读呢。谁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呢?

(1)自己练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汇报展示,比一比朗读课文。

(3)师生进行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学习新笔画“撇折”和“么”字。

(1)出示笔画。

(2)老师带领学生书空,强调“撇折”要一笔写成。

(3)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写“撇折”,学生书空。

过渡:哪个字含有“撇折”这个笔画呢?

(4)学生认真观察“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5)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

(6)指名组词。

2.同桌合作学写“回”和“因”字。

(1)同桌合作观察“回”和“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时应该注意什?

(2)合作讨论如何书写。

(3)指名反馈。

(4)教师相机予以纠正指导,并强调“囗”“先进入后封口”的书写规则。

(5)教师示范写,学生一起书空。

(6)学生练写。

(7)指名组词。

3.简单指导书写“问”“为”“什”。

(1)学生认真观察“问”“为”“什”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2)指名说,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强调“为”的笔顺。指名组词。

4.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生字。

5.反馈:展示优秀作业。

三、巩固拓展

1.认读词语卡片。

2.小游戏,巩固识字。

四、小结与作业

1.指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课堂作业:写生字。

3.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一年级教学设计9

这首歌曲的速度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稍快了一些,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和学唱。在这首歌曲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采用钢琴伴奏,便于学生演唱和学唱。在学习歌词的时候,第一段有两句歌词学生总是唱不清楚,(上山坡去捻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于是教师通过分解表演动作,让学生来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歌词表达的意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是很重要的,唱游教学是活动型的课程,离不开动作,更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律动《其多列》中,我先将捻、吹、砍、背四个动作,一一示范和讲解给学生看,然后,在完整的音乐中做一个完整的示范。示范时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做反向动作,背对学生做正向动作。生动形象的

动作,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和理解音乐。接着,我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提醒学生动作要符合音乐总的情绪和音乐的节奏、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的变化等等。让学生随着音乐的结构完整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这首歌曲的律动了。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音乐游戏中无论是有主题的游戏还是无主题的游戏,都可以试着让孩子们去表演,这样可以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个性内向的孩子,更需要耐心的讲解,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汉字是美的符号。课标要求小学低段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且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适合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方法。本课重在让学生运用听读识字、随文识字等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练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音韵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8页。

[教材分析]:

《海水》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趣的短小诗歌,在一问一答中渗透了对大海蔚蓝辽阔景色的赞美和对渔人挥汗撒网辛勤劳动的敬重。本课是听读识字法的小结,同时也是一年级孩子最主要的识字法——随文识字法的综合运用范例,要求会认14个生字,会写1个基本笔画和6个字。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主要运用听读识字法识字,掌握情况较好。随文识字法在本单元第一课开始接触,学生已初步了解,但并未很好掌握,不能熟练运用。对汉字音韵美方面的主动感知意识较弱,要达到朗读出文字韵味的目标较为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随文识字“你、笑、着、答、抱、流、了、汗”,能认会写“问、为、什、么、回、因”6个字,对先进入后封口的笔顺规则有一些感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2.过程与方法:分层要求认、写两类生字,分别在读书、书空和游戏中巩固识字成果;借助《海水》的朗读训练,运用随文识字法识字;多种形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和巩固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朗读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并向往美丽、富饶的大海。

[教学重点]:

用随文识字法识字,以准确流利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主动有效的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呀,我做了一个很甜美的梦,猜猜我梦到什么了?

生1:老师,您是不是梦见……?

生2:老师,您是不是梦见大海了?

(2—3人猜一猜)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孩子的探究热情,为顺利的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的图片资料)

师:是啊,“大海、大海,像个摇篮。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大海、大海,多大多宽!瞧,太阳和月亮,也睡在里边!” 我梦见丁丁带着我们来到了美丽、辽阔的大海边。

翻卷的海水,已经向我们发出了隆重的邀请,邀请我们去探索大海的奥秘。孩子们,咱们一起投入大海的怀抱吧!

一年级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学做解放军》

2认识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并学习演奏方法

教学目标

1、对鼓号的声音感到好奇和有趣,能自寻音源模仿大鼓、小鼓和队号的声音。

2、用自然的声音、神气的表情演唱歌曲《学做解放军》。

3、边唱《学做解放军》边模仿解放军列队、走步、吹号等,在活动中表现和体验威武、自豪的情绪,获得模仿成功的快乐。

4、认识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并学习演奏方法,知道有队号和军号,能演奏简单的二声部少先队鼓号曲。

教学重点

模仿解放军神气、自豪的精神面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寻音源的创意,模仿活动时威武、自豪的情绪表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插图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导入

(多媒体)

师:图上的小朋友在感什么?

(一)、有升旗手,在班上选出升旗手。

(二)、有护旗手,在班上选出护旗手。

(三)、有号手,请全班学生学号手用“哒”模唱一段旋律。

(四)、“还缺少什么呢?”(大鼓和小鼓)

师: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大鼓和小鼓吧。

三、新课教学

(一)、大鼓

1、出示大鼓,“哪个小朋友上台来为我们敲一敲。”

“它发出的声音怎么样?”(很重)。

“谁来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呢?”(咚)

2、老师边念边敲:(多媒体)

a、大鼓唱,咚咚咚

XX│X0│XX│X0│

b、大鼓唱,咚咚咚咚

XX│X0│XXX│X0│

3、“老师念的这两句有什么区别?”

4、老师和学生对念。

边念边拍手,休止的地方握拳。

直接拍节奏,不读出声音。

5、请两个小朋友上台表现。

6、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有什么声音像大鼓?

(拍椅子、拍黑板、拍盆子等)

7、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大鼓”,边念歌谣边伴奏。

(二)、小鼓

1、“大鼓的好朋友是谁呀?”(小鼓)

2、听听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小鼓的声音轻一些。)

3、谁来模仿小鼓发出的声音呢?(哒)

4、老师演唱:小鼓来唱│歌哒哒│

小鼓来唱│歌哒哒│

我们大家│听哒哒│

小鼓来唱│歌0‖

四、学唱歌曲

(一)、“刚才我们学习的歌谣就是今天老师要教你们唱的歌曲——《咚咚哒哒》”

(二)、老师范唱

(三)、学唱旋律。用“咚”和“哒”模唱。

(四)、朗读歌词

(五)、随琴唱歌词。

五、律动表现

集体随着音乐边唱边用“大鼓”、“小鼓”伴奏。

六、结束课业

板书设计

咚咚哒哒

小鼓来唱│歌哒哒│

小鼓来唱│歌哒哒│

我们大家│听哒哒│

小鼓来唱│歌0‖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大鼓、小鼓,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你们敲起锣、打起鼓,吹起小喇叭,排好了队伍学做解放军吧。

(二)、老师范唱

(三)、随琴模唱旋律。

(四)、朗读歌词

识字:zhěngqílǎbaguāngróngyīngxióng

整齐喇叭光荣英雄

(五)、随琴分句学唱歌词

难点:(多媒体)

节奏X·XXXXXXX

1、采用按歌曲旋律节奏朗读歌词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六)、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七)、歌曲处理

歌曲为进行曲速度,基本情绪是神气、自豪的,力度为mf。在演唱时学生容易激动,要引导学生控制情绪,不要喊唱。

(八)、律动表现

1、边唱边律动,模仿解放军列队、扛枪、打靶、吹军号等多种多样的姿态。(观看媒体)

2、以小组为主练习的基本单位,设“班长”、“副班长”组织练习。

3、分组表演,互相学习。

(九)、为歌曲伴奏

大鼓2/4咚0│咚0│咚咚│咚0│

小鼓2/4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十)、表现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律动,一部分学生用固定节奏伴奏。

(十一)、评价

1、模仿解放军神气、自豪的精神面貌。

2、律动的韵律感。

3、作为小组表演可以伴随歌声,整齐划一的模仿几个解放军的动作。

三、约束课业

板书设计

咚咚哒哒

大鼓2/4咚0│咚0│咚咚│咚0│

小鼓2/4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课后小记:

《学做解放军》的歌词朴实,口语化,学生容易掌握。歌谱节奏偏难,出现了三种较难的节奏,采用按歌曲旋律节奏朗读歌词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然后再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歌曲为进行速度,基本情绪是神气、自豪的、力度为mf。在演唱时学生容易激动,引导学生控制情绪,不要喊唱。歌曲学会以后,边唱边做律动,模仿解放军列队、扛枪、打靶、吹军号等多种多样的姿态。在律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以小组为自主练习的基本单位,设“班长”、“副班长”组织练习,最后分组表演,互相学习。

一年级教学设计12

本班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还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弟子规》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使他们喜欢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学重点情况分析: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2、本学期教学难点情况分析:

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3、教材内容具体情况分析:(注重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教材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

教学进度: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夏天生活的乐趣,热爱夏天的生活。

2.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过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

3.了解夏季饮食卫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过暑假。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前身是一所建筑企业的子弟小学,学生主要是企业子弟和进城务工者的孩子。孩子们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已经经过了一个假期――寒假,他们对于假期并不陌生了,可以说是充满着期待与向往的。但是,暑假与寒假是不相同的:寒假时间短,家长有春节长的假在家陪伴孩子,或带着孩子回乡过年,都可以方便指导他们生活与学习。但是暑假时间长,天气炎热,家长忙于工作,陪同的时间相对寒假偏少。根据我的调查我校大部分的孩子是独自在家度过漫长假期的,也可以说这个暑假是孩子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假期。如此长的假期怎样安全而有意义地度过,正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儿童了解暑假生活,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迎接暑假的到来,使儿童能有准备地、愉快地度过小学生活中的第一个暑假。

(二)物质资料准备

课件。

2.学生预备遮阳工具。

3.空白的小卡片、超市夏令商品的图片、购物车图片。

活动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感受夏季

师:同学们,咱们武汉市可是全国著名的火炉城市,夏天来了,外面的太阳火辣辣的,可一进你们的教室就觉得挺凉快的,原来是教室里的电扇开了,怪不得呢!大家来比较一下教室内外的不同感觉吧。

生:在教室里凉快多了。

生:外面太热了,我都不想待。

生:我在外面玩了一身的汗,进来吹吹电扇凉快多了。

……

师:就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对我们发出了夏天来了的信息,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我们每个人说一件事或者一样东西,能让大家一听就可以想到夏天,看看谁说得多,我先说一个:电扇。

生:冰淇淋。

生:空调。

生:游泳。

……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相机利用实物、图片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吃、用、玩、住等方面来谈。引导学生从身边事说起,在生活中提炼。

(二)暑假巧安排

师:我们的夏天真是多姿多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在小学生活中的第一个暑假快到了,我们都盼望着假期早日来临。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时间飞船,跨越时空提前进入暑假(学生闭上眼,播放音乐)。

咱们到了20xx年7月14日,这一天都属于你,你要怎么安排呢?(发放小卡片)把你在这天要做的事写在卡片上吧。

学生在卡片上写出他们的安排后,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按不同的时间段把自己写好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上午

(做作业) (看书) (和小伙伴玩) (扫地、做事)… …

下午

(学舞蹈) (午睡) (吃冰激凌) (玩玩具) (看电视)… …

晚上

(看电视) (游泳) (和爸爸妈妈散步) (去广场看露天电影)… …

师:你们安排的生活挺丰富的,看看这些安排,相信这个夏天大家都会过的很充实、很快乐。对自己的计划,你们一定有许多想法,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安排进行讨论与评议,说说其中好的安排及不妥当的地方。

(三)生活更愉快

师:我看了大家的安排,觉得好多同学的计划很有意义,比如,这位同学他要在家里扫地,想一想这么热的天,爸爸妈妈工作后回来看到的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家,那可比吃了一个大冰棒还舒服呀。爸爸妈妈高兴啦,你们一定也更高兴,对吗?像这样能让大家更快乐的安排还有,大家都来找找吧。

生:我觉得学跳舞很高兴,我最喜欢学了新的舞跳给别人看,大家都夸我。

生:我觉得陪爸爸妈妈散步有意思,我们一家人,可以谈谈话。

生:我认为看书有意义,妈妈说可以学到知识。

……

教师平等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注意加以正确的指导,并给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计划贴上小红花。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明白了,大家都觉得能做让别人快乐的事情,自己也就更快乐啦!那么除了小卡片上的事,你们还可以做其他让大家都快乐的事吗?

生:我可以把书借给同学看。

生:和他们一起看更好……

生:我和住得近的同学一起玩,一起做作业。

师: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一起做作业。这是一个好主意!

生:我们也可以成立小组学习,还可以做好事。

……

指导学生成立小组,丰富生活。

(四)安全度夏天

师:暑假的生活多姿多彩,有意义的事那么多,可是安全问题也要注意。看看小卡片,我们要互相提醒在活动中、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1:妈妈出门会打伞,也叫我少在太阳下玩,我要提醒找小伙伴玩的同学别晒太阳。

生2:别吃太多冰淇淋。我有一次吃多了,肚子疼得厉害。

生3:睡觉时空调不能直吹,我爷爷说那样骨头会疼的。

生4:我们去游泳,要带游泳衣、救生圈。

生5:还要和大人一起去。

……

师:同学们都知道夏天该注意的问题了,我相信同学们会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一个寒假,对假期已经不再陌生了。由于寒假中包含了春节,好多学生随着家长走亲访友,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就度过了短短的寒假,他们在潜意识中对放假有着吃够、玩够和看够的想法,这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了出来。漫长的假期,如果让孩子们就这样度过是不合理的。为了指导学生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过一个充实、有趣而安全的暑假,我设计了以上一系列的活动。

在小游戏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细数夏天特色、关注本地特点。随着教学的推进,我发现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从平时的生活中发现夏天的乐趣越多,对夏天的喜爱就越浓。孩子们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地自我思考、讨论交流,明白并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了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后,利用表格,寻找有意义的做法,引导他们组成暑假的活动小组,并在其间贯穿安全教育。学生们很快就能明白安全而有意义的暑假该怎么做,并落实在每一件事上。看来,他们把前段所学的知识内化了,并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年级教学设计14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采用游戏激趣、图文结合、合作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字,感知课文。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有自制的生字卡片,以自学生字,预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认读11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生字。

2.认识新笔画斜钩和新偏旁。

3.感知课文,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识记字词----书写生字----布置作业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学生自由猜谜语。

2、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是影子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试着拼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

2、课件展示,谈话:生字宝宝来了,你认识吗?开火车读一读。

3 、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的字。?加一加??减一减

4、完整的读一遍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

一年级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秋千,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